肝癌/肝炎最新研究进展(2022年4月)

肝炎

WHO预测,从2030年开始,每年将会有100万人死于肝癌;肝炎是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或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导致的,其中以HBV和HCV感染最为严重,96%的肝炎死亡病例都是HBV和HCV感染导致的肝炎造成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有近2.4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所导致的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在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占人口总数的7.18%,慢性乙型肝炎是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虽然在HBV预防性疫苗广泛使用后,乙肝病毒新发感染率有了显着下降,但是针对已经建立慢性感染的乙肝患者,目前为止,仍旧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1.7亿人感染HCV。在我国健康人群抗HCV阳性率为0.7%~3.1%,约3800万人。由于病毒生物学特点和宿主免疫功能等多方面因素,机体免疫往往难以有效清除病毒,致使约50%~80%HCV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20%~30%将发展成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中每年有1%~4%发展成为肝细胞癌症。

【1】Hepatology:自身免疫性肝炎研究取得进展

2022-03-12报道,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马雄教授牵头,联合来自全国14家医院的中国自身免疫性肝炎联盟(Chinese AIH Consortium)在肝脏病学领域著名学术期刊Hepatology(《肝脏病学》,影响因子17.425分)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发现两个新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易感位点,对揭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该项研究还发现STAT1/STAT4、LINC00392、IRF8和LILRA4/LILRA5也是自身免疫性肝炎潜在的遗传易感基因。 这项研究成果是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发现,明确了新的疾病易感基因,强调了共刺激分子和神经-免疫相互作用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为研发自身免疫性肝炎有效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2】Nature子刊:为何女性不易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2022-03-21报道,近日,韩国釜山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发表了题为:Formyl peptide receptor 2 determines sex-specific differences in the progression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steatohepatitis 的研究论文。 通过小鼠模型研究,证实了FPR2在肝脏中具有保护作用,而FPR2的表达是由雌性激素所介导的,该研究表明,FPR2是开发治疗NAFLD/NASH的药物的潜在靶点,这些发现有助于开发基于性别的NAFLD/NASH疗法。

研究团队进一部研究发现,肝脏中FPR2的高表达是由雌性激素雌二醇所介导的,补充雌二醇的雄性小鼠会产生更多的FPR2,且对NAFLD的抵抗力也随之更强,而切除了卵巢的雌性小鼠则表现出肝脏FPR2表达水平降低。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新药!美国FDA授予多靶向内源性代谢调节剂(EMM)AXA1125快速通道资格!

2022年02月14日报道,Axcella Therapeutics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开创了一种利用多靶向性内源性代谢调节剂(EMM)成分治疗复杂疾病的新方法。近日,该公司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授予AXA1125快速通道资格(FTD):用于治疗伴有肝纤维化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4】科学家全新揭示含有三基序的蛋白质31(Trim31)是脂肪性肝炎发病过程中内源性抑制剂

2022-03-16报道,近日,重庆师范大学的研究者们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he E3 ubiquitin-protein ligase Trim31 alleviate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by targeting Rhbdf2 in mouse hepatocytes”的研究型文章。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含有三基序的蛋白质31(Trim31)是脂肪性肝炎发病过程中菱形5同系物2(Rhbdf2)和下游级联的内源性抑制剂,可能成为治疗NAFLD/NASH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一个可行靶点。

肝癌/肝炎最新研究进展(2022年4月)

该研究确定肝脏Trim31的表达与NAFLD/NASH和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紊乱)有关,并与功能相关。此外,小鼠肝脏Trim31的表达对饮食干预有反应,通过机械调节Rhbdf2蛋白酶体降解,显著调节胰岛素抵抗、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表型。

肝癌最新研究报道

【5】武大人民医院发布肝癌研究重要成果 可为我国抗击肝癌提供重要参考

2022-02-04报道,最新一期国际著名胃肠肝病医学学术期刊《Hepatology》(《肝脏病学》) 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组(MDT)关于肝癌流行病学的重要研究成果:通过大数据总结分析研究美国肝细胞肝癌近十年来显着下降的现状和原因,对中国抗击肝癌提供重要借鉴和参考。 论文题为“Declining disease burde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US, 1992-2017: A population-based analysis”(肝细胞肝癌的疾病负担在美国呈现下降趋势,1992-2017:基于人群的分析)。在本项研究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为论文唯一署名单位。肿瘤中心副主任付振明教授及消化内科陈明锴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肝胆外科汪斌教授及第一临床学院硕士研究生韩江龙为文章第一作者。本研究彰显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组在肝癌领域的长久耕耘和深厚实力。

【6】BJC:肝癌或许也可以靠尿检!

近日,由美国Baruch S. Blumberg 研究所Ying-Hsiu Su领衔的研究团队在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期刊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该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尿液ctDNA生物标记物的检测组,包括突变的TP53,甲基化的RASSF1A和GSTP1,并与AFP联合建立两阶段模型,用于HCC的检测和筛查。 相比单独使用AFP检测,含尿液ctDNA的两阶段模型检测能将检出病例数提高30%,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CLC)0期HCC的检出率从62%提高到92%, BCLC A期从40%提高到77%。因此,基于尿液ctDNA的检测对HCC患者,尤其是低AFP患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无创性HCC筛查方法。

【7】研究成果明显改善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生存

2022-01-02报道,近日,全球癌症治疗领域权威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IF: 44.544),在线发表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治疗科赵明教授团队的一项晚期肝癌介入治疗领域的III期临床研究(FOHAIC-1)。 该研究首次在全球范围内证实基于介入技术的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方案(HAIC-FO)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要显着优于索拉非尼靶向治疗;同时首次在基因水平上探索开发出HAIC-FO疗效预测模型,填补了我国晚期肝癌介入治疗领域和分子模型疗效预测领域的空白,为以肝动脉灌注化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策略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此项研究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独立完成,赵明教授为通讯作者,吕宁副主任医师为第一作者。

【8】Molecular Cancer:科学家发现肝癌新型ceRNA调控靶点

2022-03-21报道,近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团队使用微阵列(GSE166163)分析了HCC患者的肝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ncRNA、miRNA和mRNA表达谱,发现了一个新的lncRNA-TUG1-microRNA-328-3p-SRSF9 mRNA轴参与HCC的发生,从而为HCC的靶向治疗和预后提供了有意义的线索。研究发现SRSF9 mRNA的降低和miR-328-3p的上调能有效抑制H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并诱导HCC细胞凋亡;SRSF9修复逆转miR-328-3p对HCC细胞的抑制作用;LncRNA TUG1通过结合miR-328-3p,可消除miRNA-328-3p对SRSF9 mRNA的负调控。研究人员还通过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HCC疾病进展模型和皮下异种移植的裸鼠HCC模型,运用体内试验证实lncRNA -TUG1-miR3283pSRSF9 mRNA轴的异常调节可能参与体内HCC生长。该研究对HCC的诊断和优化治疗策略做出了新的探索,对改善HCC患者预后有潜在价值。 该项研究成果以“Aberrant regulation of LncRNA TUG1-microRNA-328-3p-SRSF9 mRNA Ax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promising target for prognosis and therapy”为题发表在《Molecular Cancer》。

【9】《科学》子刊:“饿”是肝癌治疗破局的新方向吗?

2022-02-14报道,一篇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的论文提出,FMD与肝细胞癌(HCC)的靶向药——索拉非尼,在治疗HCC中具有协同作用。

来自奥地利格拉茨大学的Andreas Prokesch和他的同事们发现, FMD不仅能加强索拉非尼的疗效,还能改善索拉非尼的耐药性问题,而这种协同作用依赖于抑癌基因p53的正常表达。

【10】Cancer Res:通过切断关键的营养供给链来帮助治疗肝癌

2022年2月8日报道,,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ancer Research上题为“ASO-based PKM splice-switching therapy inhibit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rowth”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冷泉港实验室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提出了一种新方法来干预促进癌症生长和扩散的能量通路,相关研究结果有望帮助开发治疗人类肝癌的新型疗法。

肝癌/肝炎最新研究进展(2022年4月)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遗传性的肝细胞癌小鼠模型中,一种替代的小鼠特异性ASO或能诱导PKM的剪接转换并抑制肿瘤发生,同时还并不会产生可观察到的毒性效应;相关研究结果或为开发基于ASO的剪接疗法来治疗肝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原文:DOI:10.1158/0008-5472.CAN-20-0948

【11】JNCI:新型药物组合策略或有望增强肝癌患者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2022年3月28日报道,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题为“Increased CD8+ T-Cell Infiltration and Efficacy for Multikinase Inhibitors after PD-1 Blockad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治疗肝细胞癌的新型疗法策略,其或能在使用多激酶抑制剂药物之前,首先利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来处理肿瘤,从而有望帮助治疗患这种致命性疾病的患者;研究者指出,这种新型顺序方法(sequencing approach)或能增强双重药物疗法的治疗效率,并有可能降低长期使用药物的程度,从而减少患者毒性药物的暴露。

肝癌/肝炎最新研究进展(2022年4月)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利用免疫疗法的新型治疗性策略或能为有效治疗肝细胞癌提供了一种即刻转化的策略,同时还能减少药物的暴露剂量。

原文:OI:10.1093/jnci/djac051

【1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团队开发出肝癌早筛模型蝉联榜单

2022-01-25报道,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周俭教授和王征教授团队,使用肝癌患者的血浆cfDNA样本进行了低深度的全基因组测序(whole-genome sequencing,WGS),基于片段组学的机器学习,建立了肝癌早筛模型,该模型区分肝癌和非肝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高达0.995,在98.8%特异性下灵敏度高达96.8%,显示出优异的预测性能。该研究成果目前已发表于肝脏病学顶刊Hepatology。

【13】MC:孟超肝胆医院团队发明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个性化疫苗

2022-01-06报道,近日,来自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的刘小龙团队,针对基于新抗原的疫苗能否预防肝癌伴血管浸润患者术后复发这一问题开展了研究工作,并在Molecular Cancer杂志上发表了重要研究成果。 他们发现,个性化新抗原疫苗是一种安全、可行、高效的抗肝癌术后复发策略,并且可以通过ctDNA中相应的新抗原突变监测肝癌进展,为肝癌个体化用药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检测。

【14】Sci Adv:重磅!科学家识别出了一种诱发肝癌的新型通路!

2022-01-29报道,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题为“Pseudogene-mediated DNA demethylation leads to oncogene activation”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新加坡癌症科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旨在解决当前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同时研究人员识别出了肝细胞癌发生的新型通路。

肝癌/肝炎最新研究进展(2022年4月)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假基因所介导的去甲基化或许代表了癌症中致癌基因激活的一种新型分子机制。

原文:OI: 10.1126/sciadv.abg1695

【14】Molecular Cancer: CRISPR筛查发现PSTK对化疗所致肝癌铁死亡的保护作用

2022-01-19报道,在这项研究中,作者进行了一系列CRISPR/CAS9筛查,以确定能够改善HCC患者临床反应的与合成致死性相关的基因。

肝癌/肝炎最新研究进展(2022年4月)

作者的研究首次确定PSTK是肝癌细胞铁死亡抵抗的关键介质。从机制上讲,PSTK的耗竭与硒半胱氨酸依赖的Gpx4激活、谷胱甘肽代谢和叶酸合成的抑制有关,导致亚致死性铁死亡的诱导,从而使肝癌细胞对能够诱导铁死亡的靶向治疗更加敏感。因此,抑制PSTK可能是克服肝癌患者靶向治疗耐药性的一种新颖可行的方法,该蛋白的抑制剂值得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原文:doi: 10.1186/s12943-021-01466-9.

【15】Science Advances:我国科学家绘制原发性肝癌高分辨率空间分子图谱

2022-01-26报道,近日,我国海军军医大学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题为“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patial architecture in primary liver cancer”的文章。该研究系统分析了肿瘤微环境中不同细胞类型或亚群的空间分布特征,绘制了原发性肝癌的高分辨率空间分子图谱。

【16】Front Med:科学家在血液中发现一种有望改善肝癌诊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tsRNA

2022-04-25报道,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Frontiers of Medicine上题为“Serum mitochondrial tsRNA serves as a novel biomarker for hepatocarcinoma diagnosi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南京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肝癌患者机体中名为tRF-Gln-TTG-006的tsRNA或能作为一种有希望的血液生物标志物来帮助尽可能早地诊断肝癌患者,此外,在肝细胞癌进展期间,tsRNA或许还具有其潜在的生物学功能。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血清中tsRNA的特征或许能作为诊断肝细胞癌的一种新型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原文:doi:10.1007/s11684-022-0920-7

【16】新发现!SOAT1是p53缺陷型肝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2022-04-21报道,近日,武汉大学的研究者们在Hepat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P53 Deficiency Affects Cholesterol Esterification to Exacerbate Hepatocarcinogenesis”的文章,该研究结果表明,SOAT1通过促进胆固醇酯化参与了肝癌的发生,从而表明SOAT1是p53缺陷型肝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报告了一个新发现的肿瘤抑制因子P53在其抑制泛素特异性多肽酶19(USP19)和固醇O-酰基转移酶1(SOAT1)中的作用,后者维持胆固醇酯的稳态。USP19通过去泛素化和稳定SOAT1促进胆固醇酯化,促进肝癌的发生。

肝癌/肝炎最新研究进展(2022年4月)

该研究表明,P53缺失和/或突变直接导致USP19和SOAT1表达增加,以促进胆固醇酯化,从而支持肿瘤的发生。Avasimibe等药物对SOAT1的抑制代表了一种可行的新的治疗策略,特别是那些面对HCHFD而出现的、由p53缺失或突变驱动的肝癌。类似的治疗方法可能适用于其他癌症,因为Usp19和SOAT1上调的频率与较低的存活率相关。

原文:doi:10.1002/hep.32518.

【17】Journal of Hepatology:复旦附属中山医院团队破解肝癌对PD-1抑制剂耐药之谜

2022-03-24报道,近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柯爱武副研究员、蔡加彬博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在Journal of Hepatology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他们发现对PD-1抑制剂有耐药性的HCC会上调表达转录因子ZFP64,随后ZFP64被蛋白磷酸化酶Cα(PKCα)活化,从而促进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CSF1)的表达;而CSF1又会招募并促进巨噬细胞极化为促癌的M2表型,导致HCC的免疫逃逸并对PD-1抑制剂产生耐药。 好消息是,他们发现使用蛋白激酶抑制剂G?6976或仑伐替尼,可以阻断PKCα/ZFP64/CSF1轴,恢复HCC对PD-1抑制剂的敏感性。

【18】国家卫健委发布《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版)》,阿替利珠单抗免疫联合疗法首次纳入一线治疗

2022-02-28报道,近日,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基础上修订完成的《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以下简称“22版《指南》”)由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在这一肝癌诊断和治疗的规范性文件中,罗氏阿替利珠单抗(商品名:泰圣奇®,Tecentriq®)联合贝伐珠单抗(商品名:安维汀®,Avastin®。以下简称“‘T+A’疗法”)以证据等级1、推荐A(最高级别证据类型、最高建议等级)首次列入晚期肝癌系统抗肿瘤治疗一线建议疗法。截至目前,“T+A”疗法已在全球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用于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并获得多个国际权威肿瘤临床指南的一线建议。

【19】肝癌(HCC)双重免疫一线治疗!阿斯利康Imfinzi+tremelimumab方案显示前所未有生存益处:3年存活率31%!

2022年01月19日报道,阿斯利康(AstraZeneca)近日公布了HIMALAYA 3期试验的阳性结果,数据显示:在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且不符合局部治疗资格的不可切除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中,与口服多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sorafenib)相比,将单次高启动剂量tremelimumab(抗CTLA-4单抗)添加至抗PD-L1疗法Imfinzi(英飞凡,通用名:durvalumab,度伐利尤单抗)用于一线治疗,显示出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总体生存(OS)益处。

【20】肝癌(HCC)二线免疫治疗!默沙东Keytruda:在先前接受过索拉非尼的晚期患者中,显著延长总生存期!

2022-01-20报道,默沙东(Merck & Co)近日公布了抗PD-1疗法Keytruda(可瑞达®,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单抗)二线治疗肝细胞癌(HCC)3期KEYNOTE-394试验(NCT03062358)的最终结果。该试验在先前接受过多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sorafenib)治疗的晚期HCC亚洲患者中评估了Keytruda联合最佳支持护理(BSC)。

【21】Molecular Cancer : 一种由N6-甲基腺苷修饰的CircMAP3K4编码的新多肽抑制肝癌细胞的凋亡

2022-04-25报道,近日,来自中山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者们在Molecular Cancer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 novel peptide encoded by N6-methyladenosine modified circMAP3K4 prevents apopto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文章,该研究揭示了CircMAP3K4是一种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的CircRNA。 在M6A修饰的驱动下,CircMAP3K4编码CircMAP3K4-455aa,保护肝癌细胞免受顺铂的影响,并预测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靶向CircMAP3K4-455aa可能为肝癌患者,特别是化疗耐药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肝癌/肝炎最新研究进展(2022年4月)

本研究证实了CircMAP3K4在肝癌细胞顺铂暴露后的生存中起着关键作用,并且是肝癌患者的独立预后预测因子。CircMAP3K4可以通过IGF2BP1识别介导的m6A修饰被翻译成多肽。 该肽通过与AIF的N末端结合,减少AIF的切割和核分布,从而防止顺铂诱导的细胞死亡。这些发现突显了CircMAP3K4编码肽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预后和/或治疗意义。

原文:doi: 10.1186/s12943-022-01537-5.

【22】CIRC-ZEB1通过吸附miR-199a-3p促进PIK3CA的表达并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2022-03-22报道,近日,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研究者们在Molecular Cancer杂志上发表了题为“Circ-ZEB1 promotes PIK3CA expression by silencing miR-199a-3p and affects the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文章,该研究证实了CIRC-ZEB1通过耗尽miR-199a-3p促进PIK3CA的表达,从而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肝癌/肝炎最新研究进展(2022年4月)

该研究结果表明,CIRC-ZEB1在促进细胞增殖的同时抑制肝癌细胞的凋亡。CIRC-ZEB1可作为肝细胞癌诊断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更重要的是,CIRC-ZEB1的沉默通过靶向miR-199a-3p抑制PIK3CA的表达而干预肝癌的进展。

原文:doi: 10.1186/s12943-022-01529-5.

【23】肝癌(HCC)“免疫+靶向”治疗!信达生物/礼来达伯舒®+达攸同®方案疗效显著:总缓解率34%,疾病控制率78%!

2022-01-23报道,信达生物制药(Innovent Biologics)与礼来(Eli Lilly)近日在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 GI)上公布了PD-1抑制剂达伯舒®(Tyvyt®,通用名:sintilimab,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联合VEGF靶向药物达攸同®(Byvasda®,通用名:bevacizumab,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开放标签Ib期研究(NCT04072679)的最终临床结果和生物标志物分析。

【24】Molecular Cancer: 单细胞RNA-seq分析发现一种非编码RNA介导肝癌对索拉非尼治疗的耐药性

2022-01-22报道,这项研究证明了茎性和EMT在单细胞水平上驱动索拉非尼耐药性的确切作用。肝癌细胞群体中预先存在一小部分具有内在索拉非尼耐药的静止干细胞样细胞,并在长期接触索拉非尼后变得丰富。这一数据提供了新的见解,表明休眠的干细胞样细胞可能是促进索拉非尼耐药性发展的主要罪魁祸首。 因此,杀死静止的肿瘤干细胞可能是克服索拉非尼耐药性的一种策略。作者还发现了一个新的非编码LncRNA,ZFAS1,它与HCC的增殖和茎性特征的维持密切相关。因此,沉默ZFAS1是克服索拉非尼耐药性的另一种策略。

肝癌/肝炎最新研究进展(2022年4月)

原文:doi: 10.1186/s12943-021-01473-w.

【25】《自然通讯》:上海交通大学王慧和李晓光合作团队发现良性心理应激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抑制肝癌发生增强免疫治疗效果

2022-01-27报道,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和李晓光研究员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Environmental eustress modulates β-ARs/CCL2 axis toinduce anti-tumor immunity and sensitize immunotherapy against liver cancer inm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良性心理应激通过SNS/β-ARs/CCL2信号通路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进而抑制肝癌的发生、发展并克服PD-L1免疫治疗耐药,为心理情绪因素在癌症预防和控制中作用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指导提供了新的见解。

【26】Nat Commun:将p53 mRNA纳米疗法与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相结合或能重编程免疫微环境 从而有效治疗肝癌

2022-02-12报道,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Combining p53 mRNA nanotherapy with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reprograms th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for effective cancer therapy”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麻省总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利用mRNA纳米颗粒对肝癌中的肿瘤微环境实现了重编程,这种类似于在COVID-19疫苗中使用的技术或能帮助恢复p53主要调节基因的功能,p53是一种在肝癌和其它多种类型癌症中发生突变的肿瘤抑制子;当与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疗法结合时,p53 mRNA纳米颗粒方法不仅能诱导对肿瘤生长的抑制,还能明显增加实验室肝细胞癌模型中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肝癌/肝炎最新研究进展(2022年4月)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当将p53 mRNA纳米药物与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结合时或许就能逆转肝细胞癌的免疫抑制作用,从而就有望帮助治疗肝癌等其它类型的癌症。

原文:doi:10.1038/s41467-022-28279-8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