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打压与人才流失

我们看到,柳传志对倪光南的打压,是贸工技与技工贸的矛盾冲突,是资本与科技的战斗。这种现象除了严重影响国家科技发展之外,也是造成国家人才流失的一个根本原因,这一点我想任何人用脚后跟都能想明白。那么除了这种资本与科技的矛盾之外,我认为造成人才流失、我们的高科技人才都去给美国打工的还有另一种原因,那就是学术与学术、学术与权利的矛盾。

历史上对于人才的竞争从而成就霸业的有很多,为什么秦始皇能统一六国?这个霸业的成就并非嬴政一人所为,而是几百年的祖业沉淀与传承,秦国一直很重视人才。秦穆公用5张羊皮换百里奚的故事,并不是说百里奚的价值只值5张羊皮,他本想用重金来赎回百里奚的,但是身边谋臣说,楚国让百里奚放牧,说明他们不知道百里奚的才华,如果我们用重金买一个奴隶,他们就会起疑心,就发现这个秘密,从而也就不可能卖给我们。于是秦穆公提出用当时奴隶市值的5张羊皮换百里奚,楚王立即应允了。这样 ,在楚国做奴隶放羊的百里奚到了秦国立即变成了国相,辅佐秦穆公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使秦国迅速崛起,奠定了春秋五霸之一的地战略地位,是后来秦始皇能统一六国的早期基础。而百里奚曾在齐国乞讨,后到虞国从政,虞国却也不重其才,不听百里奚谏言结果为晋国所灭,后作为陪嫁奴隶到了秦国,百里奚逃跑到楚国继续为奴,秦穆公知晓其才后,对这个流失的人才以5张羊皮的代价(手段)挖了回来。后来到了秦孝公时代,几乎如出一辙,才华横溢的商鞅(公孙鞅)本是卫国人,不得重用,正赶上秦孝公公开招揽天下之才,于是投奔了秦国,对秦孝公陈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理论,秦孝公大喜过望,委以重任,商鞅在秦国施展才华,多次变法,新法仅仅十年,秦国则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山无盗贼,一片安宁祥和。尽管后来发生系列政变商鞅未得善终,但其治国法令却一直在秦国延续,使得秦国富兵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之第二根基。

90年中期(忘记到底是哪一年),一次在澳洲飞新加坡的航班上,看到一本中文的刊物,就是飞机上都备有的那本手册,里边竟然读到一片中国记者的采访文章,虽然不记得记者的名字和人物的名字,但内容至今记忆犹新,我们一位科学家,早在70年代就成功研制出人工晶体,结果,受任教学院院长打压,什么都不提供,他位于校外的一间简陋的实验室也是一家医院纯属支持科技无偿提供的,可是就是这个实验室,后来被学院当做自己财产强行收回。这样一来,到了90年代,日本突然宣布他们是世界上第一个研制出人工晶体的国家,实际上比我们晚了20年,但是我们的由于院长打压,国家高层也根本不知情,日本报出后才引起我们的注意,知情人士才报出这个比我们晚了20年的实际情况,记者采访学院,学院的说法是,这个老头子太保守,给他的研究生也不带,分给他的研究生都被他赶走了,他不外传。当记者找到已经90多岁高龄的老科学家时,老人家老泪纵横,说出了真相,当初被打压排挤,不但科研没法做下去,想带研究生,都带不成 ,因为想掌握这一科学技术,对学生要求很高,要精通包括材料学、医学、化学、物理学、人体学等多种学科,我要的研究生需要严格考核的,而他们分来的学生都是靠关系来混文凭的,什么都不懂,怎么带?

我没有见过其他任何媒体报过这个事情,但我相信,业内人士们肯定都知道这个故事。

到2000年左右,发生了另一件学术打压事件,当时似乎媒体接近封锁,只有《南方周末》发过一个很短的社评,当时我们有一位业余数学家,在航天部任职,爱好数学,几十年业余研究,他有很多学术论文,一篇都发表不了,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联系方便了,他把论文通过email发到美国的全球权威数学杂志,引起轰动,杂志社把论文全文发表,并转给90多岁高龄的数学泰斗,数学泰斗看后情绪激动,亲自发邮件给我们的业余数学家,表达他的敬意。紧接着他的论文被世界上多家权威数学杂志转载,引起很大轰动。这个数学家可能是叫张天树吧,实在不记得了,尽管现在媒体依然很难搜索到相关信息,但是我相信很多人是看过《南方周末》的文章的,尤其是数学界应该是心知肚明的。

这种打压,与资本无关,它与人事有关,与学术嫉妒有关,你一个业余高手搞出这么大成就,我们专业的脸往哪里搁!

那么太多这样的问题,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反思?球队教练打压运动员,导致了优秀的皮红艳变成了法国人,年年给法国夺金牌。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夺金之后回来,面对的不是嘉奖反而是被教练开除国家队,说皮红艳1.64米的身高及打法都没前途。遭受不公的皮红艳痛苦中去了丹麦俱乐部打球,又被法国看中成了法国公民及国家队员,连续多年为法国夺金。皮红艳一度在世界排名第二。

本有治世之才,却在齐国做乞丐,在楚国国做奴隶,本有夺金之能,却被开除国家队。

作为一个中国人,大家想一想,看一看,自己的身边,还有多少个百里奚多少个公孙鞅多少个皮红艳?

我有能力长成大树,有人却夺走了我的土壤、阳光和水。

当大家一味批评流失的人才是走狗汉奸卖国贼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过他们的心酸和眼泪?

人才流失,我们该反省的是,到底是谁流失?还是“被流失”?

不排除有一些人固有的崇洋媚外腐朽思想的存在,但是我相信大部分人是都有一腔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的。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我们的根都在中华大地,若非无奈,哪个愿背井离乡?每个人的承受力是不同的,价值观受冲击的程度也是不同的。所谓知人善任,用对了倪光南,科技进步,强国富民。用错了柳传志,祸国殃民,富了他自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