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社会背景下,包容性城市建设的数字化创新探索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包容性的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在这里人们不会因为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份不同而被公共空间差异化对待。数字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政府快捷敏锐的最大化配置资源,此外,促进公众参与也会促进包容性城市的成长。置身于长寿时代的老龄社会,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事业都离不开老年人的积极参与,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在我国也逐渐被提上日程。面向老龄社会背景下的包容性城市建设,如何更好地促进老年群体社会参与,又有哪些数字化创新探索,非常值得进一步探究与思考。

“在很多时候我们把包容这个概念做的很窄,说到包容有时候就会说到残疾人、老年人、无障碍。”在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和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主办的专题研讨会上,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北京社区研究中心主任茅明睿表示,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需要被包容的,每一个群体都需要被包容的,所以我们的包容概念不仅面向老年人,还面向很多其他群体。

茅明睿同时坦言,在他的团队进行城市科学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相比年轻人来说,老年人不容易被感知到。“虽然现在老年人变成手机的重度用户,但是早先的时候老年人对手机的使用比较少,所以很难通过智能手机实现真正有效感知。”

“今天我们谈数字化智慧化下城市对老龄化适配方案,我们到底谈谁?”优客工场创始人、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毛大庆特别提到,在这方面比较领先的新加坡,将老年人分段分类的研究和施策。一类人是现在眼前已经进入到65岁、70岁甚至再老一点的老人。第二类是现在50岁左右或者55岁这一批人,这批人还有10-15年进入高度老龄化。前一类人可以说是数字化时代被遗漏的一批老龄人口。

老龄社会背景下,包容性城市建设的数字化创新探索

新加坡为行人过道的交通灯安装特制阅卡器,让年长者有更充裕的时间过马路。新加坡新闻图

“这一批老人用数字化要求他们非常不科学,还有很多老人手机都不用,让他怎么办。”毛大庆,在新加坡,政府制定一套智慧家居和智慧社会老人服务方案,比如说每个社区都要统计和数字化这个社区和片区居住的这一类老龄人口的资料,包括独居老人、失能老人、失智老人以及孤寡老人的分布,都安排了社区志愿者以及社区联络所服务人员,定点定人对他们进行专门照护。

而对于“年轻”老人,在他们比较熟练应用智能终端背景下,政府加大对这些人口更加亲民化的服务。比如各种政务大厅电子化服务机,新加坡是最早实现全民数字身份证的国家,所有人都有一个身份数字系统,可以通过一个APP完成所有动作,包括银行理财、交纳税、计算养老金、领取养老金,用CPF支付各种各样养老活动需要的费用,以及包括跟政府各个平台的链接。

老龄社会,如何做到一个包容化的数字化城市?在毛大庆看来,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针对不同年龄段下的老人进行分类研究、制定更为细致的数字化对策。

责编:李欣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