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3月31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新加坡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的祖莱哈当社会工作协理五年,也经常参与义工活动。她在工作时常会遇到一些只会讲华语或方言的老人,面对非华人的工作人员会担心语言不通,不愿意对她敞开心扉。为此,她决定上补习班进修,之后也一直自学,工作起来方便了不少。
“之前我在一个义工活动里遇到一个华人老人,他觉得马来族或印度族义工不懂华语,没办法交流,所以不愿意和我们说话,但我主动用华语和他聊天之后,他变得很健谈。”
2012年时仍在工艺教育学院念书的祖莱哈学过简单的华语口语课程,但工作后她发现,之前学习的还远远不够,于是就到补习班进修华语,一年后已可以用华语交流,学到中级水平后,又一直自学至今。
祖莱哈说:“我的朋友们经常帮我检查作业,所以学得很快,只是声调和俗语的部分有些困难,拖慢了进度。”
一名72岁的华人老人不久前找祖莱哈想向她求助,又怕她听不懂。于是祖莱哈主动表示自己可以讲华语,老人这才告诉她,自己当时已是癌症第四期,儿子又是特需人士,需要人照顾。
祖莱哈立即联系义工组织,将老人的家庭情况告诉给他们,顺利为老人的儿子安排住进了特需人士关怀院。
工作五年来,祖莱哈用流利华语帮助过许许多多的华人老人,面对这名肯用心、肯用功的马来族姑娘,很多老人都夸赞她华语说得好,人也聪明。
祖莱哈说:“工作中经常有老人表扬我,我的华人同事看到我这么认真地学习他们的母语,也很惊讶。”
聊到最后,她告诉记者,她的华语之路,还将继续走下去。(郑雯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