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流往往是孕育该城市文明的摇篮,纵观整个城市的发展历史,世界上大多数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人们临水而居,城市河流最初的形式都是城市边上自然的过境河。但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市政工程导向的建设理念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将城市与水隔离,很多城市的河道沦落为毫无生命力的泄洪渠。如何让城市河道充分发挥其生态、景观与休闲的综合价值,重塑水空间的独特魅力和持续活力,已成为当前城市更新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今天小蜗搜集了全球城市河道修复成功的案例,希望为国内城市河道的环境治理、活力复兴与转型发展提供借鉴与启发!
圣安东尼奥河滨河步道
圣安东尼奥河(San Antonio River)是美国南部城市圣安东尼奥的母亲河,凭借其滨河步道(Riverwalk,或称Paseo del Rio)的成功建设,将原本解决城市防洪问题的普通河流转化成繁荣而又绿意盎然的公共活动场所,是全美最著名的25个景点之一,成为当代中小尺度河道保护性利用的典范。
RIVER WALK位于历史名城圣安东尼奥的市中心,连接“コ”形河道西边使其形成连贯回形旅游河道区,两边几乎贴着水面筑起了矮矮的岸堤,植上热带亚热带树木花草,设立酒吧餐馆,利用平底游船让游人可以穿梭在这些古老而又漂亮的建筑之间。
设计巧妙利用5~6m的地形高差进行人车立体分流,将亲水的休闲、商业与文化设施布置于河谷,与街道的快速车辆相隔离,营造舒适、连续而又安全的全步行场所。同时,在街桥与河道的交叉口处设有30多处的楼梯、坡道或无障碍电梯可以顺利到达河谷,并考虑了与地面公交的无障碍衔接。
其中,市中心休斯顿街桥处的楼梯成为滨河公园的主入口,突出从时尚的闹市区下降到幽静的传统滨水区的戏剧性场景。另外,为了保证水面与步行道尽量持平,通过中心区河道的双层水坝修建,将水位高差从原来的2.1m缩减至0.3m,实现人亲近水的愿望,同时也保证了游船的缓慢前行,游客可以尽情体验两岸的美景。
为防止游客的审美疲劳,河道两岸一直人工保持一定的蜿蜒曲折,并在长直线路段加入一定的高出差,各种不同的护栏、矮墙、岩石等园林小品层出不穷。
RIVER WALK除了硬质设计,还有相当出色的软景观设计——植物。整个河谷遍布何种热带亚热带植物,层次分明,四季有景。可以发现,自然水体旁最好不用列植方式而用孤植、丛植的列植方式以突出自然气息。
该项目于1965年首获美国建筑师协会(AIA)的优秀奖,并于2005年再次获得该协会的25年杰出城市设计成就奖。
日内瓦Aire河畔花园与原始河道复兴
在日内瓦市的Aire河流经历史悠久的农耕村落,从19世纪末期开始就逐步被改为运河。日内瓦市政府于2001年发起一场竞赛,旨在将河道恢复到初始蜿蜒曲折的自然形态。竞赛简介的文本更偏向生态方面,仅仅重视环境改善的合理需求,而忽视了任何设计价值与考量。自然与文化被置于完全相反的两个极端。
有方案提出采取另一种方法,从而将紧迫的生态迁移与更宏观的文化变更结合在一起。新建的河流空间和原有运河河道上狭长型的新建花园通过复杂的设计建立起紧密的联系。绵延的运河河道是建成这一矛盾体的关键,景观既要有静如止水的特点,又要引发人们探索的欲望,既是一个休闲而惬意的场所,又富有寓教于乐的意义;如果缺失任意一点,设计都不能构成一座真正的城市花园。
钻石形状的集水设施开启了一系列复杂的水道系统。这些水道是沿河去除河道两侧的腐殖质层形成的新的河道。腐殖质层是植物、动物的残尸形成的,这些腐殖质不断沉积形成了自然的河道。
钻石形的岛能接受之前的河道曲线。风景园林师人为干预了自然的河道走向,然后就让自然力来接管河道的维护。
新河岸建成一年,景观效果非常令人吃惊。河水流动冲刷了各种砾石、砂砾。河流的轮廓很清晰,但是河岸景观的设计是非常自由的。
在整个流域、原有的山丘形态和人为改造的痕迹中,这条狭长的河畔花园将这些场面、视野、冲突等构成一场真实版爱森斯坦式“蒙太奇”。旧运河留存的痕迹使得新的设计情景之中饱含复杂的时间性,有着十分遥远又非常现代的奇异感。空间与时间的冲突之间充满着记忆与希望。
设计达到了壮观的效果,并且概念上和许多“大地”艺术家的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自然情况的人工干预产生明显的效果,却也任凭自然侵蚀力的摆布。在水流进入这片新的河道区域一年之后,结果远远超出设计团队最乐观的期待:在这条充满惊喜的路线上,河流展示出的多元材料,如沉积物、砾石、沙子以及最初诞生的菱形几何等,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河流地貌。
新加坡碧山公园
碧山宏茂桥公园为热带城市水文设计提供了新模型,建造景观解决新加坡供水独立和管理洪水的双重需求,同时在紧密的城市内能够接触到繁茂的滨河生态。
在改造之前,加冷河是公园和社区之间一条明确的边界线,由于急需升级改造,成为了坚固的混凝土运河。该设计团队与公园和水务管理局合作重新思考传统基础设施方法,最大化土地、财政和人力资源。
摧毁运河、修复河流的这一大胆举动超出了预期的承载能力,而且比改造的混凝土运河花费还少15%。经过简单且精心设计,公园和河流之间模糊的界限将该社区城市用水系统的实用理念转变成亲近自然的关系。
由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新加坡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和城市化步伐,设计师建造混凝土排水渠道和运河减缓普遍的洪涝灾害。同样的,加冷河也位于几个重要地方的混凝土河道中,这样季风时节的雨水会很快地排走。
作为新加坡最长的河流,加冷河穿过该岛的中心长达10千米,从贝雅士蓄水池下段到滨海蓄水池,是较大型城市供水系统中的一部分。
碧山宏茂桥公园也是新加坡最受欢迎的核心公园之一。该公园建于1988年,是碧山新住宅城镇和宏茂桥之间的休闲地和防护绿地。但是,由于运河的划分,该公园的分离状态也很明显。
2006年,新加坡国家水务局PUB发起的活跃、美丽和净水(ABC)计划——将不再具有排水和供水功能的国家水体改造成活跃的新空间,用于社区融合和休闲娱乐。作为急需的公园改造升级以及改善运河能力计划的一部分,这个新设计将看似相反的需求结合起来。打破混凝土渠道和建造自然水道的方案也是第一次在新加坡设计。
该方案在一个泛滥平原理念的基础上设计,当水位低时,人们能够在宽阔的河岸沿线亲近水、享受休闲活动,而在暴雨时期,河流附近的公园绿地成为一条运输线路,运送下游的水流,在公园内进行多种土地利用,为公共活动建造出更多的空间。
该河流横切面的修复意味着虽然之前该河道拥有17-24米最大宽度的洪涝容量,但该河流现在扩宽到100米。河流的运输能力也大约增长了40%。
设计师提议使用传统土壤生物工程技术稳定新河岸,弥补电脑模拟的缺失。该公园内的一个区域用来测试从未在热带区域运用的12项技术,开拓新知识和抑制怀疑。结果促进了植被的健康发展,而且设计师会在反复程序中调整模型的土壤条件、坡度和植被根部强度。最后,设计专家和客户投入巨资训练建筑团队,因为他们握有建筑结构的第一批草图。
成列的新河道蜿蜒曲折、宽度各不相同,建造出各种流动形式,成为自然河流系统中的特色景观,建造出有价值、自然和多样的栖息地,营造生物多样性。泛滥平原的设计也在新加坡引入了一个新型公共空间——3座新桥、梯田状的滨河走廊、滨河台地、横跨河流的垫脚石以及净水供养的水广场都会拉近人们与河流的距离。其亲近水和体验其所有自然韵律与美丽的能力转变了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其他的新设施包括2个游乐场、2个新饭店、卫生间和地标“回收山”(由旧河道回收回来的混凝土块建造而成的观景台)。这个充满生机的公园每天24小时开放,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有练习太极的广场、足球场、长凳以及供情侣独处的角落。
美国斯坦福德市磨坊河公园及生态绿色河道
改造前,磨坊河公园及绿道所在的区域是一片遭受严重污染的被遗弃的河边陆地。这座建于1922年的磨坊厂倒闭的时候,残留的墙体阻断了城市与沿河居住的居民之间的联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磨坊河的水流成为了市中心洪流的主要来源。
而改造之后的公园则满布青翠、生机勃勃,使得康涅狄格州的生态及社会结构得到了优化。在与工程师及生物学家的通力合作下,团队所设计出的景观不但修复了水陆生环境,更通过修复渠道般的河流减少了洪水泛滥,同时也引入了数百种新型本土植物。
该公园变革性的影响在于其生态可持续性所激发的社会可持续性与社会公正。沿河岸而建的数条步道将周边的社区与这片活力四射的景观串联为一体,这也是近百年来首次将河流的边缘向群众开放。
项目设计为居民的娱乐提供了充足的场所,巨大的草坪与瞭望台也可用于举办大型活动。磨坊河公园重新定义了活跃的都市生活,这里已然成为了生活、工作、商业发展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
美国PLAYA VISTA中心公园河道
该项目是对一个中心公园的建造。设计团队在项目开始之前,就场地的条件和地理位置做了一个仔细的讨论与调查,他们决定将该公园构造成一个公共艺术装置的形象,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不同种类的景观排列带给游客们独特的体验与感受。
公园内有一个中心轴线和位于两侧的园景树,它们共同对公园的场地做了一个更规范的划分。
该中心公园面积大约为9英亩,其中的公共区域也是应有尽有,包括几个小型的运动场,游乐园,足球场,几个植物小花园,水景和一个壳形的演奏台。完工后的公园已然成为了该社区的焦点,人们喜欢茶余饭后来到这里散步闲谈,仔细品味公园的艺术美和享受生活的乐趣。而且,设计团队十分注重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每个区域都可以直观的看到美丽的自然环境。
中国城市正处于注重生态优先与内涵发展的存量更新阶段,如何通过河道滨水环境的修复与治理促进人、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的和谐发展,既需要城市建设理念与方式的转变,也需要向世界上各个典范城市学习和借鉴更多的经验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