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导读
“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合作吸引力不断释放,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理解和认同,并积极参与其中。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周汉民(资料图)
“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合作吸引力不断释放,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理解和认同,并积极参与其中。“一带一路”何以能从国家倡议成为世界共识,“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至关重要,因为“一带一路”是大计,所以需要“共商”,我们在与世界的不断融合中,不限国别范围、不是实体、不搞封闭模式、不干涉别国内政、不另起炉灶,全方位、开放性、多模式,充分满足人的需求和充分尊重人的尊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发了强烈共鸣;因为“一带一路”是大业,所以需要“共建”,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为例,仅央企投资当地建设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就有3000多个,既包括立体化的海陆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也有用于输送石油天然气的管道项目,还有信息高速公路项目,国企一马当先,民营企业也鼓足干劲,据统计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有191家企业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着力令人鼓舞;因为“一带一路”是人类共同的成果,所以需要“共享”,面对疫情给世界带来巨大冲击,中国同30多个国家发起“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向1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17亿剂疫苗。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之际,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一带一路”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2.9%,全球贸易增长1.7%—6.2%,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随着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的不断推进,“一带一路”成为了各国共享的百花园。未来,“一带一路”的全方位拓展,离不开中国企业“走出去”,它们才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主力军。而“走出去”,法律风险是不可忽视的最重要风险因素之一。由于“一带一路”沿线情况复杂多元,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国家安全、反垄断、环境保护、劳工、税务以及行业限制等方面的法律规定迥异,相关法律还经常因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我们需要有更完备的法制保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由此,我在此提出如下建议:对双边和多边国际条约的谈判及制定,要更全力推动。 “一带一路”走向世界,与全球最大层面上的合作应该是法律框架内的合作。目前,除了上述“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外,中国已经和世界11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双边税收协定或安排,和25个国际组织和区域税收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与26个国家和地区相继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这些是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极为重要的法律保障。但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双边投资协定和区域自贸协定应当进一步推动。建议要在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双边条约和相关区域的多边公约的谈判与签署方面,采取更强而有力的行动,积极缔结并且严格遵守有关的国际条约,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奠定更为扎实的法律基础。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法律服务体系,要更全面构建。一方面,要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出发,从保障中国机构、企业、公民的合法权益入手,加强涉外领域立法工作,在尊重国际基本法律准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国法在解决涉外法律纠纷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等国家双边或多边的法律交流合作,建立全球性的法律服务网络和体系;另一方面,要发挥好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保险机构、咨询公司、公关公司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尤其是在应对法律风险方面,要更积极、更主动、更自觉地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从近年来“一带一路”参与企业在海外的相关法律争议来看,有四类非常典型,一是合同争议,二是股权争议,三是劳资关系争议,四是知识产权争议。建议中国的法律界要更加重视和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判例,关注各国立法、司法动态,从业务谈判到尽职调查,从法治环境比较到争议解决,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更强而有力的支撑。对涉外投资的相关法律知识,要更深入普及。加强涉外法律知识的全面教育和知识普及,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建议搭建行业性或区域性的法律信息共享和大数据服务平台,会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驻华使领馆以及驻华商务代办机构定期组织投资信息交流会,提供包括专项前期研究在内的咨询服务,及时更新外国投资和企业收购兼并需求、外国投资法律法规及民风民俗、国际商务谈判习惯等有效信息,指导对外投资的法律事项。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要对国际通行的争端解决方式有所了解,主要是以下三种:一是诉讼,但时间冗长,成本高昂;二是仲裁,中国是《纽约公约》的缔约国,今天国际商事仲裁领域的承认和执行几无障碍,因而要把仲裁作为争端解决的更有效手段;三是调解。2019年 8月7日,包括中国、美国、印度、韩国及多个东盟国家在内的46个国家在新加坡签署《新加坡调解公约》,其中有相当部分国家就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何将调解作为更为灵活的商事争议解决方法,建立既具有国际先进性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事调解法律体系,尤为重要。建议进一步深化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商事争端解决服务,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以新加坡公约为规则开展商事争议调解,提升我国在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服务中的公信力和话语权。
本文来源:政协头条
作者:周汉民
周汉民:一业为主 稳扎稳打
中小企业是活跃的社会细胞,是经济韧性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勇立潮头、敢于创新,克服了种种挑战与冲击。当下,百年变局与疫情交织叠加,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新技术突破加速带动产业变革。如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是中小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
自去年疫情发生以来,我走访调研了170余家企业,深深感受到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蓬勃生机以及对社会责任的坚守。但调研中也发现,部分企业存在偏离主业、专业不专、盲目跟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例如,有的未把握好专业性与多元化的度,未考虑自身规模、资金、人才的限制,一味求全、求大;有的把产品和服务分离,忽视提供便捷化、人性化、细致化的配套服务;有的把转型简单等同于转行,未全面调研就匆匆跨行业发展,特别是盲目跟风高科技。
术业有专攻。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企业都去研究生物制药,不需要所有的企业都去制造无人机,不需要所有的企业都去生产新能源车……不参与,并不意味着“不先进”。事实上,专业才是中小企业的立身之本。只有聚焦主业,深耕细分领域,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才能持续走向成功。
凭借某一领域耕耘或者致力于解决某一问题而极具竞争力,在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的“隐形冠军”,是近年来全球实体经济的一大发展趋势。例如,连续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德国永恒力公司,曾带来进博会的室内最高展品,就是一家智能及高端装备领域的“隐形冠军”。
类似的企业,在德国还有不少。有统计显示,在2764家中型全球领导企业中,德国占了47%。这告诉我们,中小企业尽管“个头小”,但也可以很美,也可以很强。
从国内来看,华为起步时一心一意专攻通信设备。它之所以能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默默坚守,最终厚积薄发,在自己所处的领域里达到行业顶尖水平。
但在我国,这样的企业还是太少了。特别是在一些周期长、见效慢的领域,中小企业如果不下苦功、不坚守专业、不注重创新,就很难形成领先优势。
面对挑战、面向未来,我国中小企业应当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发展。
第一,聚焦主业,稳扎稳打。
要坚持脚踏实地、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而不是追求“一夜暴富、一鸣惊人”。具体到中小企业,应该保持定力、深耕实业,注重高度、宽度、深度。
就高度而言,要抓住关键环节,专一、专心、专注于细分市场,如专攻某一行业的若干产品、专门服务某类客户、专心开拓某些区域,努力做到高水平。
就宽度而言,要利用自身特色和比较优势,通过持续改良和创新,提供一系列名誉度好、性价比高、品质优良的产品和服务。
就深度而言,要掌握行业核心技术、材料,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尤其要关注重点领域、聚焦“卡脖子”技术中的急难问题,为国家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第二,用好平台,学习借鉴。
随着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随着我国制度型开放不断推进,企业面临的竞争也会变得异常激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用好全球合作平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向行业龙头学习、向国际领先企业学习、向各类优秀企业学习。
同时,要有意识地面向世界搜集企业所处领域的最新成果,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甄别,形成系统调查报告,举全球之力在竞争赛道上实现突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要充分利用汇集全球最新产品、创新技术的进博会来学习。进博会已经连续举办四届,一年比一年办得好,今年令人感受更深。
我们参加进博会不是为了“凑热闹”,而是来“看门道”。要通过进博会,真正了解到我们与世界存在哪些差距,一些领域最新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更重要的是,通过进博会这个平台,找到不同企业彼此合作的空间。学习是终身的任务,这样的雄心壮志不是落在口上,而要落到行动中。
第三,培养人才,守正创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企业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多层次、全覆盖的培训计划,把技术人才、研发人才、管理人才等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为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更大舞台,让人才涌现,让创造力涌动,让企业成为真正的“人才基地”和“思想库”。
企业家要有责任、有远见、有胸怀,瞄准“专精特新”发展方向,心无旁骛,迎难而上,并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
政府也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积极鼓励、大力引导中小企业注重专业、苦练内功,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周汉民
微信编辑:王远
上海证券报,新华社主办,中国证监会法定披露证券市场信息媒体,创立于1991年,是新中国第一份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现已形成涵盖报纸、网站、客户端、视频、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全媒体财经传媒矩阵。
追求政治品德、新闻品格、专业品位、服务品质、一流品牌,做有“品”的全媒体财经资讯服务商,做您的决策参谋、投资顾问、理财助手。
因为敬业,所以专业;因为相信,所以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