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艺文 | 李真·抗战歌曲

新加坡艺文 | 李真·抗战歌曲

新加坡艺文 | 李真·抗战歌曲

《松花江上》

文/图 郭明木

厦门大学博士、大马韩江学院名誉院长、马来西亚著名评论家谢诗坚曾这样评价李真:用现代人的说法,李真是唱片明星。可怜她因早逝而鲜少被人提及。

新加坡艺文 | 李真·抗战歌曲

关于李真

李真(1921-1950年),福建人,生于1921年,又名李红杏,李素端。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李真从福建来到新加坡,与父母弟妹团聚,入读南洋女中高中部。

新加坡艺文 | 李真·抗战歌曲

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 葛月赞 《新加坡图片史1819—2000年》2000年版

李真原本生活在新加坡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商人,母亲是医生,有汽车和洋房,生活温暖和舒适,是这样的一位“千金小姐”。1938年,17岁的李真秘密地加入了马共。1941年底日寇进犯北马,槟城沦陷前,李真随一批干部撤退到新加坡受训。抗日战争结束后,她仍然继续参加艰苦的反殖民地的革命工作,但在那个烽火的年代,坚持着她的理想和信念。1948年英国颁布紧急状态前タ,李真撤往中马,并进入彭亨地区从事游击战。1950年,李真在彭亨山区革命根据地时,不幸被英军包围而牺牲。年仅29岁。

新加坡铜锣合唱团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曾经出版发行不少抗战歌曲唱片的上海百代公司受到日本当局严厉的检查和阻挠,停滞出版了有关宣传抗日歌曲唱片。

1939年5月,著名中国作曲家任光(1900-1941年)来到新加坡,为在英商电气音乐实业有限公司的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灌制中国抗日唱片(注1),先后发起组织“星洲合唱团”和“铜锣合唱团”,并由当地侨民向新加坡当局申请注册。两团的前身是1937年底新、马华侨组织的新加坡华侨抗日流动宣传队,其成员大都为学生及各阶层的爱国青年。其中取名“铜锣合唱团”,意在“让歌声像铜锣一样宏亮、一样有号召力,把民众召唤起来,抵抗日寇的侵略,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注2)。

铜锣合唱团自成立起每星期一、三、五固定进行练唱,并不断得到从中国大陆赴新加坡的音乐家的指导和帮助。其演唱的歌曲都是由任光提供的。他们开始在学校、工厂演出。李真是铜锣合唱团的女高音的台柱,名气响亮。因其歌声美妙参与了十几首歌曲唱片的灌制。

新加坡艺文 | 李真·抗战歌曲

铜锣合唱团 任光 三排左二(图片来自网络)

当年新加坡是英国殖民地,英国东印度公司所在地,是英国在远东转口贸易的重要商埠。这里的留声机唱片贸易十分发达,除了有英国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外,还有德国多家留声唱片公司也入驻这里,在这里收音和灌录华语唱片。而在英国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的驻地就有:歌林西乐队、和声西乐队、百代西乐队和华人音乐队。

根据当时的一份歌林唱片目录,英国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以歌林品牌,出版发行由“任光监制”,铜锣合唱团和星洲合唱团演唱的抗战歌曲唱片,计有25张(唱片编号:32000—32024,详见附表),唱片形制为直径10英寸,78转/每分钟。唱片片心贴纸最外一圈注有“This patent copyright record must not be publicly without licence”,(百代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可翻版)注4。为规避英国殖民者的检查,唱片均冠名“新中国歌声”。

新加坡艺文 | 李真·抗战歌曲

新加坡艺文 | 李真·抗战歌曲

作者收藏 1939年版

新中国歌声《松花江上》(流亡三部曲)由铜锣合唱团李真女士演唱,歌林西乐队伴奏,任光先生指挥,任光监制,编号:32012。

李真演唱的还有《保家乡》(和李英合唱,编号:32013)《长城谣》(独唱,编号:32011)以及一些合唱歌曲等。

“铜锣”的抗日歌声也随着新加坡广播电台和留声机唱片的发行传遍了东南亚各地。声誉一时震撼狮城,并得到了扩大,青年工人、店员的纷纷加入,使铜锣合唱团进人了鼎盛时期,和许多进步社团一样,为宣传祖国抗战的决心和力量,鼓动侨胞和当地民众对中国抗战的觉悟和支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40年4月,任光回国后,铜锣合唱团由原来协助任光主持的一位同志带领。此后的活动陆续进行十余年。

关于《松花江上》

《松花江上》这首歌曲是1936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最初是由张寒晖在西安二中学生中教唱。当时正值纪念“一二·九”学生运动一周年,西安二中的同学们在游行队伍中唱起了这首歌,立即震动了西安古城。随后由东北军政治部宣传队印成卡片分发到各军各师,又经中共地下党转给北平学联歌咏队。就这样,悲愤激越的《松花江上》迅速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风靡中华大地。

或许是当时在印制这首歌曲卡片时没有注明作者。于是在1950年,西北文代会期间,为纪念张寒晖同志,大会筹备处把这个油印本正式铅印出版。直到此时,人们才知道了《松花江上》等歌曲的作者就是张寒晖。张寒晖除了留下《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这些名曲外,还创作了《游击乐》《当兵去》等70多首抗战歌曲。

1941年8月,张寒晖因积极组织救亡宣传活动被国民党监视和迫害,他来到了陕甘宁根据地。1942年初又来到延安,被任命为边区文协秘书长兼组织部长。由于长期过度劳累,积劳成疾,张寒晖同志1946年3月11日在延安病逝,年仅44岁。

后记

1940年4月4日,任光自新加坡取道昆明、贵阳回国,抵达重庆后,重返中国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音乐的创作。

7月中旬,经中共中央周恩来批准,任光加入新四军(军长:叶挺),分配在战地文化服务处负责音乐工作。冬季,创作《新四军东进曲》。1941年1月6日,皖南事变爆发,13日拂晓,部队在安徽泾县云岭中村向北转移时,遭受包围袭击,任光不幸被流弹击中牺牲,年仅41岁。

值得一提的是,1938年12月,在爱国侨领陈嘉庚的支持下,由夏之秋率领的武汉合唱团赴马来亚、新加坡等国义演为抗日募捐。1940年12月4日,武汉合唱团在香港娱乐戏院作离港前最后演出,节目包括独唱、四重唱歌曲、戏剧等。同场演出的还有成立不久的香港华南管弦乐团,以及由林声翕指挥,他的夫人、女高音辛瑞芳独唱《松花江上》(注3)。

林声翕(1914~1991),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指挥家。广东新会人。1936年,林声翕应聘赴香港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担任作曲和编曲工作,并主持灌制唱片。抗战时期,写下了不少爱国歌曲。于1940年创建香港华南管弦乐团。

新加坡艺文 | 李真·抗战歌曲

一九四〇年四月二十二日 《大公报》第二版

林声翕改编(佚名作词)、指挥,辛瑞芳独唱《松花江上》,和声管弦乐队伴奏,这首歌曲后来也由香港和声有限公司组织录音,英国哥伦比亚公司出版发行(唱片编号:49844)。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松花江上》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本文中有关李真的出处大都来自谢诗坚博士的“千金小姐唱片红星李真的故事一李明、陈田、李真”一文,文中介绍李真是福建南下新加坡。笔者试图进一步查找李真祖籍地和更多的资料,曾委托当地侨史专家和漳州籍驻新加坡文史爱好者帮忙,而未果,有点遗憾,也是本文的不足之处。

在一个夏日的夜晚,我翻阅着这张老式78转黑胶唱片,忍不住把她放入手摇留声机,随着唱盘的旋转,从钢针上滑出的歌声仿佛把我带进八十多年前的时空:番爿—新加坡,千金小姐唱片红星李真的身影,缓缓走来,伴随着“松花江上”那深沉哀怨,音调悠长的悲歌,一时间在书房萦绕,叙述着悲苦情景,让人肃然敬畏。

注1:1930年英国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收购了法商东方百代公司。1931年英国留声机公司(HMV)在兼并了英国哥伦比亚留声机公司之后,组成英国电气音乐实业有限音公司(Electric Music Industries Ltd.简称EMI)。当地人习惯称百代公司。
注2:侨史资料,1987年第二期 扬成忠《新加坡铜锣合唱团的成立经过》
注3:“在港高唱《义勇军进行曲》”(http://www.takungpao.com)

大公报 2021-05-19

参考文献:《任光纪念文集》中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嵊州市新四军研究会 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11月

本文得到了漳州华侨史大家郑来发先生和漳籍新加坡文史爱好者陈和彬先生提供的帮助,籍此感谢。

●●● END ●●●

新加坡艺文 | 李真·抗战歌曲

我们只是历史的记录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