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铭铧:我变成了晚报记者

洪铭铧:我变成了晚报记者

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刚在本月1日成立的新闻中心。(档案照)

在你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或许你已经发现,我的报道也在《联合晚报》出现了。

是的,随着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新闻中心的成立,今后联合早晚报与数码部集合了采访资源。而我,在先后为《星期5周报》(《逗号》前身)、《联合早报》服务了9年与18年后——我从未想过,有这么一天——我也将成为《联合晚报》的记者。当然,我也早已经是zaobao.sg的记者了。

今后我的报道将出现在哪一个媒体,将视事件时间与内容性质而定。所以,如果你觉得我在《联合早报》的报道减少了,欢迎你到《联合晚报》来看看我。

凌晨起床如“凌迟”之刑

早晚报记者的运作小同大异,写法选材也会有所不同。这都是我和受影响的同仁未来要适应之处。但是最大的挑战,对我来说,就是要清晨6点半抵达报馆,开始一天的工作,才能让报纸在下午准时出版。时间变短,时限变紧,以前有漫长时间可供充分思考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虽然说科技日新月异,影响的是几乎每一个行业,但媒体业的翻天覆地肯定居前列。作为记者,我很幸运的安然跨过每一个冲击,直到这回,浪潮汹涌,真的就连作息时间都也要改变了。对于一个可以迟至凌晨3点才睡的人,以后有些天要凌晨5点起床,我觉得,真的有如“凌迟”之刑。但是,当世界整个在变的时候,你能独善其身,要求不变吗?

“变”

自从加入报馆,我经历的大小变化如下:

原来是在稿纸上写稿,再发稿到打字组,变成报纸电脑化,记者编辑人人都要学会利用电脑打字。

原来是《联合早报》的娱乐版记者,三个月后被调去当学生版编辑;才刚学会风花雪月,那么快就要“误人子弟”。

在《星期5周报》做了九年记者,习惯了跟学生们报新闻的语气和用词,又重回《联合早报》,对象变成了大人,一切又要更改。

然后手机上网,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以前在电脑前开工,今天要随时在手机上打字搜图传稿。

过去的工作变化,有些是我自己要求的,有些是我被迫适应的。但无论世界如何变了样,我们只能跟时代一起前进。

有说“人浮于事”,是说事少人多,不少人无事可干。我想创造“人浮于时代”一词,想象我们脚下的时代不停变动,我们要设法浮于其上,方能立足坐定,生存下来。

上世纪80年代有部港剧叫《家变》,黃霑写的一句歌词,因为太有哲理,而被传诵至今:“知否世事常变 变幻原是永恒。”明白到“变”的真理,日子就容易过了。

《洪门宴》专栏只属早报,别无分号;洪铭铧属于zaobao.sg和早晚报,在早报看不见我时,请来晚报看看我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