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ESG全球领导者峰会开幕首日,“政商学”大咖共议可持续发展

第二届ESG全球领导者峰会于2022年6月28至30日举行,本次峰会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指导,新浪财经和中信出版集团联合举办,峰会主题为“共促全球ESG发展,构建可持续未来”。

峰会首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我们将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营造有利于ESG发展的政策环境。”

此外,围绕“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机遇挑战”、“ESG协同发展的意义”、“中国企业提升ESG竞争力的创新实践”等议题,世界银行集团行长戴维·马尔帕斯(David Malpas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美国财政部原部长,哈佛大学名誉校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H. Summers)等50多位重磅嘉宾均发表了主题演讲,并分享各自精彩观点。

新冠、俄乌冲突下 可持续发展临挑战

进入2022年,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种迅速蔓延,俄乌冲突引发欧盟能源路线转向,各种因素均为全球可持续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在主旨演讲中,世界银行集团行长戴维·马尔帕斯(David Malpass)提到,当前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已经导致部分发展中国家更多地使用煤炭、柴油和重质燃料油。同时,一些国家开始出台各项燃油补贴政策,以缓解燃油价格高企带来的影响。“这会导致财政赤字更加严重,阻碍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的较长期目标的实现。涵盖广泛的补贴扰乱了价格信号,降低了人们提升能源效率和投资更清洁能源的动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越来越多的借款人和投资者一直在寻求将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纳入其财务决策和投资策略。IMF正在与成员国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建立ESG金融工具的适当分类体系,同时还在落实气候战略,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成员国采取实现气候目标所需的政策行动——减少排放、增强韧性、获得气候融资以及确保公平转型。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则重点围绕“如何弥补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缺口”话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在中国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是典型的市场失灵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国家推出了普惠小微贷款政策,要求商业银行增加普惠小微贷款,实际上是要求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但要求社会股东都承担社会责任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公共部门发挥作用。

美国财政部原部长、哈佛大学名誉校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H. Summers)表示,当今世界面临的通货膨胀可能会有很强的持久性,他很担心全球正在走向一种严重滞胀的局面,同时他认为,在未来18个月内,失业率极有可能在某些阶段上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ESG领导者组织论坛联席主席、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则强调,需要把握好ESG发展的三“重”主线:第一,ESG驱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二,ESG发展是制度型开放的重要领域;第三,ESG投资是金融投资体系的重大转型。

在“ESG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环节中,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总干事马可·兰贝蒂尼(Marco Lambertini)表示,极端天气带来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旱灾带来的极端贫困、人畜共患的疫情使整个世界陷入危机。“这是一场极大的意识转变,或者说是文化革命。自然损害不再只被看作是一个道德或生态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发展、人类健康问题,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安全问题。”

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在演讲中则谈到,近来的新冠疫情和电力、石油、天然气的供应紊乱,在两方面对新加坡产生了不利影响。“在金融方面,很多企业和行业正遭受新冠疫情的冲击,他们一直在挣扎求生,生存成本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另外,可持续发展的议题,越来越多被其他方面的考虑所侵占,比如能源供应的波动性”。她还介绍了,中新之间关于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合作。

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顾问、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提到,想要真正解决世界环境问题,目前面对着两个主要的挑战:第一是需要让绿色转型公平,第二是应当确保全球能进行合作。

提升ESG竞争力 中国企业的创新实践

“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目标,践行ESG理念对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机构、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峰会主题演讲中,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强调,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企业如果不愿意履行社会责任,必然不可能实现长远发展。“我一直坚信,达则兼济天下才能让财富得到尊重,办企业就要为人民大众谋福利,企业要通过产业振兴、公益事业等方式助力社会的共富,并且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也不能忘记我们的员工。”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表示,这十年来,格力电器敢于去投入,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更多的是社会责任决定了企业的选择,这是一个企业必须要面对的,而且要勇于去承担。“企业的发展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是创造美好生活为目的。是给这个社会带来了改变,从而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同时也因为我们的技术给整个社会的人类带来美好生活。”

万科集团创始人、深石集团创始人王石则谈到,建筑行业是排碳大户,因此万科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绿色可持续发展。“建筑本身的绿色低碳非常重要,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建筑交付使用后的运行阶段的碳排放范围更广、排放量更多。这部分碳排放占据每年全国碳排放总量的两成以上。”

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建议,利用创新的减碳机制推动ESG的发展,这个机制就是用低碳消费拉动低碳生产,推动低碳能源的发展。具体的讲,就是基于碳权利人人平等,用碳票的方式把碳排放权公平地分配给个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采用“货币+碳票”的方式支付。这样一来,企业生产的产品越低碳,越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就使得企业的节能减碳行为可以从成本变成利润,从被动变为主动。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在演讲中自称为“老农人”。他指出,农业农村领域的碳排放大概占全国总排放量的15%左右,要实现双碳目标,农业企业的责任也很大,同时也大有可为。谈及如何从产业端去提升粮食的利用效率、节约粮食的问题,刘永好表示,新希望今年提出节粮的专项行动,每年提升1%的饲料综合使用效率,就是说要节约1%的粮食。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分享道,联想希望在2050年底之前实现净零排放的愿景。“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各行各业重新定义了绿色低碳转型的目标路径与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愿景。从长期来看,要通过技术的替代与突破,从高碳能源依赖转向技术创新依赖,这样才有可能在解决气候难题的同时,实现经济的稳增长。”

高瓴创始人张磊表示,ESG既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也是理解企业面临的机遇和风险的独特视角,而科技创新则是ESG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他还提到,希望通过可持续性的价值投资,发现好的科技、解决方案与商业模式,然后以资本、人才、运营、资源、技术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深度赋能,持续释放其对经济、社会、环境的正向价值。

全球经济待复苏 可持续金融如何助力?

在“从‘零碳就绪’走向‘净零排放’”环节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杜祥琬提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这样一个科学的转型过程。在此过程中,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同时又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落后和无效投资。

谈及人类该如何改变气候变化的走向和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钱易提到四个结论。“第一,现在气候变化这么严重,一方面是温室气体排放多,一方面是温室气体被吸纳的能力减小;第二,二氧化碳的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第三,我们必须要强有力地持续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要争取达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最后,除了二氧化碳的减少和零排放以外,我们还要对其它的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加以控制,特别是甲烷。”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金南则分享了《构建中国ESG体系,促进企业绿色治理》报告。他重点介绍了三方面内容,包括:国内外ESG发展的总体情况、中国在企业绿色治理特别是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和环境绩效评估方面的实践以及从企业绿色治理角度提出加快建立中国ESG体系的几点建议。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家科学院院士、《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表示,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问题,而解决这个全球问题需要全球所有国家共同努力。气候变化也不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唯一一个需要全球问题,新冠病毒和气候变化一样,是全球混合在一起的。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弗里曼讲席教授白重恩则认为,电力价格上涨的负担可以由出售排放权的收益来对冲。“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对冲,对于电力价格改革的阻力就会比较小。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排放的成本最后传导到终端用户,就会鼓励终端用户来节约使用电力,来节约使用能源,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另一方面,既要落实净零目标承诺,又要推动目前的经济复苏,全球各国和机构可以如何实现?路博迈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乔治·沃克(George Walker)表示,ESG问题常常就是盈利问题,同时关注ESG和可持续性,能够使资本市场更好地运转,社会和地球能有更绿色、更有包容性、更可持续的发展。

橡树资本创始人及联席董事长霍华德·马克斯(Howard Marks)谈到,如果要阻止环境恶化,如果要公平地创造和分配就业机会,企业必须发挥重要作用。在投资中关注ESG,能够为风险控制做出很大贡献,特别是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

世界黄金协会(WGC)CEO泰达维(David Tait)表示,世界黄金协会正努力推动黄金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确保黄金能够满足当代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发现,在每1美元的黄金收益当中,至少有63美分可以留在黄金生产国,作为当地员工、企业、社区和政府的收入。”

彭博亚太区总裁李冰介绍,目前全球已经有了这样的共识:这个问题已经不能单独依靠政府的力量来解决,而是需要私营部门深入参与进来,并且需要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机构和企业之间开展广泛的合作。

Visa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于雪莉指出,Visa全面支持塑造低碳未来,向低碳经济过渡。Visa还做出郑重承诺,到2040年实现净零排放,这一承诺比《巴黎气候协定》设定的目标提前至少10年。

ESG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学者谈理论支撑

在“ESG助力30·60双碳目标实现”环节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演讲中谈到,现实中会观察到三种不同的减碳类型:第一种是“衰退型减碳”,第二种是“增效型减碳”,第三种是“创新型减碳”。前两种衰退型减碳和增效型减碳主要体现的是一种防御型战略,而创新型减碳则是一种进攻进取型的战略。

中国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表示,最近一段时间,尽管受到地缘政治冲突冲击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全球化遇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关于国际可持续标准的制定方面正在取得重大的进展。ESG也就是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作为政策指标,正在受到企业界、金融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的重视。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认为,国际经验和学术研究都表明,强有力的可预测的碳价格在有效管理的碳中和和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发挥市场和市场价值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首先就要发挥市场对碳价格形成的我称之为“逼近的作用”,就是逐渐地迭代接近正式价格。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指导委员会委员、招商银行原行长、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董事长马蔚华则指出,ESG对双碳目标的推动力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ESG的信息披露,可以推动ESG投资的发展,支撑双碳巨额融资需求;二是ESG的评估,评估会影响企业社会形象和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倒逼企业加快“脱碳”、“降碳”。

在中国银行副行长王志恒看来,实现双碳目标资金需求量巨大,新增投资规模预计将超过百万亿人民币,仅靠政府资金难以满足,需要通过金融力量撬动社会多方资本,提供精准而又强大的外部助力。金融机构要在绿色发展的整体要求下,根据不同地区、行业的特色,为绿色低碳发展输送金融“养料”。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支撑”环节中,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 Phelps)表示,过去数十年,我们失去了很多重要的人文主义价值观,这对世界的很多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彼得·戴蒙德(Peter Diamond)表示,“在考虑未来时,不能仅将物价指数或工资指数列入指标,应该衡量这个体系的支出与我们想投入的资源是否匹配,并为了人口发展及财政平衡制定更好的指标。”

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图卢兹经济学院名誉主席让·梯若尔(Jean Tirole)谈及,为什么我们不喜欢垄断?“因为他们会收取过高价格。当然,在科技行业,更多出现的是对广告商和卖家收取高价,而不是对消费者。其次,因为垄断者不创新。”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表示,从新冠疫情中,可以在如何降低未来公共卫生危机发生的风险和严重性方面吸取很多教训,也可以在减少其他方面的风险上吸取很多教训,包括人类的健康风险,广泛的社会、经济、教育上的风险和损失。

法兰西学院院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创造性破坏的力量》作者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提到,绿色创新是唯一的道路。“绿色创新的意思是创新,寻找新的能源来源,寻找能够节能的生产方式,对人的习惯也要进行创新,比如处理垃圾的方式,消费的方式,行为的方式,交通的方式。”

“净零排放”何以实现?专家建议收碳税

在“‘净零排放’的实现路径”环节中,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刘元春发表了“融入ESG的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主题演讲。他表示,要讨论人才培养体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ESG已经从一种新理念向软实力、向硬标准进行看齐,ESG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跨国企业、金融公司以及投资者的必答题。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则从经济学角度分享道,碳中和本身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不单纯是减排,改变能源结构,通过CCUS这种方式提升二氧化碳的利用和吸收,更多的是它体现为一个全方位的彻底的经济社会的一种变革,从这个角度,碳中和既是经济学,也是管理学。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提出观点:“中国应该尽早推出碳税,来建立统一的碳排放大市场,来推进我们的双碳目标。”在他看来,尽早推出全国统一的碳税,同时拿出一部分钱补助科研,以此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碳排放大市场,既有利于双碳目标,也有助于稳定当前的经济。

中电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华北电力大学新型能源系统与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王志轩提出应不断完善和提升ESG标准和方法。他认为,如果ESG应用得当,不仅能够正确评价一个企业的社会价值,而且有助于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反之,可能会对一个企业得出不正确的评价,且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安全、低碳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谈及服务企业提升ESG能力,在峰会上,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表示,怎么把ESG因素纳入到企业的投资决策和长期发展战略中,并坚定地执行下去,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为此,普华永道积极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战略及运营、ESG报告等相关专业服务。

安永中国主席、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及全球管理委员会成员、大中华区ESG管理委员会主席陈凯谈到,企业可从四方面入手去履行碳中和背景下的社会责任。“一是加快实现自身碳中和,二是赋能社会碳中和进程,三是带动利益相关方共同实现碳中和,四是积极参与标准和政策制定,善用第三方专业资源。”

德勤中国主席蒋颖表示,德勤正在加大投入,增强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专业服务能力,以此赋能客户,共同提升其ESG价值。此外,德勤正在内外部推动可持续变革,致力于在203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

BCG波士顿咨询中国区主席廖天舒表示,在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提升的背景下,企业可将可持续发展,转化为自身的竞争优势。“通过将可持续发展转化为自身的优势,企业能更好得为股东提供商业价值。企业可以在累计可持续发展优势的同时,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增强对股东的回报,提升业务的韧性。”

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提到,中国双碳目标将从根本上重塑经济、产业和能源发展路径,带来许多值得关注的ESG投资及发展机会。目前中国ESG实践正处于早期阶段。ESG投资扩散需要有健全的监管与市场机制作为保障,可以从监管、金融、评级、人才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ESG影响日益提升 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

ESG影响日益提升的趋势正进一步延续。培养未来的领导者和企业家,让他们有能力推动变革,并对社会和商业产生积极影响,也就成为了不少高校的教学目的。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伊利安·米霍夫(Ilian Mihov)认为,企业能够也应该对社会造成积极改变。毕竟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成立的理念就是商业能通过经济发展减少贫困,成为向善的力量。

法国巴黎高商HEC Paris院长埃罗依克·佩拉什(Eloïc Peyrache)表示,气候问题不是欧洲或美国或中国的问题。它是整个人类的问题,需要全球的解决方案和全球团结起来。

瑞士圣加仑大学校长伯恩哈德·埃伦泽勒(Bernhard Ehrenzeller)分享道,“我们的目标是能够培育学生负责任的性格。我们对社会、商界、政界,整个社会上的精英的理解都是必须具有责任感。而在现在的这个时间点上,很显然,你要去考虑未来,考虑下一代,你需要有一个广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瑞士埃利亚基金会创始人兼主席、瑞士国际发展管理学院IMD荣誉主席、瑞银集团前首席执行官胡皓华(Peter Wuffli)则提到,以企业家精神摆脱贫困是可行的,他想这个格言能够影响企业家精神,能够影响到个体,让个体使用他们的想法,带着他们的动力、野心、梦想去做出非凡的事业、创建企业、带来工作、提供收入增长。

在“非财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有机统一”环节上,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副主席苏·劳埃德(Sue Lloyd)、Sancroft首席执行官、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GSSB)主席朱迪·库谢夫斯基(Judy Kuszewski)和全球知名思想家与经济学家、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第三次工业革命》《零碳社会》作者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也做了分享。

苏·劳埃德具体谈及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 Foundation)新成立的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朱迪·库谢夫斯基介绍道标准委员会负责研究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可持续性报告标准,杰里米·里夫金则谈到“中国开始了一项新的旅程,很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几代人和一个世纪中,根本上改变我们看待地球的方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