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媒介与信息素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9月24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主办的第六届媒介与信息素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传媒大学率先在2004年举办首届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迄今已经成功举办过五届。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西班牙、韩国、新加坡、肯尼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400余人参会,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于媒介与信息素养教育研究领域发挥了领军作用。本次会议以“融合·发展·合力——媒介与信息素养与全球发展”为主题,紧密围绕媒介与信息素养和文化强国、国际传播、数字生态、人才培养等议题,深化媒介与信息素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来自中国、美国、墨西哥、斯里兰卡等中外3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的70多名专家、学者及学生参加研讨。

第六届媒介与信息素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图片:刘茜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Shanbazkhan,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社何忠国副总编以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现代传播》主编隋岩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主持。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在致辞中说:“新兴技术变革对公众的媒介与信息素养提出了新要求,传媒业界与学界也应肩负起提升公民信息素养、助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使命。正如廖祥忠书记、校长所说——我们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牢牢守护人的价值,确保文明不被数字大航海途中的暗礁潜流所吞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Shanbazkhan强调了在传播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显著的当下,媒介与信息素养对于个体发展、社会进步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呼吁每一位公民都积极参与到提升媒介与信息素养的事业中来。隋岩教授高度肯定了举办本次探讨会的意义,希望学者们能将媒介与信息素养和数字鸿沟、技术伦理等议题有机结合,不断促进这一领域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发展。

主题发言环节由传播研究院副院长李继东主持。墨西哥学者Jesús Lau、美国学者Douglas Kellner,中国学者卜卫、彭兰、李月莲、张开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大学教育学院Jesús Lau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案例,介绍了媒介与信息素养新课程的具体设计和开展情况。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育与信息研究生院杰出教授Douglas Kellner关注媒介文化与批判性媒介素养的教学,指出应以批判的眼光观照深度浸润于生活之中的媒介文化,强调培养“批判媒介素养”的重要性。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卜卫研究员从数字环境与社会发展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数字素养与全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呼吁发展更具社会包容性的数字素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以算法时代作为理论语境,强调了算法素养在媒介与信息素养中的重要地位。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教授李月莲关注AI技术在当下传播环境中的驱动力与建构力,详细阐述了AI素养的概念以及教育实践方法。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张开反思了平台化语境下的信息素养内涵,从现象学、传播学、话语分析等学术维度提出了信息素养的研究路径。

6个平行论坛围绕数字媒介生态与信息素养理论,数字时代的信息素养行动实践范式,数字时代大中小学媒介与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与讲好中国故事,信息素养与数字鸿沟,网络媒介伦理、道德规范与信息安全等主题展开。与会学者着眼于新时代下媒介与信息素养的理论范式与现实观照,进行了精彩的论文报告和互动研讨。

在6个平行论坛中,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卢锋、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耿益群、中国传媒大学附中校长高俊英、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刘燕南、中华女子学院院长臧海群、浙江传媒学院教授宋红岩分别作主题发言。《南京社会科学》副主编虞淑娟、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俊、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王锐、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黄典林、山东大学《文史哲》察应坤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孟威作为平行论坛的评议嘉宾,以学界和业界的专业视角,就入选论文做出了针对性的点评,并与报告人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

在闭幕式环节,评委会公布了八篇硕博学生优秀论文获奖名单,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普文越作为获奖代表发表感言。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张开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对未来媒介与信息素养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展望。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荣誉秘书长邓清发言,展望第七届媒介与信息素养会议的召开,并欢迎学界业界学者于2024年相聚“世界运河之都”扬州。闭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院长李继东主持。

本届研讨会不仅关注新概念、新理论,也注重对国别和区域媒介与信息素养实践的研讨,努力为媒介与信息素养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思想和教育实践支撑。(供稿:朱家辉 戴菡)

来源: 光明网-学术频道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