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癌变器官帮患者试药?这种测试已在香港推出

市面上针对同一种癌症的抗癌药物五花八门,且因患者个体差异,所产生的治疗效果、副作用也有所不同。一些患者更因此把时间和资源消耗在无效的药物治疗上,从而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

一家来自新加坡的生物科技企业Invitrocue,通过抽取患者组织,以3D技术在体外受控环境下培植出肿瘤类器官,再用这种“源自”患者体内的肿瘤类器官来代替患者测试不同的抗癌药的效果,从而减少患者承受的抗癌药副作用,筛选出更加适合患者个体的抗癌药物。

“复制”癌变器官帮患者试药?这种测试已在香港推出

近日,据香港投资推广署联同Invitrocue公司举办记者会透露,Invitrocue自2019年落户香港科学园后,已经将3D类器官技术用于个人化癌症药敏体外检测,在香港累计已有50多名癌症病人使用。未来,Invitrocue公司也有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计划,该检测项目将有望引入内地。

抽取患者组织在体外培养肿瘤类器官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癌症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在增大。

根据全球癌症观察(Global Cancer Observatory)资料显示,2018年全球癌症病发率超过1800万宗,其中亚洲占48%。中国于同年的新发癌症病例多达420万宗。

“复制”癌变器官帮患者试药?这种测试已在香港推出

以香港为例,2018年有新确诊癌症病例34028宗,创下当时历史新高,较2017年增加953宗(按年上升 2.9%),平均每日有 93 人确诊癌症。与10年前相比,香港癌症新症个案上升约 38%,每年增幅为 3.3%。

据数据分析,香港整体癌症的平均发病年龄男性为68岁,女性为62岁。于75岁前,香港大约4位男士中有1位会患上癌症,而大约5位女士中则有1位会患上癌症。2018年,全港癌症死亡个案更是达到14594宗。

虽然随着医学的发展,人类已经发明了大量的抗癌药物,但是由于每个患者存在个体的差异,癌症肿瘤也具有异质性,药物的治疗效果也因人而异。而由于抗癌药物普遍存在副作用,无效用药无疑会让患者承担更多的痛苦。

如何实行个人化癌症治疗?Invitrocuet公司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他们通过外科医生从病人身体抽取少部分肿瘤组织,以3D技术在体外受控环境下培植病人自己的肿瘤细胞。待两周时间形成肿瘤类器官(Patient-Derived Organoids)后,便可以用来测试不同的抗癌药对治疗患者病情的效果。

肿瘤类器官代替患者测试药物反应

由于肿瘤类器官源于患者自身组织,与患者体内的肿瘤极为相似,能够模拟患者癌细胞对不同的化疗药物及标靶药的药物反应。这样产生的体外药敏结果,可用以作筛选有效、排除无效/低疗效药物,为医生提供药效参考数据。而更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病人不用自身试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治疗及副作用,减少资源错配。

例如目前市面上有超过30种乳癌药物,假设能通过Onco-PDO项目排除大半无效的药物,便能将有效治疗的几率提升,也可以减少无效治疗所产生的医疗开支,减轻患者生活负担。

“复制”癌变器官帮患者试药?这种测试已在香港推出

显微镜下类器官的三维状态

目前,这种Onco PDO类器官药敏检测,可对现时61种美国FDA认可的癌症药物做出准备测试,在香港累计已有50多名癌症病人使用。每次试验测试至少8种抗癌药,令医生和病人可以作较广泛的参照对比,再由医生综合病人的其他医疗报告从而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项目与香港主要私立医院建立联系,与香港公立医院也正在初步洽谈阶段,有望引入公营医疗体系,令更多癌症病人受惠。

香港投资推广署发言人告诉记者,Invitrocue公司自2019年落户香港科学园,发挥香港主要国际城市优势,锐意进军粤港澳大湾区在内的内地市场,及亚洲其他主要市场。该公司目前在苏州已经设有办事处及实验室,在海南也设立办事处,正在筹备粤港澳大湾区的布局。

【记者】陈彧

【作者】 陈彧

港真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