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湴湄|遇星辰大海,品香云软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星燧贸迁,时移世异,尽管八十余载已经过去,每当这召集全民族共同抵御外敌的号角声再次响起,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便重现在人们眼前,时刻提醒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不要忘记了来时的路。谱下这激昂旋律的,正是开创了以大合唱创作形式表现我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民族音乐家冼星海。寻着“星海精神”,我们来到冼星海先生的老家,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湴湄村。

南沙湴湄|遇星辰大海,品香云软纱

过了星海大道,沿着不着一屑的星海路徐徐前行,微风抚过枝叶,两排站得笔直的绿色卫士仿佛在低诵着列队欢迎,让人感受到满满的仪式感。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小村以渔业和农业为主,但也正因如此,这里较好地保持了一个音乐小村特有的自然风貌与风土人情,静谧美好,却不刻板。

才进村口,一幅灵动的手绘墙体便牢牢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原来这里就是云纱星韵香云纱产业园。

南沙湴湄|遇星辰大海,品香云软纱

通过跟工作人员聊天,我们得知香云纱又名“莨纱”,早在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匹香云纱从开始制作到投入使用,需耗时近一年,目前全世界也只有广东的南番顺地区能生产。就地取材的野生植物加上阳光、河泥,“三洗九煮十八晒”等纯手工几十次来回折腾才能出布,这种逆工业化的传统制作方式产能极低,整个制作过程没有用任何化学助燃剂,也没有污染排放,所需原料仅是田间地头纯天然的阳光、草地、薯莨、河泥。这种世代传承的染色工艺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手工业的制作方式决定了香云纱的独特性,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件一模一样的香云纱。

南沙湴湄|遇星辰大海,品香云软纱

产业园旁边就是冼星海文化艺术创作中心。这里不仅保存着榄核本土艺术家们的作品,在不同时间段来参观还能体会到拆盲盒的新鲜感——不定时“偶遇”艺术画展、香云纱展、摄影展、军事展览等活动。

继续往里走,就来到了陈设在湴湄村委大楼内的冼星海故里纪念馆。

南沙湴湄|遇星辰大海,品香云软纱

纪念馆展区也是一处主题鲜明的红色教育基地,由“生平浏览区、杰出作品区、聆听互动区”三部分构成,内容围绕着冼星海在新加坡、苏联时期的求学、创作经历,结合文字、图片、视频、雕塑等多种表现形式,通过“星夜的大海”“求学之路·永无止境”“为民族发出怒吼”“新音乐运动的旗帜”“在延安的日子”“魂系祖国”六大主题,连点成线串联起冼星海各个时期的重大成就和主要精神,再现其传奇、短暂却又伟大的一生。

南沙湴湄|遇星辰大海,品香云软纱

从纪念馆出来,马路对面就是星海公园。

一尊身着八路军军装、手持指挥棒的冼星海铜像矗立在公园正中央,他的头发随着身后乐谱迎风飘起,肃穆又认真的神情不禁将大家的思绪带回了1935年,彼时华夏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刚刚回到祖国怀抱的他马不停蹄地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四年后,冼星海与青年作家、诗人光未然合作,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向后者和抗战演剧三队的同志们详尽了解壶口抢渡黄河时的情形,并最终将光未然八个段落的长诗《黄河吟》谱成拥有合唱、齐唱、独唱、对唱、轮唱等多种演唱方式的传世名作——《黄河大合唱》。自此,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响彻中华大地。

南沙湴湄|遇星辰大海,品香云软纱

“我们村除了有垃圾分类科普馆,有广州首个农村垃圾分类培训基地,还成立了全市首个农村垃圾分类理事会呢!”,一位正在星海公园内“饭后百步走”的老伯带我们走到一座带有“南沙区榄核镇湴湄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理事会”标语的凉亭跟前,骄傲地介绍。据了解,湴湄村特有的“135”垃圾分类模式正在持续完善、巩固。“1”,即以一种“坚韧不拔、志存高远、求真务实、爱国奉献”的星海精神引领湴湄垃圾分类工作;“3”,即以三馆互动、三式联动、三评驱动的实施框架推动湴湄垃圾分类成形;“5”,即五个首创目标:打造首个农村垃圾分类展览馆、首个农村垃圾分类主题公园、首个农村垃圾分类培训基地、首个农村垃圾分类理事会、首个农村垃圾分类赛事。

南沙湴湄|遇星辰大海,品香云软纱

“海生街”“星海街”“星河街”,目之所及的道路两边,处处是手绘在整面墙体上的主题涂鸦,就连空气中弥漫的,也是疍家水乡令人安心恬荡的淡淡清香。徜徉在星海故里,充分感受“五美”乡村建设成果带给五感的轻松愉悦,夜幕将临时,我们不得不踏上了返程,车载音响中播放着的旋律一路悠扬:“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记者】彭伟西

【通讯员】邱红

【来源】南方农村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