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爆!17国“准军官”在这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10月28日上午,第七届陆军国际学员周在陆军工程大学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巴西、加拿大、埃及、爱沙尼亚、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巴基斯坦、韩国、罗马尼亚、新加坡、南非、泰国、英国16个国家军事院校的学员代表和我军12所陆军院校的106名学员混编合训,一起在陆军工程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训练、交流和参观活动。

本届陆军国际学员周对接未来战场,围绕智能、体能、技能、领导能力和思想品德的教育训练,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为考察各国学员思维层次、领导能力及跨文化交流水平,活动安排了“初级指挥军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终生学习与适应未来战场”“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的文化因素”“网络空间发展对分队指挥的挑战”等4场专题研讨活动。

奋斗不分国界,这些“准军官”们虽然肤色不同、国别不同,却在一场场专题研讨中掀起一场头脑风暴,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下面请随小编一起,走进本届陆军国际学员周!

燃爆!17国“准军官”在这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开幕式现场

“过硬的战斗力,源于对专业的热爱”

——中国军人用专业素养助力强军

修长的身材、俊俏的脸庞,配上一副朴实的黑框眼镜,说起“防化”,赵淼滔滔不绝,大家都不会想到,这个“儒雅书生”的身体里竟蕴藏着如此强大的力量。

“我热爱我的专业,是它带给我力量”,赵淼是陆军防化学院的大三学员,这是他第三次参加重要外事活动。“每一次操作示范,我都力求做到最好,因为我代表的是中国防化兵的样子。”“初级军官应具备的能力素养”的讨论现场,赵淼凭借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赢得外军学员一致称赞。

防化兵的苦,只有防化服里的人才知道。赵淼曾在地表温度73℃的环境下连贯作业,在他的青春里,汗水使迷彩有了不一样的颜色。“汗水比什么都苦,但又比什么都甜。”

精通武器装备的方旺松,坚守边关冷月的吴兆宇,还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蔡仁杰,同赵淼一样,都在研讨会上都表达了他们对自己专业的热爱。

“军人要有过硬的战斗力,首先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此次国际学员周,除了专题研讨,还专门开设了扫雷、通信、军事技能等一系列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各国学员的专业素养,为他们成为优秀的青年军官打好基础。

燃爆!17国“准军官”在这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燃爆!17国“准军官”在这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燃爆!17国“准军官”在这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人道主义扫雷培训(白兰鑫摄)

“终生学习锻造本领,科技制胜未来战场”

——创新成为时代主题

看着眼前“不听话”的机器人,印度学员库玛急红了脸。中国学员蔡树轩看出了库玛的苦恼,主动做起示范,耐心讲解要领,鼓励他不断尝试,在蔡树轩的帮助下,库玛完成了操作。

“相比与机器人共舞的美妙,更吸引我的是它身上的清洁能源。”库玛口中的清洁能源是陆军工程大学机器创新俱乐部大力投入研究的重要项目,也是我军坚持自主创新的一个缩影。“新能源正在蓬勃发展,我们更加不能落后”,蔡树轩坚定地说。

信息化、智能化、高新化,未来战争越来越依赖科技,“向科技要战斗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特点。罗马尼亚学员罗伯特告诉记者,大力开发科研项目已经成为他们学校主要任务之一。

“‘大疆’在意大利很火,我也有一台。”交谈间,鲁本特地翻出了“大疆”无人机的照片。鲁本酷爱无人机,对无人机更是研究颇深。

“有了无人机,陆军也很能‘飞’。”相比传统飞行器,无人机更为灵活、更易隐蔽、更能机动,目前已经逐渐应用于各种军事化行动,未来必将成为战场上的一个重要“杀手”。

在学员周,各国学员聊的最多就是科技发展。“科技制胜未来战场”,学员周负责人告诉记者,召开“终生学习与适应未来战场”研讨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大家明白学习和创新对于决胜未来的重要性。

燃爆!17国“准军官”在这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外军学员研讨发言(张玉婷摄)

燃爆!17国“准军官”在这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外军学员研讨发言(陈壮摄)

“只有碰撞,才会擦出火花”

——在交流探讨中收获成长

“未来战场将向着无人化演变,无人机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对阿特瓦提出的无人化作战思想,罗马尼亚女学员利维亚表示赞同,并对目前无人机无法正确分辨平民与敌人的问题与他展开了讨论。最终,他们得出一致结论:技术问题终将解决,无人化作战减少人员伤亡的本质是不会变的。

同样提到未来无人化战场的还有新加坡学员纳萨尼尔,在台上他与大家分享了地面无人车的应用。立足自身国情,新加坡武装军队训练机构还将模拟训练技术、VR等付诸实践,台下观众频频点头。

“在现代防空技术愈发先进的情况下,无人机作战的可行性到底有多少?”

“我们虽然不能确定无人机作战的可行性,但至少可以肯定这必将是解决特殊问题的一种方案。”

“如果面对强悍的‘蜂群’,应该采取怎样的防御措施?”

……

一问一答中,双方学员思维激烈碰撞,现场气氛略显紧张,印度军官调侃,“步兵竟然教起防空兵如何夺取制空权”,引得现场笑声一片。知识交流本就没有明确的界限。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军事通信基础》的课堂上。

“到战争最后,人们还可以使用的通信装备是什么?”一个看似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却激起了各国学员的热烈讨论。埃及学员率先回答,“还有指南针、北极星等很多方法”。看似完美的回答,却没有得到教员的肯定。

“真正的绝境,只能靠人本身。”授课教员王海向外军学员介绍,在汶川抗震救灾中,中国军队曾用了31小时走了96公里,打通了灾区和外界的联系。在真正的绝境中,中国军队就是靠“走”创造了通信界的奇迹。

“只有碰撞,才会擦出火花”,王海教员说,各国学员的思维都很活跃,他们正是在这种交流互动中成长进步。

国际学员周更多的是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国学员深入交流、增进互信,共同研讨未来走向,一起塑造世界和平。

燃爆!17国“准军官”在这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外军军官与学员讨论交流(黄吉摄)

燃爆!17国“准军官”在这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外军军官在射击场上交流(陈晔华摄)

燃爆!17国“准军官”在这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