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坊」七百年风雨,喧嚣、沉默、守望

心灵地图锦绣鲜衣旧曾谙   

很多时候,一个城市的历史可以通过某一条街的演变和发展“读”出来;即便反映不了全部的历史,也可以映照出其中的一鳞半爪。状元坊就是这样一条街。提起它,生活在广州的人们几乎无人不晓,尤其对于青少年而言,状元坊简直算得上一个“胜地”了。在那里,人们可以花上很少的钱,买回一大堆鲜艳欲滴的服装、首饰。如若拿给朋友们一瞧,还真像从大商场买到的“高档货”,根本看不出它们的价格竟会如此“低廉”。 
「状元坊」七百年风雨,喧嚣、沉默、守望
​   

而在以前,追溯到清代康熙年间,状元坊可不像现在这样作为一条“学生用品专业街”的形象而存在。那个时代,状元坊同样是一个繁华的所在,而里面的店铺、手工作坊却是极为高端、时尚的,工艺手工作坊鼎盛,金银首饰、顾绣、戏服、绒线、绣球等制品以其技术精湛而吸引了五埠村姑。到了清末民初时期,状元坊已经是通商的重要口岸,坊内所生产销售的“朱义盛”(一种伪金饰品的品牌)、舞台戏服、鹅毛扇、塔香等,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各国享有盛名。
「状元坊」七百年风雨,喧嚣、沉默、守望
​   

其中最为知名的,还是戏服。而说到广州的戏服,就不得不与广绣联系起来,因为广绣——这种著名的传统工艺在戏服的制作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状元坊一度有“戏服一条街”的美名,其实也就是“刺绣一条街”。在戏服制作鼎盛的年代,状元坊内布满了戏服制作的手工作坊。那时候的手工作坊都是家庭式的,而且很多都是传统的西关大院模样。靠近街边的底层,是售卖的店铺;往里、往上,就是一个家庭所有成员的居所。人们在这安居乐业,优哉游哉。 
「状元坊」七百年风雨,喧嚣、沉默、守望

斗转星移,经过多年的变迁,状元坊已经从旧时的戏服街(刺绣街)变成了学生用品、小商品专业街。   

在今天,很多制作戏服的作坊,已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消失殆尽,状元坊内也没有任何一家戏服店,它们早已在状元坊的重建时期搬了出去(现主要集中于人民南路),或者干脆停办。在状元坊附近的人民南路上,能见到的自给自足的戏服厂只有两家——状元坊戏服厂和中华戏服厂。不过,其经营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是一块“香饽饽”了。   “文革”时期是状元坊——这个戏服(刺绣)一条街的灾难。据知情的人讲,由于“文革”时期“破四旧”,所有状元坊里面的店铺、戏服都被砸烂、撕掉。从那个疯狂的年代走出来之后,状元坊已经面目全非了,昔日的“容颜”已经不再,直至改革开放,一些经营戏服的作坊才陆陆续续又开办起来,但已不见当年的繁华景观。 
「状元坊」七百年风雨,喧嚣、沉默、守望
​ 

 上世纪80年代,越秀区政府也曾将状元坊规划为古玩、玉石专业街,但结果很不成功。后来,随着很多店铺开始经营文具、卡片等学生用品,这里渐渐成了学生用品的专业街。近几年,为了使状元坊——这条大都市的商业街更加名副其实,越秀区政府朝着“掘古城商都优势,造商贸旅游环境”的目标努力,多方投资700多万元,对状元坊进行了立面、管线、消防、灯饰的整治改造,使状元坊面貌焕然一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状元坊的模样。 
「状元坊」七百年风雨,喧嚣、沉默、守望
​  

综观全国各地的街道,在过去状元坊的繁华时期,可与之媲美的,也许只有南京的“夫子庙”。今天的夫子庙,已是南京著名的步行商业街区,也是最具老南京风情的地方,那里的许多商店、餐馆、小吃店门面都改建成明清风格。状元坊较之夫子庙,也许缺乏了一些“文化”的气息。但于广州而言,由于其文化本来就具有浓重的生活气息和平民特色,所以,在状元坊内所看到的,也正是广州本土文化的集中体现——鲜活、生活味极浓而略显嘈杂,给人一种亲切感,让人如同进入了一个喧嚣的“大家庭”。如果以前的西关大院没有被毁坏,状元坊也许会更具魅力。 
「状元坊」七百年风雨,喧嚣、沉默、守望

状元坊见证了广州700多年的历史变迁,见证了这个城市如何从一个沧桑的古城慢慢步入当代大都市的行列。它就像一块活化石,在广州的老城区内默默无闻地“生存”着,如同一个长寿的长者,面对历史的步履不置一言。有时候,从状元坊内走出来,回望耸立在巷口的高大牌坊,以及那个近2米高的“龟背状元”石雕,心里会掀起一种莫名的波澜,仿佛状元坊突然开口讲话了——它正在把自己和广州的历史,对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娓娓道来。 寻访之旅细观 隐藏在商业繁荣背后的古雅   
「状元坊」七百年风雨,喧嚣、沉默、守望

在广州,状元坊不用“寻找”(如果需要的话,你一定是位新来的外地客人)。它西接人民南路上下九商业步行街,东连天成路,全长240米,最宽处8米,最窄处2米多。它历经过历史的沧桑,又展示着当代的繁荣。  从人民南路进入状元坊,首先会看到耸立在巷口的高大牌坊。它是一个三层楼高的仿宋代建筑,像一顶官帽,顶层上有两条鳌鱼相对着,中间一颗明珠——据称,那是表示“独占鳌头”的意思;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巨人伸出手要冲出横街窄巷。牌坊中层,三个“状元坊”的大字出自国画大师关山月的手笔,在一大块纯正的汉白玉石板上刻着,并涂上了金水,高悬于牌坊之上,刚劲有力,永不褪色。   

在牌坊下面靠北处,一个约有2米高的“龟背状元”石雕屹立在此。巨龟昂首平卧,状元稳站在龟背之上,恭敬而祥和,脸上泛出自信的微笑,就像一位生命力充盈的真人。人龟的造型栩栩如生,为南来北往的人们展示了一个让广州人充满自豪的传说——那些与两位状元郎有关的传说,也正是“状元坊”之名的由来。在状元坊内的最宽处,如果你仔细打量,一定会看到镶嵌在墙上、用“状元红”大理石雕刻的关于状元张镇孙出生、读书、赴考以及抗敌等毕生事迹的“状元图”金水线雕。   

进入状元坊,不妨先观察一下里面的建筑特色——这也是容易被人们忽略的所在。状元坊内的建筑物,3米以上的立面均进行了全面整饬,每相邻的两三幢建筑的颜色是互不相同的,或粉红色、或黄色、或白色,多姿多彩,恍如女性的服饰。两旁建筑物3米处贴着黄色琉璃瓦,下立粉红色柱桩,形成具有南方特色的长廊,一直延伸到天成路口。这些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既可以为人们挡风遮雨,又可以给初进状元坊者一种特别深刻的第一印象。  状元坊内的地面是用白麻石铺成的麻石路,既平坦又容易勾起人们的怀旧心理,也给状元坊平添了一种古雅的风韵。里面的长廊下,每家商铺门前的立柱都安有一盏深绿色灯架的壁灯。当夜幕降临,吊灯成串,壁灯成行,互相辉映,其景观定会令人叹为观止。 感受 新新人类的欲望“迷宫”   走进状元坊内汹涌的人流中,看着一张张青春的脸庞从身边晃过,琳琅满目的饰物和轻松活泼的服装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观者的眼球。今天的状元坊,是新新人类的快乐购物天地。在那方狭小的空间里,汗水和香水味在空气中风一般徘徊;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年轻人依然能寻到自己想要的快乐,依然能保持着一份青春的激情与活力——因为这里属于他们。  

 状元坊不大,单家独户的铺子很少,巷子两边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商场;每个商场又划分为几十个上百个小铺子,铺子的面积都不大,只有两三个平方米,甚至更小。状元坊吸引年轻人的,是品种各异的学生用品,诸如文具、玩具、精品、衣服、鞋帽、宠物之类;而那些新潮、前卫、光怪陆离的物件(多是在别处无法买到的,价格又适合那些热衷潮流又囊中羞涩的青少年们),也足以令他们流连忘返。 
「状元坊」七百年风雨,喧嚣、沉默、守望

入口处“龟背状元”的石雕似乎在提示人们这里是一个与状元、与荣华富贵相关的所在。 所有来到这里的年轻人都是“无备而来”,因为他们就是要在这里面逛,而不一定非要买东西。他们也许就是喜欢这种人挤人的热闹感,这会让人的内心远离孤独;也许是喜欢这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对眼球的刺激感,这会让年轻而浮躁的心灵感受到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无论如何,只要你的心态还是年轻的,只要你不害怕作为一名“平民”的尴尬,一脚踏进状元坊内,整个一天就会“消耗”在这里了。你可能会发现,原来这不仅仅是一条街,还是一个“活生生”的“迷宫”。 追忆 如戏的生活如戏的变迁  
「状元坊」七百年风雨,喧嚣、沉默、守望

 也许你刚刚还在端详那具有象征意义的牌坊和状元石像,也许你正在穿越年轻而喧闹的人群。然而,想想看:谁的眼光能穿越七百年前的天空?谁又能回忆起以前状元坊的珠光盈袖、华服金线和商贾云集?谁又能记起多少陈年旧事呢?   但那些所谓的“回忆”,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也许是不重要的——因为生活并没有如此要求人们。状元坊远去的历史和覆盖着的文化底蕴,或许在人民南路仅剩的几间戏服店里,还能稀稀疏疏地飘洒出来;在那些戏服的浓墨重彩里,还能得到些许旧日繁华的印证。 

在距离状元坊不远处,记者找到了一家戏服店。状元坊曾经作为一条戏服街存在过的历史,我们只有从这件手工精细、色彩鲜艳的戏服上去体味了。 当年,这里就是名扬四方的“戏服一条街”(即刺绣一条街),有着完全不同于今日的另样繁华景象。听世代居住在状元坊的状元坊戏服厂厂长董惠兰女士说,以前的状元坊铺着水青的麻石,古老的麻石被岁月和雨水冲洗得光滑而结实。巷内,每家每户的大门一打开,便是一间店面。西关式的大屋,长长的灰巷,古老而自足,那些自家开的戏服店(也包括金银首饰店)布满了状元坊的街头巷尾。在董女士的儿时记忆中,每天都能见到海外和珠三角等地的顾客来往,生意好的时候,人群也和今天的状元坊相仿,只是多了一份世故,少了一份年轻的躁动;生意清淡的下午,大伙都把活儿搬到店门口来,姑娘们一个个坐在门口,一针一线地上下挥舞,鸾凤牡丹便在针下逐渐显现……   忆起的细节,让过去的生活在我们的面前变得丰腴而真实起来。只是,当“文革”时期“破四旧”的狂飙吹到状元坊的时候,回忆里便充满了疯狂的撕毁和熊熊的大火,舞台上的华装丽服一瞬间谢幕。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状元坊才又有戏服店重新开张。但电影的日常化,无疑冲淡了戏剧在人们生活中的分量,而日渐衰落的戏剧,也让状元坊“戏服(刺绣)一条街”的称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末状元坊大改建的时候,仅剩的几间戏服店终于无奈地迁出了状元坊,成全了状元坊的另一种象征符号——年轻人的购物天堂。 

斗转星移,在时间的流动中,能够永恒不变的东西很少,每个人都时刻在变化着,何况是一条几百年前便风光无限的街道。变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历史物化的外壳;变迁,让我们懂得怀旧,以及憧憬未来。 地名溯源从泰通里到状元坊   状元坊是广州一条古老的内街巷,已有700多年历史,西连人民南路,东接天成路,全长240米,最宽处8米,最窄处2米多。   状元坊古时称泰通里,因居住于此的张镇孙在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殿试中写下7000字政论,被钦点为新科状元,声震羊城乡里,后人为纪念张镇孙,故将泰通里改名为状元坊。当时状元坊还设立了牌坊和祠堂,可惜在后来被战火毁坏。 
「状元坊」七百年风雨,喧嚣、沉默、守望
​​  

到了明代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广东南海伦文叙又中了状元,并产生了为状元坊内的朱义盛商行挂牌匾的美好传说,加之后来伦文叙的儿子也分别中了榜眼、进士,有人称赞他们父子为“父子四元双进士”。从此,状元坊便闻名羊城及南粤了。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状元坊手工艺鼎盛,金银首饰、戏服、顾绣、绒线、绣球等制品以其技术精巧而吸引五阜村姑、各地商贾,酷似秦淮都市。20世纪三四十年代,状元坊生产、销售享有盛名的“朱义盛”金银首饰、舞台戏服、鸡毛扫、鹅毛扇、塔香等,在海外,尤其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地都有很好的销路,省内四乡顾客也多来此选购,其繁荣程度不亚于南京的夫子庙。 历史位置前最大的广绣集散地   据一些老广州介绍,有着“戏服一条街”美誉的状元坊曾经是广东地区最大的广绣集散地。   广绣,亦称“粤绣”,是产于广东地区的刺绣品,与苏绣、湘绣、蜀绣并誉为中国四大名绣。广绣绣工精密、细微,针法多变,色彩浓艳,绣品品种丰富,有戏服、旗袍、鞋帽、被面、枕套、披巾、头巾、台帷,也有镜屏、挂帐、条幅等。 在清朝乾隆年间,广州的对外贸易非常发达,刺绣业也由此达到了一个顶峰,并成立了刺绣行会——锦绣行,绣工达到3000多人,店铺50多家,主要分布在状元坊和沙面一带。经过时代的变迁,到民国时期则慢慢集中到了状元坊一带。 现在的状元坊建筑风格整齐划一,不失古雅风韵。   美丽传说状元坊内状元郎   传说令状元坊充满了神秘色彩和文化内涵。记者从大新街党委办公室主任梁卫国那里,得知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有关状元坊的传说。   古时候,状元坊叫泰通里。宋端宗二年,南海人张镇孙(字卿,号越溪)在这里出生。他自幼勤奋好学,聪慧过人,12岁时被族人称为“神童”。他35岁时上京赴试,夺得全国魁首,成了宋代岭南惟一的状元郎。他高中状元后,乡里族人以之为荣,遂将泰通里更名为“状元坊”,并立起青石状元牌坊。后人曾在坊内建一座纪念张镇孙的“越溪公祠”,可惜后来毁于战火中。张镇孙也在后来元兵攻陷广州时,绝食而死。 
「状元坊」七百年风雨,喧嚣、沉默、守望

与状元坊结缘的另一个状元是广东有名的状元伦文叙。 明代的状元坊商贸活动已经十分活跃。当时坊内有一间“朱义盛”首饰店。店主朱义盛经商童叟无欺,生意兴旺,尤其是出品的镀金首饰,永久不变,几乎可以乱真。后来,朱义盛扩建铺面。新铺落成之时,他请了一个祖传三代都是与人择日营生的先知子为其店择日开张,先知子批道:“正月十三日午时开张”。有人反对说:“正月十三日是三煞日,午时又是三煞时,三煞撞三煞,一世无得发。”先知子说:“到时有文曲星相助,冲散煞星,贵店生意兴隆,千百年不衰”。到了那天,午时将至,两个伙计几次都挂不上店铺招牌。这时,一个十七八岁的后生进入店内,伙计们立刻精神大振,招牌被轻易地挂了上去。那个后生正是伦文叙,他在明代弘治十二年高中状元。后来他的儿子也分别中了榜眼、进士。由于伦文叙与朱义盛商铺挂牌匾的传说,从此,状元坊便闻名羊城及南粤。

求关注小编和转化,最后不要脸的附上小编的照骗。「状元坊」七百年风雨,喧嚣、沉默、守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