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控股券商增加至9家!瑞信方正证券更名瑞信证券,瑞信集团在华布局再下一城 #热点复盘#

成为合资券商瑞信方正证券控股股东一年后,瑞信集团终于把瑞信方正证券中的“方正”二字给拿掉了。

近日,瑞信集团公告,其在中国的合资证券公司瑞信方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瑞信方正”)已更名为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简称“瑞信证券”),意味着瑞信集团在中国境内构建的业务平台完成又一重大举措。

瑞信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杜英树(Carsten Stoehr)表示,“此次证券合资企业更名是瑞信持续大力发展在华业务征程中的一项重大里程碑。我们将在未来集中力量扩大经营部署,提升业务能力,致力成为一家在中国本土市场拥有雄厚投行业务实力的全球领先财富管理机构。”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随着金融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去年4月证监会取消证券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后,外资大行布局中国资本市场按下“加速键”,纷纷实现控股或新设券商。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证券业在高速发展,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在全面推行注册制大背景下,中国证券市场对外资吸引力与日俱增。不过,外资券商在中国的发展尚属初期,短期内仍然面临资本规模、业务牌照、网点较少等限制。

瑞信方正证券更名瑞信证券

近日,瑞信集团在官微上宣布,该集团在中国的合资证券公司瑞信方正证券正式更名为瑞信证券。

瑞信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司徒瀚(Helman Sitohang)表示,中国对于瑞信而言意味着无限机遇,在瑞信全球和区域性战略中至关重要。随着中国金融服务市场的不断开放,瑞信集团将持续大力投资发展在华业务,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资料显示,更名前的瑞信方正证券,设立于2008年10月,总部位于北京,注册资本8亿元,股东方为瑞信集团和方正证券。

2020年4月,证监会核准瑞信方正证券增加和变更资本,以及变更控股股东申请。2020年6月,注册资本由8亿元增加至10.89亿元,方正证券在此轮增资中股权遭遇稀释,从66.7%下降为49%,而瑞信集团持有瑞信方正证券股权则从33.3%变更为51%成为瑞信方正证券控股股东,后续瑞信方正证券董事长和总经理均发生了变动。

2020年年报显示,瑞信方正证券展业范围包括:证券承销与保荐,以及财务顾问服务,而在经纪业务方面,瑞信证券只有1家营业部,经纪业务仅限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20年度,相较于2019年,该公司经纪业务总佣金实现了165%的同比增长,税前经纪业务佣金总收入达到了2亿元。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瑞信证券总资产15.44亿元,行业排名97。去年该公司实现营收2.83亿元,归母净利1180万元,在行业分别排在第95名和89名。

瑞信集团表示,自去年6月增持证券公司股权至51%以来,该公司已招募了60多位业务和企业职能部门员工。瑞信证券2020年报显示,截至 2020 年底末,该公司共有员工150名,其中投行业务人员最多,达到61名。

瑞信证券在2020年年报中表示,在新业务开拓和牌照方面,经纪业务部门正在推进和研究将公司的经纪业务牌照范围扩展至全国范围。同时,瑞信证券正在积极协调公司其他部门,申请基金销售、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等业务资质,以期为经纪业务客户提供更全面的产品和服务,提升经纪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北大方正集团因近年来陷入困境,除了与外资方合作的瑞信方正证券被剔除“冠名权”,此前与东亚银行、武汉当地国资合资的方正东亚信托,因为控股股东变更为武汉金控集团;2017年6月方正东亚信托被更名为国通信托,名字中也剔除了“方正”二字。

外资控股券商增至9家

近年来,随着金融政策对外开放进一步实施,中国证券市场对外资吸引力增强,外资也纷纷通过增资或新设渠道成为券商的控股股东,掌控在华券商的话语权。

2020年4月,证监会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东持股比例限制,即此前51%的外资股东限制彻底取消。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目前外资控股券商合计达到9家,分别为汇丰前海证券、瑞信证券、高盛高华证券、瑞银证券、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大和证券和星展证券。

其中,瑞银证券、高盛高华证券、瑞信证券、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等,均是外资股东通过提高持股比例实现控股。后续,外资股东高盛集团宣布拟直接收购其他股东股权,100%持股高盛高华证券,该券商有望变身为首家外商独资券商。不过,天眼查APP显示,高盛集团100%持股尚未完成工商变更。

而摩根大通证券(中国)、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大和证券、星展证券则是外资新设立的控股券商。此外,汇丰前海证券成为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协议下设立的首家外资控股券商,汇丰银行持股比例为51%。

粤开证券高级策略分析师李兴表示,越来越多外资持股券商实现控股,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外资控股有助于加强其对证券公司的控股权,可与母公司开展更多业务协同,也有利于减少因不同股东战略分歧产生的经营障碍;

二是目前中国证券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行注册制的大背景下,未来证券市场参与主体将迅速增加,中国证券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实际上,自取消证券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以来,外资机构对中国资本市场布局按下“加速键”,尤其是今年以来更为明显。

今年3月15日,瑞银证券16%的股权在北交所官网挂牌转让,受让方为瑞银集团,转让成功后,瑞银集团持有的瑞银证券股权将增加至67%。

今年4月,法国巴黎银行向证监会递交材料,拟申请设立法巴证券,而在去年9月和10月渣打银行以及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均向证监会递交材料,拟分别设立渣打证券和青岛意才证券,不过均未透露外资股权比例。

6月7日,新设合资券商星展证券也获得了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该券商第一大股东为新加坡最大的商业银行星展银行,持股比例51%,6 月 18 日在上海举行开业揭牌仪式。

6月10日,大和证券(中国)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业务范围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意味着这家日资控股券商正式对外展业。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外资券商在国内发展尚处于初期,受制于资本规模、业务牌照和网点较少以及缺乏协同等,尚未充分发挥外资在跨境业务、资产管理和衍生品业务方面优势。总体而言,外资的进入,能倒逼国内券商创新发展,在对外开放和公平竞争同时,监管层也有望进一步放宽国内券商的业务创新空间。

百万用户都在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