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扣东:关于国防与安全亟待解决的十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初探

【摘 要】未来20年间,将是新的世界战略格局形成的时期。到底谁赢谁输,就看是美国所推行的单极化战略格局胜利,还是以中俄欧为主导推动的多极化格局胜利?所以,未来20年,将是单极化和多极化战略格局进行激烈斗争乃至决战的20年,将是决定世界战略新格局形成的关键20年。是单极化胜利,还是多极化胜利,关键还要看反美霸权统一战线能否建立。如果大国之间的反美霸权统一战线建立了,则世界多级化格局将成定局,美国必然会衰败。反美霸权统一战线无法建立,则世界经济、政治秩序将更加混乱,一尊独大的战略格局将进一步深化,弱肉强食的强权政治将恶性膨胀。

朴扣东:关于国防与安全亟待解决的十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初探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确保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国家光荣崛起、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国防的主要任务。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中国的国防政策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中国应紧紧抓住并充分利用本世纪前五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发展与安全的统一,努力提高国家战略能力,运用多元化的安全手段,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谋求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的综合安全。常言道:“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一支军队要走在世界军事发展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先进理论的指导,一刻也不能停止军事思想的创新。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影响,我国国防与军事理论发展也存在一些思维误区。探寻传统国防与军事理论的不足,走出思维上的误区,是当前创新发展国防与军事理论所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正因如此,本文积多年研究军事谋略与理论之心得,提出关于国防与安全亟待解决的十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初探。

一、“韬光养晦”与“积极有所作为”

“韬光养晦”是一种策略,只有与“有所作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称之为战略。比如积极防御战略,你不能把“积极”和“防御”两个字分开。“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是为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服务的,“韬光养晦”绝不等于挂免战牌。也就是说,我们要韬意识形态之光,在对外交往中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养经济建设之晦,即埋头搞好经济建设;固国防建设之基,扎实推进国防现代化;作秩序建设之为,推动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和平崛起与西方国家掠夺崛起、扩张崛起、战争崛起的最大区别,就是我们不去侵犯别人的国家核心利益。但必要时一定要敢于并善于使用非和平手段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才能最后达到和平崛起的目的。

诚然,我们对新时期大国关系中的博弈性,无论是从认识、思维、经验还是战略设计上,都是欠缺的。“韬光养晦”的提法,作为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外交方略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战略格局已发生重大转变的情况下,显然已不适用。现在,国际上普遍谈论“中国崛起”,我们自己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此境况之下,再继续坚持“韬光养晦”的提法,是否太过牵强?其实,我们现在不得不用很多方式和复杂的语言来解释“韬光养晦”,就足以说明所面临的窘境。

邓小平当年讲“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二十八个字,后来概括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理解这八个字的关键是搞清楚韬什么光、养什么晦、作什么为。在当今国际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我们的制度优越性比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体现得更明显,容易犯意识形态冲动的毛病。“韬光养晦”完全不意味着不阐述我们的主张,不坚持我们的原则和立场。和平崛起是指中国绝不会靠掠夺、靠扩张、靠发动战争崛起,但也绝不意味着在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受到威胁和侵犯时不反击。自卫反击是《联合国宪章》赋予每个成员国的权利。从这个意义讲,中国和平崛起,不存在任何意义上排除使用武力反击别国侵犯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二、“积极防御”与“消极防御”

消极防御,亦称专守防御、单纯防御,是单纯为了抵御敌人进攻的防御,是为防御而防御,是被动的消极的防御,是脱离主动权的防御。它不是为了转入反攻或进攻而进行的防御,在作战行动上也不采取积极的攻势行动,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积极防御就是攻势防御,主动出击,以进攻就是防守为理论基础。积极防御是为反攻而防御,以防御开始,以反攻结束。比较两种战略防御的概念,也许我们可以将一味拘泥于迂腐落后观念指导的被动的防御行为称之为消极防御,而将那种不断配合以积极主动的攻势行动的防御行为称之为积极防御。之所以这样定义,是因为两种战略防御方式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大不一样。中国实施的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必须与时俱进,依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客观情势的转变而转变。

毛泽东同志指出:“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又叫决战防御。消极防御,又叫专守防御,又叫单纯防御。消极防御实际上是假防御,只有积极防御才是真防御,才是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基本的原则是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这一论述阐明了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的关系,深刻揭示了积极防御的真谛。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本质,是在战略防御的过程中实行攻势防御或者决战防御。积极防御的积极性就表现在:在被动的防御形式中,包含着主动进攻作战的内涵。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的本质特征,就是在防御的全过程中包含进攻或反攻,这也是区别积极防御与消极防御的界标。而今面对强敌,我们必须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而我们在之前取胜的重要法宝也是积极防御。在毛泽东之前,人们论述积极防御,大都囿于单纯的攻防作战角度,其视野基本上没有超出一般的作战行动范围。毛泽东则从探索中国革命战争指导规律的高度研究积极防御问题,把积极防御提到战略层面,并进而把这一战略思想与革命战争的政治性质和政治目的直接联系起来,使其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从军事思想史上看,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历来是军事指导上的一个通则。我们要在继承前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超越以往军事家们的视野和局限,对传统的积极防御思想进行质的改造和全面的发展,使之成为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全新的实践形式,并对全局起根本指导作用的战略思想。我们要贯彻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立足于打赢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着眼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创新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坚持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金融、贸易、网络、信息、生物、文化、舆论等各个领域的斗争密切配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主动预防,化解危机,遏制冲突和战争的爆发。逐步建立集中统一、结构合理、反应迅速、权威高效的现代国防动员体系。与此同时,面对强敌,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必须紧密联系战争形态和战场态势变幻莫测的实际,善于把握积极防御的精髓,把握时机,抢占先机,主动出击,先发制人,攻防结合,灵活应变,把威胁中国安全的最大引爆点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三、“后发制人”与“先发制人”

“后则用阴,先则用阳,尽敌阳节,盈吾阴节而夺之,此兵家阴阳之妙也”。先发制人战略是争取战争先机之利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夺取先机之利又是夺取整个战场主动权的重要条件,在现代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尤其如此。一方如果一开始就失去先机之利,就很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陷入战略被动,甚至可能战争一开始就被对手打败,从而丧失还手之力。特别是随着现代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飞速发展,尤其是颠覆性军事技术的广泛应用,无论就战争样式、战争形态和战争的方式方法,还是就战争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战争的前方与后方区分上,都比以往发生了质的变化,所以,先发制人往往是占绝对优势一方最常取、最常用的战争形式。当然,一般情况下,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是各有利弊的。先发制人的最大优势是“先入为主”,使自己处于主动、优先的境地。后发制人的最大优势是稳健、周全。先发制人的最大劣势是“覆水难收”,说出去的话收不回来,迈出来的步子退不回来,射出去的箭拉不回来,容易暴露自己的缺陷与问题,容易被对方抓住罅隙。反应太强烈,有可能火上浇油,使局势更难控制;反应太软弱,则有可能被对方利用。

由于先发制人通常是实力更强一方的行为,任何从最初反应向后退的行为,都面临舆论和对手以至己方的抨击。由于先发制人的一方都存在着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调整战略战术和政策策略的可能,就不可避免地有“路越走越窄”的情形。后发制人的最大劣势是处境被动,可能出现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疲于应付的局面。别的不说,仅仅从摆脱舆论上的压力,就得需要付出比对方多得多的努力。在现代战争中,实行先发制人战略,是否就一定能取得战争主动权并最终赢得胜利呢?恐怕也未必。先发制人只是争取战争主动权的一种作战样式。作为战略决策者,不应该只考虑一时得不得手,不应只考虑先机之利,还应考虑战略上的主动权、整体上的主动权、全局上的主动权。如果他只记得前者,不懂得后者,那充其量只能是一个一流的将军,而不会成为一流的统帅;可能是一个杰出的战场指挥员,而不是高明的战略家,是很难赢得战争最后胜利的。

后发制人虽然不能像先发制人那样占有先机之利,但它却可以充分针对敌方暴露的弱点予以反击。后发制人的关键是要善于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及敌我双方的情况,灵活处置,制定出适合的战略战术。先发制人是勇者,需要强大实力作后盾,否则无异于自取灭亡。日本偷袭珍珠港可以说是先发制人,但日本与美国比,战争潜力和实力不够,自曝其丑,自寻其辱,最终引来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虽然在战术上占了一点小便宜,但最后还是引来了美国这只虎,加速了灭亡的进程。所以说,只有把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巧妙结合,运用的炉火纯青,才算是有勇有谋。而能更深刻体会后发制人中的先发制人,方能称得上真正的高手。因为说穿了,后发先发都是方式。当面对有利的时机以及情势中的临界点时,要把后发制人转化为先发制人,适时达到自己的目的。“兵无常势”,关键是不能让敌手把握了自己的脉搏,对自己有了判断。

四、“单纯军事手段”与“单纯非军事手段”

爱好和平的国家和民族,都不愿意发生战争。但战争是否爆发,何时爆发,不单取决于己方,更取决于敌方。敌人要发动战争,我们想阻止是很困难的。骄横只有用更大的骄横来战胜,战争只有用更大的战争来遏止。忍不来和平,让不来和解,和平是打出来的,和解是斗出来的,一味的消极的妥协和退让,只能招致贪婪者更大的贪婪。我们越害怕战争,担心在战争中付出巨大的生命代价和资源消耗,丧失宝贵的发展机遇,就越会失去自己极力想保住的东西,甚至会失去一切。

因此,对待武装入侵和武装暴乱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采取军事手段,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否则就会被动挨打,甚至酿下横祸巨患。这是因为:军事手段是最具有威慑作用的手段;军事手段是唯一能够有效对付武装侵略的手段;军事手段是解决国家之间矛盾冲突的最后手段。战争的目的不再是攻城掠地、全部或大部歼灭敌之有生力量,征服对手,而主要是摧垮敌方的抵抗意志,从而使战争规模相对缩小,战争样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长期以来,由于我们不敢亮剑,恐美惧战,加之外界对中国军力宣传上的偏见,使人民不了解实情,对国民自信心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特别是助长了个别邻国对中国主权权益的觊觎之心,滋生了敌对国家对中国的欺辱挑衅之欲,使它们对中国轻视、蔑视和歧视;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对中国的实力乃至决心和意志产生怀疑,对中国的信心减弱,加之政策失误,导致一些中小国家甚至我们的盟友纷纷投美弃中、投日弃中、投印弃中,好在近些年这种状况有了明显改观。

我们要把军事手段和非军事手段结合起来用,而且都要硬起来,既要敢于与敌对国家打好软实力战争,又要敢于打硬实力战争。当然,任何国家无论其实力怎样强大,都不能毫无节制、随心所欲地动辄运用战争手段。同时,仅仅依靠军事手段也不一定完全使对手屈服,军事对抗最终还要回到政治解决的方式上来。

非军事手段是指武装力量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而实施的不直接构成战争的军事行动。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主要样式包括反恐怖行动、维护社会稳定行动、抢险救灾行动、处置(边、海、空)防突发事件行动、维和行动、维护国家权益行动,以及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外交战、网络战、信息战、文化战、宗教战、舆论战等。

非军事行动与战争行动有着很大的区别,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特点规律,对于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坚持互信、互利、合作、共赢的新安全观,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和国际争端,反对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侵略扩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展对外军事交往,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和军事互信机制。要坚持开放、务实、合作的理念,深化国际安全合作,加强与主要国家和周边国家的战略协作和磋商,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海上护航、国际反恐合作和救灾行动。支持按照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维护地区乃至全球战略稳定。

五、“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与“首先使用核武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成功掌握核武器技术以来,就向世界郑重宣布: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绝对不向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的形成,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的。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正确的。当时中国正处在美苏核威慑、核讹诈的历史境遇中,中国只有建立自己的核力量,你有我也有,打破核垄断,才能有效抵制以致消除核战争乃至全面战争的威胁。因而中国领导人历史性地作出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庄严承诺,树立了有理性的核大国的形象,为中国争取了广阔的国际空间。

时移世异,世异备变。世事发展到今天,当时国际上的两大阵营早已消失,国际核恐怖平衡及原有的军事战略格局已然打破。当前美国在亚洲针对中国建立和完善的“反导系统”,既是战略防御型的,也是战略进攻型的。换言之,美国的“反导系统”既可以预防并摧毁中国的核反击能力,又可以先发制人对中国进行战略核打击。对此,中国政府决不能熟视无睹。如果中国政府继续承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事实上,不仅在战略上束缚了自己核打击力量的手脚,还极大的削弱了自己的核威慑力和战争遏制力。须知,当今世界上,仅美俄两国所拥有的核武器数量,就足以能使人类毁灭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所以,如果真的爆发核大战,那对人类来说确实是灾难性的。也正基于此,在现代条件下,核武器尤其是战略核武器的实战效能已经愈加弱化,其威慑效能却愈加增大。有鉴于此,我国现行核政策应依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我国现行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必须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因为,放弃了“首先使用原则”,也就意味着放弃了核武器的基本效能,放弃了核武器的威慑效能。美国及其反动势力多么希望中国继续秉持这个承诺。

适时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将给中国赢得许多战略利益。

首先,当今世界战略格局特别是我周边安全局势严峻,美国“新印太战略”指向明显,围绕中国周边的“三海一岛一边”危机随时都有可能引爆,甚至还会呈现联动势态,尤其是台湾问题更是日趋严峻,中国如果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容易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默许;

其次,还可以为中国应对可能发生的自卫反击战争,以至应对强敌对中国的战争讹诈中赢得回旋余地。毕竟中国的常规力量还不足以对强敌构成绝对的威慑,在面对强敌的入侵中还不能确保决战决胜;

其三,将产生新的威慑力和遏制力,对胆敢觑视中国领土主权、海洋权益的国家形成灭顶压力;

第四,将为完成中国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强大,打开希望之门,为中国战略核武器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第五,有助于增强国人的安全感,恢复国人的自信心;

第六,最关键能为解决台湾问题打开另一扇大门,也就是遏止强敌干预的冒险和盲动的大门。有利于我一旦要解决台湾问题时,会使局势朝着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

第七,一旦发生战争时,有利于控制战争规模。同时,有利于避免常规力量被毁灭的危险,也有利于避免因某次战争失利导致更阴险的战争之发生。笔者斗胆假设,一旦中美在台海爆发战争,就算收复了台湾,中国的常规力量可能损失惨重,这就必然给日本趁机寻衅滋事的契机,第二次中日战争恐怕有可能发生,那时中国还囿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吗?那这一次的中国就绝不会再像几十年前那样幸运了!中国可能真的就万劫不复了!那收复台湾的意义又何在呢?

第八,有利于中国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获取更大的战略空间和战略机遇期。

第九,有利于在一种最坏的变化中获取先机。在将来世界上一个或几个强权国家或势力成为全球敌人的时候,若中国实行了新核政策,并能有效联合起其他国家一道,必将为建立一个世界反抗同盟赢得时间和空间。

六、建立海外“军事基地”与“补给基地”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应面向海洋求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此,孙中山先生是有远见的,他早在《太平洋问题序》中就曾语重心长地指出:“何谓太平洋问题?即世界海权问题?……太平洋问题,即关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也”,“盖太平洋之重心,即中国也。争太平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耳。谁握此门户,则有此堂奥,有此宝藏也。人方以我为争,我岂能付之不知不问乎?”

经略海洋、兴海强国应该成为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在近年来人大参政议政活动中,有识之士曾多次提出要重视研发我国海洋发展战略问题。我国拥有三百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但中国还不是一个海洋强国。为实现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应该是中国海军的神圣使命。“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远远超越国境,就要拥有能力保护这些国家利益”,建立海外军事基地与补给基地一样,是一种国际通用模式,也应该是中国拓展战略支持体系的选项之一,而且是迫在眉睫的选项。

目前,各国的战争支持体系不尽相同,一些大国的战争支持体系也不完全一样。有些国家设有海外军事基地,中国在海外设军事基地还只是刚刚开始。对于中国海军来说,由于没有海外基地,需要在远离祖国基地的海域实施长期的战斗行动,补给将十分困难,同时开销也将十分巨大。举个例子,由于途经非洲之角的海上航道漫长,仅索马里一段就长达数千海里,航线船只密布且情况复杂,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如何在每年近两万艘民船、商船中及时发现、制止海盗船,中国海军能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实力,打出自己的威风来?就一直在困扰着中国海军维和官兵。因此,部分军事专家认为,我国海军若想有效保护我国海上利益,一方面要想办法走出去,在战略要点地域和热点海域附近结交友好国家,设立海外基地,以实现海上力量的存在;另一方面,需要找到有效办法,对海盗实施直接打击,这是比派出多少军舰更重要的问题。当然,中国要建立海外基地必须在联合国框架内、在争得周边国家的许可后才能实行。

应当指出的是,建立海外基地并不违背我国的国防政策。例如一把砍刀,如果你拿去打劫,那它就是进攻性武器,而如果你家来了小偷,你拿来防卫,那它就是防御性武器。海外基地也一样,如果我们把它作为进攻别国或者干涉别国内政,那么它就属于进攻性的,违背我国的国防政策以及对世界作出的承诺。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为了更好地履行维护世界和平和执行人道主义救援的,或者说纯粹是用来维护我国自身主权安全和海外利益的,那么它就属于防御性的,符合我们的国策,也将会得到世界认同。例如现在海军护航舰队,为什么美国、日本还有北约其它国家的舰队就不需要补给舰,而我们的两艘舰艇就需要一艘大型综合补给舰?而且还要不断依靠过往的商船捎带不及呢?那就是因为美国及其盟国在海湾地区有好几个海军基地,他们用不着补给舰这种昂贵的后勤。有鉴于此,中国应继续抓紧筹建海外军事基地。要提前战略预置,尽早显示存在,在巴基斯坦、朝鲜、缅甸、柬埔寨、孟加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国,有选择地渐次筹建军事基地。须知,在全球化战场新时代,中国军队要想在便于确保战略利益通道安全,保护国家海洋利益,必须建立全球军事“支持体系”,以确保国家海外利益。

七、“捍卫核心利益”与“一味忍让妥协”

面对集中爆发的领土和主权危机,中国周边现在是群狼环伺,虎视眈眈,图谋不轨。前些年,为什么在中国一而再再而三地向这些争议地区国家求团结、求和谐的时候,并且向这些国家和地区注入资金和援助的时候,这些国家依旧还步步紧逼呢?甚至一改往日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变得咄咄逼人呢?这是由于中国忍让妥协的时间太长了,所以在几乎所有的领土争端上,都处在弱势的地位。适度的忍让是克制的表现,一味的妥协则意味着软弱,丧失的是威信与尊严。

综合考量一下以往我们解决领土争端的诸多方式,和谈解决的空间正在被压缩,时至今日已经没有多大和谈的回旋余地了。事实证明,在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尤其是对领土主权问题,靠和谈、靠忍让、靠金钱是换不来真正的和解的。中国此前曾经常常提及的和平崛起,提出的搁置争议等等主张和想法,都已经逐渐被南海诸岛争端、中日钓鱼岛危机、朝鲜半岛问题和中印边境问题等等所捆绑。中国军队绝对不能在钓鱼岛、黄岩岛、南海诸岛与日、越等有关国家长期对峙,因为这种长期对峙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极为不利。面对日、越等个别国家的肆意挑衅,中国政府必须快刀斩乱麻,先择其一点,寻求突破,以儆效尤,绝不能坐失良机,待所有问题集中爆发后再“亡羊补牢”。因为那样,就意味着中国军队必须同时在两个以上战场与敌作战,这不仅是兵家之大忌,更意味着中国将会成为众矢之的。

战争与和谈,从来是一对辩证的关系。敢于战争,才能谈来和解。一上来就说我们热爱和平,全靠和谈解决矛盾,根本没一点威慑,谁又会做出让步?只有敢于战争,善于战争,才能保护领土主权和发展利益。中国在捍卫领土主权、海洋权益方面应当向俄罗斯学习。俄罗斯为了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随时对挑衅者果断回应,无情打击。正如普京所说:“在领土问题上,没有谈判,只有战争”。长期以来,中国的士兵被灌输不得打“第一枪”,以为只有这样才能站在道义的制高点。其实,打不打“第一枪”是个相对的概念,人家已经侵占你岛礁、分割你海域、掠夺你资源,已经侵入你的领海领空,就是在战略上对你打响了“第一枪”,至于你在战役战术上打不打“第一枪”,则纯属于“伪命题”。实际上,国家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真正的道义。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问题上,中国没有妥协的余地。事实上,不论是在南海诸岛争端和钓鱼岛问题上,还是在面对美国等国的屡屡挑衅时,中国从第一天起就已处于战略被动态势。设想一下:强盗跑到你的家园舞枪弄棒、烧杀抢掠,你是果断还手呢?还是坐下来与他讲讲道理,谈谈道义呢?

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如果中国不仅有较强的实力,更有坚定地决心和意志,那些欺软怕硬的邻国敢如此猖獗吗?今天听说某个国家侵占了某个国家的领土,明天听说某个国家侵犯了某个国家的主权权益,怎么从来没有听说哪个国家侵占了美国的领土?侵犯了美国的主权权益?同样,我们怎么从来也没有听说哪个国家侵占了俄罗斯的领土?侵犯了俄罗斯的主权权益?我们所说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听起来不错,但仔细琢磨不难发现,这一原则是有待商榷的。既然“主权属我”,又何谈“争议”?何谈“搁置”?况且一直以来我们倒是在“搁置主权”、“搁置开发”,而人家却一刻也没有停止抢掠与开发。有句谚语说得好,“篱笆夹紧了,邻居们才能相处更好”。在南海诸岛和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上,我们恰恰是由于对个别邻国肆意妄为、得寸进尺的行为,不敢立规,不敢立威,关键时刻不敢果断出手,才导致其有恃无恐。所以,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等涉及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我们绝不会主动惹事,但也绝不能怕事,更不能不敢言战、不敢应战、不敢胜战。

不能否认,在谈判解决国与国领土争端和主权权益问题上,一定条件下的妥协和让步是必要的,但这种妥协和让步只能是相互的,是权宜性的,是坚持原则基础上的一种妥协和让步。否则往往是好心无好报。从实践看,中国的良好愿望和友善行为并没有促使问题的公正合理解决,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促使一些国家得寸进尺,变本加厉。倒是一九八八年三月,中国海军奋力反击越军在南海的挑衅,并进驻了永署礁等六个岛礁,才使越军“一点也没了脾气”!一九九五年三月,中国毅然在美济礁建筑了渔船避风设施,五月中旬菲国防部要组织三十八名各国记者到美济礁采访,中国海军坚决予以拦截,菲也立马“没了脾气”!尤其是二零一六年,当美军双航母、几十艘战舰、上百架战机云集南海,摆开战位,叫嚣“今夜一战”的时候,中国军队不惧威胁,果断迎战,最后气势汹汹的美强大舰队不也是“逃之夭夭,溜之大吉”了吗?实践证明,对付威胁和挑衅,就是用决心、意志和实力说话最管用,“好说好商量”不解决任何问题。

八、“单纯经济观点”与“单纯军事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看问题做事情切忌就事论事单纯片面的观点。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也不断证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风云,任何单纯片面的东西,虽然可爱,但却幼稚,不可取。

所谓单纯军事观点,就是只从军事的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而不综合其他诸因素,例如政治、经济、金融、科技、网络、信息、文化、外交、舆论、历史等因素。其实质是一种片面的、带有“闭门造车”性质的,缺乏充分理论与事实依据的观点。单纯注重发展或使用军事力量,穷兵黩武实乃自取灭亡之道。回顾人类历史,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整合了冷兵器时代作战的机动性与远距离攻击两大优势,可最终也未能逃脱被秦国吞并的命运。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更是锻造了世上最强的“铁骑”,驰骋欧亚大陆,征服了东欧日耳曼诸王国,然则这个拥有庞大版图的蒙元帝国只是数十年就土崩瓦解掉了。再看中日甲午海战,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责任主要在于腐败无能的清廷,战败后签订了丧权辱国《中日马关条约》。由此可见,单纯注重发展或使用军事力量,并不能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展开核军备竞赛,直接拖垮了国民经济,间接造成了苏联解体。由此可见,“软战争”引领“硬战争”乃是时代发展趋势,无节制地发展军事力量,也未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福音。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和为贵”是中国人的处世方式,“和而不同”是中华智慧之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准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的既定方略。单纯经济观点认为,当前我国是发展经济的“战略机遇期”,我国的各项工作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忽视了发展壮大本国军事实力,甚至更不愿意运用军事手段应对威胁和挑战,其实这是典型的单纯经济观点;同样,进入21世纪,常规战备是必要的,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战略产业主导,科技产业引领,以及综合国力提高更为重要。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否则物极就会必反。当国家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这一核心利益受到侵害、而和平解决又无望时,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告诉我们,用战争手段消除侵害不仅是正当的,而且是必要的。比如在领土归属问题上,就不能只强调单纯的经济观点看问题,不要怕经济受损或一时的政治影响放弃武力企求和平发展。在领土问题上忍让和妥协,换来的只有是纷争持续恶化,经济成果毁于一旦,最后只有武力才能换来和平建设期。曾经的前苏联是何等的强大,连美国在它面前也要发抖,但为什么那么快就崩溃了,说到底,就是对领土主权的忍让与妥协的结果。当波罗地海三国要独立时,不用铁腕手段镇压,而是一味的忍让与妥协,对分裂者的行为听之任之,最后导致国家解体、苏共下台。我们应该准备打仗,准备打胜仗。在涉及领土主权问题上,绝不应该畏战惧战。因为,在领土主权上忍让与妥协的政府,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好结果。二零零八年俄罗斯实力虽然远不如当年,但还是吸取前苏联的教训,果断出手,对格鲁吉亚亲美势力的叛逆行为进行了惩戒与反击。结果,你格鲁吉亚不是得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支持吗?欧盟不是极力反对吗?我就打你,打的美国有脾气不敢发,欧盟彻底没脾气,俄罗斯毫发无损,经济一样复苏,地位一样尊贵。俄罗斯毅然决然收复克里米亚之举,更是普京大帝的一个经典剧作。

九、“军队现代化”与“军队毛泽东化”

人类每一次技术革命的狂飙,必然掀起军事变革的巨澜,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嬗变,而每一次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刷新,必然开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局面。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题,但天下并不安宁,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世界军事变革大潮涌起新的质变的浪花,加速军队转型、打造新型军事能力,成为全球范围军事领域的普遍选择。我国经济社会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这样的历史坐标中,当代中国军事不可避免地面对诸多矛盾,主要是“现代化水平与打赢现代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时代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的矛盾。勇立时代变革的潮头,破解当代中国军事的主要矛盾,不断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已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军队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也必然对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提出急切呼唤。

大视野催生大战略,大战略推动大发展。我们应努力建设一支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化军事力量。为此,我军要基于网络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不断由理论探索向实践运用转化。网上演兵、智能支撑,集成训练、跨区拉动、联演联训,战场感知、聚合控制、信息对抗、高效打击等一幅幅陆、海、空、天、电一体化联合作战、实战化的“全景图”应经常呈现。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充分认识到大力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是对过去的建军思想、建军理论的全面否定,而应该是对过去宝贵的建军思想、建军理论的继承和发扬。尤其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和理论更要倍加珍惜。正如,一些美国军事专家所说,“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因为在这方面他们永远赶不上我们,怕的是中国军队的毛泽东化。”

毛泽东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善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军事天才,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及实战应用非常精妙独特。如今西点军校崇敬的两个中国人,一个就是毛泽东,还有一个是孙武子。曾记否?毛泽东时代虽然我军不够现代化,装备也不算精良,但是一经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武装,战斗力就无以比拟,足以让他的对手心有余悸。在珍宝岛保卫战,尽管我方的军力处于劣势,但是英勇的边防军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打得敌人丢盔卸甲,狼狈逃窜,取得了保土守疆的胜利,大涨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和威风。在朝鲜战场上,迫使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那些不可一世的将校,不得不走向谈判桌,也使得著名将军麦克阿瑟颜面扫地。那些败下阵来的对手在思考,我们装备精良,弹药充足,面对穷困落后的中国军队,怎么老吃败仗呢?后来,在谈论毛泽东和他的人民军队时,有识之士悟出了这句名言: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就怕中国军队毛泽东化。正如美国一位西点军校的教员所说:“以我个人的愿望,中美之间不要再打仗。否则将会是两败俱伤,后果不堪设想。假如有一天不得不打的话,我只能祈望那时的中国军队不再有太多的毛泽东色彩。”难道这一切,还不足以让我们警醒和反思吗?

十、“统一战线”与“不结盟”

这里所说的统一战线,是指对诸如俄罗斯、朝鲜、巴基斯坦、柬埔寨、缅甸、孟加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伊朗、叙利亚、古巴、委内瑞拉等国,中国必须果断地在政治、经济、外交以致于军事上加强磋商和协调,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和需要的时候能坚定地站在中国一边;对一切与西方国家特别是与美日、与印越菲等国为敌以及有罅隙、有争端的国家和民族,积极扩大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优势互补,相互支持,共存共荣;对虽然与美日是盟国关系但与其也有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的国家和民族,诸如欧盟、韩国、新加坡、印度等国,中国亦应立足长远,捐弃前嫌,搁置争议,分化瓦解;对过去曾经坚定支持过中国的非洲、拉丁美洲的国家和人民,中国更要积极发展和扩大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以至军事领域的合作和交流,进而坚定支持他们的一切正义行动。

中国革命历史经验证明,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战胜一切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是我们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尽管国内的统一战线与国际的统一战线是不同的两回事,其基本原理是一样的。无论是话语权、外交影响力,还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声明、提案、呼吁、决议的表决等,你都需要支持者、追随者,都需要朋友,哪怕是暂时的朋友。处朋友要讲究互惠互利、互帮互助,也就是要礼尚往来,不然没人替你说话,没有平白无故的“拔刀相助”。

而不结盟运动,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际政治斗争的产物,是世界中小发展中国家处理国际事务奉行的原则,是冷战的时代产物。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支持发展中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我认为是否结盟,要根据国家利益的实际需要来确定。我们的战略选择和决策,不预设前提,不自缚手脚。不结盟并不等于不联合,不合作,不联手。是否结盟不在于口头,而在于实际行动。国家生存,就像人生活一样,都得交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相处,贵在心里有,不必挂在嘴上。当年的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我国从未宣布与朝鲜、越南结盟,而实际行动却远超一般的结盟。

北约是世界上唯一的军事集团组织,美国是当然的领袖。北约东扩,不仅仅威胁俄罗斯,剑指中国同样是美国的主要目的。这样的格局,中俄背靠背,相互依托,是必然的。美国政客很聪明,把中国拿捏得很准确,所以才放开手脚不断制造麻烦。中庸之道、儒雅风格、与人为善、优柔寡断,说得多,做得少,这些带有民族传统特征的不是很积极的东西,应当从思想观念上做些调整与更新。美国外交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国家利益。目的只有一个,直言不讳地要领导世界。美国已经不满足于国际警察的角色,而且没有那么多前怕狼后怕虎的事情。

当今世界,全球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其实,世界最主要矛盾应该是美国的霸权战略和世界各国生存发展之间的矛盾,说得直白点,就是美国的“美国优先”与“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一矛盾,核心表现是美国与中、俄、欧、印、日等大国之间的战略利益冲突。这一矛盾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存在,而且处于时刻斗争和交锋状态,这一矛盾出现在世界哪里,哪里就是世界局势的热点和引爆点。当今世界,反美霸权统一战线的核心大国将注定是中国、俄罗斯和欧盟。任何一个阵营的建立,都有其核心,没有核心力量的阵营必定是松散的没有战斗力的阵营。反美霸权阵营也一样。有人说,为什么没有日本和印度呢?其实,日本和印度也是美国遏制和打压的对象。只是日本现在为美国所控制,而且美国已经把中俄培养成日本的对手,使日本无法脱离美国的掌控;印度现在还处于发展阶段,羽翼未丰,无挑战美国实力,而且美国已经利用巴基斯坦、中国和澳大利亚与印度之间的潜在矛盾,制约印度,使印度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依靠美国强大和实现在印度洋称雄的幼稚幻想。日本和印度的战略短视、地缘因素、封闭心态和发展潜力,决定了日本和印度只能成为二流强国,难以成为世界性的强国。

我认为,未来20年间,将是新的世界战略格局形成的时期。到底谁赢谁输,就看是美国所推行的单极化战略格局胜利,还是以中俄欧为主导推动的多极化格局胜利?所以,未来20年,将是单极化和多极化战略格局进行激烈斗争乃至决战的20年,将是决定世界战略新格局形成的关键20年。是单极化胜利,还是多极化胜利,关键还要看反美霸权统一战线能否建立。如果大国之间的反美霸权统一战线建立了,则世界多级化格局将成定局,美国必然会衰败。反美霸权统一战线无法建立,则世界经济、政治秩序将更加混乱,一尊独大的战略格局将进一步深化,弱肉强食的强权政治将恶性膨胀。

(来源:作者授权秦安战略头条号原创推出,来自昆仑策网【授权】,转自“察网研究”,文中标题有修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