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是粤港澳大湾区(简称“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其效能的提升有利于拓宽区域经济的未来发展空间。仲量联行华南区董事总经理吴仲豪表示:“大湾区已迈入智慧港口建设新时代,依托港口的辐射效应,物流仓储产业链有望迎来新一轮需求潜力释放。此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也将利好大湾区物流仓储产业的全方位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集装箱吞吐量位列世界湾区之首
以广州港、深圳港和香港港为枢纽港,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已成长为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之一。2021年,大湾区港口群全年集装箱吞吐量超8,000万标箱,是世界著名三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及东京湾区当年集装箱吞吐量总和的四倍以上,并位列世界湾区之首。
同年,大湾区的11个主要港口中,广州港、深圳港、香港港、东莞港、珠海港已成功迈入亿吨大港行列,全年货物吞吐量合计逾14亿吨,约占大湾区港口群整体货物吞吐量的80%。其中,广州港、东莞港、珠海港以内贸为主营业务,深圳港、香港港则侧重外贸业务。
近年来,依托国家级新区、自贸片区、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广州港南沙港区功能逐步完善,已成为珠江沿岸最大的物流交通枢纽和国内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之一。即使在疫情反复的困扰下,自2020年二季度以来,南沙港区货物吞吐量累计同比也持续保持正增长,特别是集装箱业务发展态势良好。
作为大湾区港口群另一极,深圳港三大港区蛇口、赤湾和妈湾、盐田也持续深化同大湾区供应链的紧密联系。2021年,深圳港全年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877万标箱,创下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历史新高,同比增长8.4%。目前,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跃居全球第四。
智慧港口建设已成趋势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欧洲第一大港荷兰鹿特丹港便开始探索集装箱码头自动化,随着近年来5G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物流逐步从概念走向实践。港口作为物流运输链条上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正在面临智慧化的机遇和挑战。而国内智慧港口的建设主要由上海港引领,如今港区内的洋山深水港区四期码头已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并助力洋山港贡献了上海港2021年近一半的集装箱吞吐量。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港口智慧化程度仍然有限,在效率、安全性和节能等方面均显现不足;不仅难以提升港口盈利水平,更难以维持稳定的物流服务效率和品质。
新冠疫情冲击港口运输行业,带来了港口拥堵、海运价格波动等问题,也提醒了全球港口运营者,智慧港口建设将增强港口运营面对外部冲击时的韧性。智慧化程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港口,如新加坡港、鹿特丹港和上海港,较其他港口表现出更强的抗压能力,业务恢复较快。可以预见,未来气候、卫生安全等不确定因素将对大湾区港口稳定运营提出更大的挑战。为了提升港口运营的可持续性,稳固大湾区港口群的核心竞争力,应牢牢把握智慧港口建设的时机,顺势而上。
大湾区港口智慧化建设提升运营已见成效
为了提升港口日常运营及应对风险的韧性,近年来大湾区港口正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技术,在运输、装卸、仓储等多个重要作业环节寻求增效提质,以实现全面智慧化运营。
今年7月,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货物在江河、海洋及铁路之间的运输过程中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全自动化码头即码头工程区域现场是无人作业的)和全球最大的水平布局自动化码头,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正式投入运行。据了解,南沙港区四期码头设计年通过能力490万标准箱,效率远超传统码头。同等规模下,智能化改造后的码头,节省人力约七成;自动化操作平台和实时风险监测系统也增强了港口作业安全。
此外,存量码头也积极寻求与智慧方案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以产学研共建促进大湾区港口产业互联网发展。2021年6月,中国首个由传统码头升级改造的自动化智慧码头深圳妈湾港正式开港;据招商局统计,2021年妈湾港的整体生产作业效率已较传统码头提升了约20%,使港口进一步朝着低成本和高精度发展。
大湾区智慧港口建设推动效能提升
1. 增强大湾区港口内部作业效率
Ÿ 湾区港口通过共享代码、交叉验证申报数据等方式建立“湾区一港通”“大湾区组合港”等一体化航运模式。
Ÿ 实施“湾区一港通”,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不仅有利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也提高了码头场地和集装箱周转效率。
截至今年7月底,“大湾区组合港”已累计开通线路21条,“湾区一港通” 已覆盖广东省内14个支线港的出口航线。据广东海关统计,仅2022年1-7月就有超19.2万标箱集装箱货物通过“组合港”“一港通”模式运输,有力提升了大湾区海运物流枢纽地位。
2. 推动绿色环保
智慧港口比传统码头节约煤,实现节能减排。
3. 对大湾区物流全产业链形成正面辐射
作为推动货物流通的关键角色和物流产业链上游的基础设施,港口具有与产业链中下游关联性强、传导作用大的特点。港口运作效能直接辐射多个领域,如贸易、制造、能源等行业。通过港口智慧化赋能,串联运输通道,畅通货运堵点,将从时效性和安全性两方面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帮助相关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和利润提升。
具体而言,智慧港口建设可以优化大湾区物流网络、简化出口货物在港口作业的繁琐流程,以此缩短商品流通链路并推动进出口贸易自动化和便利化。更高效的供应链将有力支撑本地下游外贸企业产品“提质提量”,保障和提振大湾区内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逐步形成“港口-物流仓储-外贸”产业链发展的正向反馈与良性循环。
结合大湾区完善的制造业基础、极具弹性的制造业供应链和长期的外向型经济传统,智慧港口建设对于区域产业的带动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强化。例如,对于以即时零售为代表的、对本地供应链响应速度要求较高的产业而言,智慧港口所带来的高效商品流通链路将使其获得比海内外竞争对手更强的灵活性,进而建立更显著的竞争优势。此外,愈发智能化的物流产业链也将使大湾区成为各类新兴业态发展的沃土。
展望:外贸新增长点有望带动大湾区物流仓储产业全方位发展
今年以来,伴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的生效,大湾区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增速喜人,有望成为外贸产业新增长点。根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数据,2022年上半年广东省对RCEP成员国出口增长8.7%,高于广东省出口整体增速1.4个百分点。
仲量联行华南区研究部总监曾丽表示:“展望未来,在RCEP框架下区域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化将为大湾区物流产业链下游的外贸、跨境电商等产业带来更多业务发展和扩张的机会。”
大湾区外贸产业发展将带动物流需求的“量变”和“质变”。从需求量来看,将会支撑和提升大湾区未来整体仓储租赁需求;质变方面,例如多样化货物分拣、存放和再加工等功能性需求会被加快释放。与此同时,区域内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成果日新月异,物流产业上下游智慧化升级同样会对仓储物流业的发展产生正面影响,大湾区物流产业将向着数字化集成式供应链服务方向转型升级。可以预见,未来大湾区物流仓储产业将为跨境贸易等产业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并持续激发区域内外业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