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式养老,新加坡式养老,哪个能避免未来10万亿的养老金缺口?

根据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研究报告,未来10年,中国预计有8万亿到10万亿的养老金缺口,而这个缺口会随着新生儿减少,老年人持续增加而不断扩大。

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社保作为我们的第一养老支柱,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养老基金,采取的是市级和省级统筹的模式,还没有实现全国养老金统筹规划,不同地区的养老金贡献值是不同的,部分地区养老金也存在收支不平衡问题,需要靠养老金统筹规划来解决。

2021年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养老金缺口已经超过7000亿,虽然社保养老金制度是财政兜底的福利制度,但如果养老金缺口持续放大,那么未来靠财政兜底的社保养老体系压力会很大。

美国式养老,新加坡式养老,哪个能避免未来10万亿的养老金缺口?

为什么社保养老金的缺口会不断放大呢?

社保本质上不是商业保险,它是一种福利制度,这种福利制度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政府补贴,一个是收入转移。

当前养老金的缺口和养老金基本盘的扩大,有一部分是来自财政兜底或者说补贴,养老金缺口有财政补贴解决,而且银行,央行,国企每年的一部份营收利润都会划入到社保基金里,或者以股权形式转入,扩大社保基本盘规模。

社保制度的维持靠的是收入转移,简单来说就是把一部分人收入转移到另外一部分人手中,工作中的年轻人今天缴费参保的钱,转移给已经退休的老人使用,通过这种福利制度既可以调节收入差距,也可以进行财富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让每个人都拥有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享受经济增长给每个人带来的好处。

但这个制度要良性维持的条件是需要保持一定数量年轻人持续参保社保养老保险,让年轻参保群体数量始终超过退休养老群体,这样收入转移到福利制度才能维持。

老龄化社会和长寿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种年轻人参保,老人领养老金的良性循环,新生儿数量不断减少,而退休领养老金的老人越来越多。

年轻一代的90和00后,中年群体的80后,面临着高生活成本,高房价的压力,生小孩的意愿在下降,未来的医疗支出和养老成本也在上升。

今天参保缴费的年轻人,在他们退休之后,必然也需要一定规模的年轻人工作并参与社保缴费,到了退休阶段才有养老金可以领取,因为他们年轻时候支付的社保费用,已经被当时的老人用完了。

目前我们的退休老人群体已经接近3亿规模,根据17次人口普查数据,老人群体不仅超过了10%的占比,而且已经接近20%的中度老龄化社会,这也意味着养老金缺口会进一步扩大。

2022年中国将进入退休的高峰期,社保养老金作为第一养老支柱,未来5到10年养老金缺口预计将突破8万亿到10万亿。

我们该如何缓解社保养老金压力和养老金缺口,让每一代人都有养老金可以领取呢?

我们除了财政兜底,推动二胎和三孩政策,加强生育补贴和保障机制,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来维持社保养老制度之外,还可以在养老模式的设计上下功夫。

那么我们该学习美国的商业养老模式,还是应该学习新加坡自己给自己养老的模式呢?

美国式养老和新加坡式养老,哪个更适合中国?

1 美国养老模式

社保制度本身发源于欧美市场,而美国是最早实施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体之一,现在美国的养老模式,其实也是标准的三支柱养老体系。

社保福利保障制度是第一层养老体系,企业雇主养老金是第二养老体系,个人养老金制度是第三养老体系,

中国的养老体系目前与美国类似,但是各自的发展阶段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美国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有百年历史,发展比较成熟,社保是美国的第一养老支柱体系,也称为联邦退休金制度,由政府主导,强制实施的保障性社会福利制度。

但与中国缴纳社保费用不同,美国的联邦退休金制度是通过税收的形式征收的,叫做社会保障税,也是美国第二大税务类型。

社会保障税会根据老龄化数据和养老金收支情况进行税率调整,按照一定工资比例,强制让企业在每月发工资的时候进行代缴代扣,美国财政部集中收缴,再进入社会保障基金统一管理。

中国的第一养老支柱是社保养老金,美国的第一养老支柱其实是社保税。

社保税率的调整类似于我们社保中的缴费档次的选择,社保税也设定了上下限,类似于我们的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而在缴费年限方面,美国的社保税需要缴满40个季度,相当于10年缴费年限,而我们的缴费年限最低15年。

在退休年龄方面,我们是按照男性60岁和女性50岁的法定退休年龄,领取养老金,而美国的社保税积累的养老金,是根据不同出生年龄段,来划分不同的退休领取养老金年龄,最低是66岁。

在三大养老支柱体系中,中美的侧重点也不同,中国的社保养老基金规模最大,也是主体的养老金支柱体系,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是作为补充养老金体系。

而在美国社保税并不是主体的养老金制度,企业的雇主养老金体系和个人养老金体系才是美国的主体养老金体系。

美国的养老金体系更加偏向于商业资本的模式,而且雇主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体系对应的养老基金和金融产品管理规模超过联邦退休金制度,追求的都是10年以上的长期养老投资回报,收益率也比较高,而中国的年金类养老产品则是5年的锁定期,养老产品的兑付期也比较短。

而中国的通过商业保险公司和银行机构管理的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制度,还处于储备发展阶段,企业年金规模目前稳步增长,个人养老金制度还处于规划和示范期,今年有望落地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相关参与标准。

美国的三支柱养老模式,侧重通过雇主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来减轻政府养老的压力,而未来中国缓解社保养老金的压力,需要大力发展年金第二养老支柱体系和个人养老金的第三养老支柱体系。

但这个过程也需要大众投资理财观念的改变来配合,目前我们的家庭理财偏向于存款储蓄和房产投资,部分群体追求短期的的理财回报,对于长期的养老产品配置观念不足,很多还停留在刚性兑付的理财思维里,风险意识不足。

美国市场能够形成第二养老支柱和第三养老支柱的商业养老主为主体的模式,与美国居民相对成熟的理财观念有关,能承担风险和主动投资,偏好长期养老产品。

美国式养老,新加坡式养老,哪个能避免未来10万亿的养老金缺口?

2 新加坡养老模式

新加坡的养老模式是中央公积金制度,这种养老制度与社保有本质不同。

社保是收入的转移支付,年轻人缴费,老人领取养老金的模式,只要缴费满一定年限,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就可以享受终身的养老现金流保障,即使个人社保养老金账户消耗完了,也能继续领取养老金,有政府统筹社保账户兜底。

而新加坡的公积金养老制度,没有终身养老现金流保障,属于自己给自己养老的模式,这个公积金制度有普通账户,医疗账户,特殊账户等三个账户。

当一个年轻的新加坡人出来工作,雇主和个人就需要强制缴纳中央公积金,往这三个账户里存钱,进行强制储蓄。

普通账户的资金可以用于购房和购买CPF保险;医疗账户的资金用于解决大额医疗开支;而特殊账户用于解决退休养老金问题,以及相关养老金融产品投资等。

这种中央公积金模式,新加坡政府养老负担几乎为零,纯粹靠个人积累式解决养老,医疗,住房和保障问题,而且这些钱不能随意支取使用,有年龄和积累金额的限制,并且进行统一和专项投资管理。

早期新加坡经济发展好,养老负担小,这种公积金养老模式也让新加坡成为全球高福利经济体之一,养老金指数长期排在全球前列。

但随着长寿时代和老龄化社会到来,新加坡老年人大量增加,在2000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不断加深,目前在新加坡几百万的人口中,老年人占比已经超过20%,走向中度和重度老龄化社会模式。

虽然后续新加坡也推出了与欧美经济体类似的第二和第三养老的专项养老制度,但收效甚微,中央公积金制度就已经消耗了新加坡居民点大量收入和现金流,而中央公积金养老制度规模占了91%以上,第二养老支柱规模长期不足1%,第三养老支柱规模也在8%左右,只限于部分新加坡移民富豪和高收入群体。

新加坡这种自己给自己养老的模式,虽然没有中美经济体的养老负担,但却让新加坡大多数普通居民和中低收入群体承担了极大的养老压力,以致于在新加坡很多65岁,70岁以上的老人都还在工作,活到老工作到老。

新加坡这种养老模式只适合城市型的小国家,一个人口只有几百万的小型经济体,经济和产业比较单一,无法承受大型财政兜底的社会养老福利制度,只能是个人自己积累的养老机制。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可以从美国和新加坡的养老模式中,取长补短,在社保养老领域,无论是规模还是投资管理回报,我们都比欧美和新加坡做的好。

但短板在于商业养老领域和个人养老金机制上,商业养老领域,我们可以学习美国的雇主养老金制度,并且发展适合个人养老金规划的长期养老金融产品,为10多亿参保人,提供更多的养老选择,也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需求。

而在个人养老金机制落地后,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这种个人自己积累的养老金管理模式,建立个人主导的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体系。

最后,无论是哪种养老金储备模式,我们都不要忘了一个基本养老原则,那就是医疗保障优先,养老金次之。

你觉得中国,美国,新加坡,谁的养老体系更好呢?分享你的观点,一起交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