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娜遇害触发连锁反应:普京出手,多国卷入、美国态度微妙

中新网8月24日电 (记者 孟湘君)“一场卑鄙、残忍的罪行夺走了达莉娅·杜金娜的生命,她有一颗真正的俄罗斯人的心……她用行动证明了什么是俄罗斯的爱国者。”

8月22日,俄总统普京一封特殊的唁电,让近日俄知名公共活动家亚历山大·杜金的女儿杜金娜遇害案,热度再创新高。

杜金娜之死触发了连锁反应。意想不到的是,除了俄乌两国,还有其他国家牵涉到其中……

【女杀手浮出水面,乌方否认】

杜金娜的父亲杜金,是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理论家,曾任俄国家杜马前主席、对外情报局局长的顾问。在西方眼中,杜金是一名“思想极端”的民族主义者,曾加入普京的智囊团。父女俩支持克里米亚入俄以及俄对乌军事行动,也因此遭美西方制裁。

杜金娜所乘车辆起火爆炸,导致其身亡后,杜金痛陈,女儿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上“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但“俄罗斯的敌人卑鄙地暗杀了她”。

22日,俄联邦安全局“跑步”破案,宣布杜金娜遇害案系乌克兰情报部门策划实施,执行者为乌公民纳塔利娅·帕夫洛芙娜·沃夫克,1979年生人。

俄方透露,沃夫克于7月23日带着12岁女儿赴俄。为实施跟踪、监视,其在杜金娜所住楼内租房,并在入境、作案和离境时切换使用顿涅茨克地区、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的汽车牌照。遥控引爆杜金娜汽车底部的炸弹后,沃夫克携女儿逃往爱沙尼亚。

另据爆料,沃夫克曾在乌武装部队办公室服役,心思缜密,“对谁都守口如瓶”。

21日,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放狠话称,如证实此案中有“乌克兰的痕迹”,那么这就是“基辅的国家恐怖主义政策”。

乌总统顾问波多利亚克否认乌方牵涉此事,称乌克兰“绝不是恐怖主义国家”。乌国防情报局声明,乌国民警卫队未参与事件,并否认俄媒关于沃夫克曾在“亚速营”服役的报道。

【普京两个动作,三重信号】

传闻满天飞,沉默了两天的克里姆林宫22日宣布,俄总统普京对杜金娜的家人致唁电,并签令追授其英勇勋章。

唁电中描述杜金娜“聪明、有才华、善良、有爱心”,称“她用行动证明了什么是俄罗斯的爱国者”。

普京关键时刻发声,以及俄方火速指认凶手,至少体现三重潜台词:↓↓

第一,安抚俄罗斯人。一位如此优秀的“国家的女儿”惨遭厄运,俄罗斯岂能咽下这口气?她是英雄,不会白白牺牲,俄罗斯会记住她。不要忘记,是乌克兰造成了这一切。

第二,提醒乌克兰。你们搞偷袭让人看不起,我们火速破案,一切细节尽收眼底。你们得手了,却在道义上失分,全世界都知道你们的所作所为了。

但同时,此事不得不引起俄方的高度警惕。乌“杀手”靠简单伪装能轻易深入莫斯科,刺杀名人并扬长而去,这是多么危险的征兆。这意味着莫斯科引以为傲的情报和安保防线出现了漏洞,绝不是小问题……

第三,正如杜金本人说的那样,提醒乌克兰背后的美西方,俄在与乌方的冲突中“务必要赢”。这场冲突已持续半年了,双方仍打得难解难分,如果有人想剑走偏锋以唬住俄罗斯,那是打错了算盘。

【多国涉风波,美国态度含糊】

俄方的意志很坚定。沃夫克飞到爱沙尼亚,即使是掘地三尺,俄方也要引渡她到俄受审。

22日,俄联邦委员会国际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贾巴罗夫放话,如爱沙尼亚拒绝引渡沃夫克,俄将对该国采取“强硬措施”。

爱沙尼亚背后有北约撑腰,自然不会跟俄点头哈腰。爱外长雷恩萨卢认为,俄方关于沃夫克的声明“是挑衅”。在他看来,是因为爱沙尼亚支持乌克兰,俄方才试图以此事施压。

爱外交部称,只在符合法律规定时才可公布越境人员的信息。只要沃夫克不离境,俄爱两国,接下来必将陷入引渡拉锯战。

另一方面,虽然俄方认为,此次袭击的对象并非杜金娜之父杜金,但已有分析将此事与杜金的政治立场挂钩。俄政治问题研究所所长马尔科夫认为,杜金持亲土耳其和亲阿塞拜疆立场,不排除策划刺杀者是反对土、阿的人士。

土耳其祖国党秘书长佩林切克21日称,谋杀杜金娜不光是针对俄,也是针对地区国家的意志和行动,特别是试图打乱土、俄在叙利亚“合作反美”的进程。

比起爱沙尼亚,土耳其突然站出来,当然引人注意。其为何越过乌克兰,直指美国?

一个迹象是,土耳其曾与阿塞拜疆、巴基斯坦“抱团”,加强军事、贸易合作及政治立场协调,试图反抗美国霸权。

更明显的,是俄乌冲突开始后,土总统埃尔多安的一系列操作。↓↓

无论是与俄、乌及联合国分头签署粮食出口协议,成为从乌进口粮食的“领头羊”;还是期望为普京和泽连斯基会晤,确定乌未来路线图而穿针引线;再或者是加强与俄能源贸易,2022年对俄石油进口翻一番,土耳其都承担了关键角色。

尤其是土耳其不听话,考虑购买更多的俄S-400导弹防御系统,并反对芬兰、瑞典加入北约,种种动作都与美国的意图背道而驰。美参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梅嫩德斯就威胁,反对向土出售F-16战斗机。

土、俄正与美国争夺在叙利亚的军事话语权。虽然两国因土坚持越境打击库尔德工人党立场有分歧,但在那里,它们需要共同确保美国失去影响力。也因此,有人认为美国在背后作梗。

实际上,对美西方情报机构暗中指挥乌特勤人员行事的猜测,从未被证伪。这一回,美国的态度仍然含糊。

当地时间22日,美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拒就“美方是否知道这场袭击的幕后主使”作答,引发外媒猜测。普赖斯仅表示,美国“明确谴责一切以平民为目标的蓄意袭击”,并表示乌方已否认与该案有关,而俄方一定会得出“某种结论”。

【掀开“超限战”一角?】

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杜金娜遇刺,为持续近六个月的俄乌冲突注入了新的不确定性。

美国《纽约时报》近期的揭秘,也昭示了一些引人联想的蛛丝马迹。《纽约时报》在杜金娜遇害前几天,曾发文描述俄占区的乌克兰“抵抗力量”如何暗中行动,给俄军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在俄军入乌的好几个月前,乌军方已开始训练这些作战人员,加剧对俄后方的滋扰。

乌方的行动包括使用汽车炸弹、诡雷以及用手枪射杀目标人物,比如在为俄方工作的驾驶员座位下放置炸弹,使其在引擎启动时引爆。

这与杜金娜遇害的过程,存在相似之处。

杜金娜遇害触发连锁反应:普京出手,多国卷入、美国态度微妙

2022年3月,美国中情局前官员分析,乌俄或采用“非常规”战术。图片来源:福克斯新闻报道截图

《纽约时报》援引一名乌高级军官的话说,乌军方内部有两个实体负责监督敌后行动:军事情报部门(HUR)和乌克兰特种作战部队。为免被发现,乌训练特工的基地一直在转移。每个小组都是独立的,互不认识,以免人员被捕后在审讯中暴露他人身份。

福克斯新闻网也曾提到乌俄双方采取“非常规”作战的可能性,比如网络攻击。而暗杀是一种更极端的手段。

据称,乌方想要发出的信号是:“你永远都不安全”。可以想见,接下来俄乌冲突的界限,只会进一步外延,造成更多、更大的风险。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