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受疫情、国际局势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上海稳外贸稳外资面临严峻挑战,但上海外贸外资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据了解,今年6月,市政府将按照美国、欧洲、日韩、台港澳等重点投资国别(地区)和汽车、外贸、商贸、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领域,集中召开20场政企沟通圆桌会议。
在目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依旧呈现净流入状态。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4月份我国银行结售汇顺差190亿美元,与一季度月均水平相当;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顺差162亿美元,环比增长57%。从使用数据看,今年1至4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4786.1亿元,同比增长20.5%,新增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185个。外资流动情况折射出中国市场依旧具有极强吸引力。
我国政府稳定正常社会秩序与保障经济发展的政策目标,是2022年初复杂国内外背景下我国依旧能实现跨境资本净流入的重要保证。除此之外,我国完整的产业体系、持续开放的包容态度及不断优化的营商体系都是中国长期吸引外资的有力竞争优势。
因此,在保证安全性和自主性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增强国内经济的自主性,打造国内国外双循环良性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通过政策支持和鼓励留住外资研发,同时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助力核心技术飞跃。外资能够带来具有全球意义的高端外资研发,提高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研发关联。我国应当出台支持和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的文件,包括为其提供包括跨境筹资、技术贸易、特许经营等跨境金融服务;加强对外资研发的知识产权保护;为海外高层人才提供长期停居留等便利,留住外资研发高端环节。同时,应当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速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创新,充分发挥拥有体制、技术、资金支持的国企创新的带头作用,重视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加大国家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核心技术产业护航。
第二,坚持推进“双循环”发展格局,增强核心供应链稳定性。随着国际不确定性增加,投资战略调整随之带来的可能是跨国企业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新布局。对此,在吸引外资、提高外资利用率的同时,我国应当坚持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兼顾互促的“双循环”新格局。一方面,通过全球产业链布局拓宽多元化渠道,建议企业建构多层级供应体系,避免对单一供应商过度依赖。另一方面,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和部门协同,鼓励企业把核心技术和环节掌握在自己手中,保持产业链和供应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
第三,扩大与全球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当前,中美新一轮贸易谈判进展缓慢,美欧对俄制裁的外溢,很可能波及在华企业。对此,我国需要尽最大可能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美国和欧盟内部等对华务实友好人士,进一步巩固多边和双边合作,提高外资与我国企业之间资金链、技术链关联度,实现互利互惠。
第四,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进一步优化国内营商环境。可借鉴新加坡等国吸引外资的经验,在全国各地的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内设立便于外资投资和运营的专项计划,在税收、外汇结算、商业运营、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绿色通道,加大扶持力度,推动跨国公司共享我国经济发展成果。
(作者分别为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致公党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上海财经大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丁浩员 王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