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是当今世界离岸金融市场的发源地,也是欧洲货币市场的中心。伦敦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除外部原因外,具有自身的重要条件,早期的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为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一些跨国银行为避免国内对银行发展和资金融通的限制,开始在特定的国际金融中心经营所在国货币以外其它货币的存放款业务。70年代,以美元计价的离岸存款急剧增长。到80年代,随着国际银行业设施和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离岸金融业务将所在国货币也包括进来。区别在于这种货币存放仅限于非居民。通常离岸金融都通过离岸金融中心的离岸公司进行。
中国离岸银行业务始于1989年,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招商银行成为国内第一家试办该业务的银行,所凭借的是毗邻香港的地理位置和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本土优势。离岸银行业务本身是中国人民银行改革创新的产物,直到现在仍是商业银行业务的一大亮点。1993年首次在境外发行5000万美元可转让大额浮息存款凭证,为业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2005年推出专门针对红筹上市公司的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当时80%以上的红筹上市公司。2008年开展大宗商品进口贸易融资业务,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2015年整合创新“离岸金融十大产品体系”,提供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2017年6月,在《银行家》杂志“2017中国金融创新奖”评选中,招商银行“离岸资本金融”荣获“十佳金融产品创新奖”。
一般来说,各国的金融机构只能从事本国货币存贷款业务,但是二战之后,各国金融机构从事本国货币之外的其他外币的存贷款业务逐渐兴起,有些国家的金融机构因此成为世界各国外币存贷款中心,这种专门从事外币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活动称为离岸金融。离岸金融(Offshore Finance)是指设在某国境内但与该国金融制度无甚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例如,一家信托投资公司将总部设在巴哈马群岛,其业务活动却是从欧洲居民或其它非美国居民那里吸收美元资金,再将这些资金投放于欧洲居民或非美国居民中,该公司便在从事离岸金融活动。从严格意义上讲,离岸金融也就是不受当局国内银行法管制的资金融通,无论这些活动发生在境内还是在境外。如美国的国际银行业设施(IBF)和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等,均属离岸金融。
纵观全球,离岸金融中心大多是岛屿或“飞地”。一方面与大陆国家在地理上有隔离,另一方面又都与一个强大的经济体系较近。如今最主要的离岸金融中心几乎全在岛上,如英属维京群岛、开曼群岛、巴拿马、百慕大、新加坡等。可以说,对金融机构保持严格高标准的监管,与创建更加具有活力、创新机制的金融体系并不矛盾,稳健的金融系统可以为金融自由化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尽管新加坡开放资本项目,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离岸金融业务创新,但对新元一直实行严格管制。最终新加坡如愿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东南亚的离岸金融岛。
可以预见,海南三亚比之上海,或许更适合成为离岸金融中心。它完全可以效仿东京和新加坡,监管与创新并举,走出自己的特色。三亚更重要的历史使命,将作为自贸港先行先试的“孵化器”和“压力测试平台”,率先探索金融开放,推动跨境金融创新发展。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领域,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正在海南加速推进。而纵观目前世界范围内成熟的自由贸易港,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也均逐步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离岸金融市场。事实上,早在十余年前,海南便开始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试点。今年4月9日,人民银行等四部门更是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旨在推动建立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金融政策和制度框架,夯实海南金融基础。目前,海南已上线运行自由贸易账户,即FT账户,企业可通过FT账户办理跨境交易的本外币结算和境外融资业务,FT账户的资金兑换可在离岸市场平盘。另外,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展本外币合一的银行结算账户体系的试点。
历史经验表明,离岸中心对于推动主权货币国际化的作用不可小觑。拿美元来说,非居民在使用美元进行贸易和投资的过程中通常是在美国以外的国际金融中心,比如说伦敦的欧洲美元市场实现的。同样,离岸中心在日元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日本政府于1986年12月正式建立了东京离岸市场,通过放松管制和给予政策优惠,刺激了国际投资者进入离岸市场,从而增加了日元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
如我们所见,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在促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和金融投资等使用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加坡和伦敦如果能够成为新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必将会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新加坡是东盟重要的成员国,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规模一定会持续扩大,新加坡如果成为人民币的离岸中心,对促进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的使用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样,伦敦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国际金融机构众多,金融产品的交易规模大、种类丰富,对提升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的认可度有很大的好处。而且,由于和亚洲处在不同时区,伦敦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无疑会延长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每天的交易时间,扩大交易规模。
在投资理财中,人民币离岸业务是指在中国境外经营人民币的存放款业务。离岸市场提供离岸金融业务:交易双方均为非居民的业务称为离岸金融业务。离岸的意思是不能在本国国境内运作。所以,人民币离岸市场是在中国境外的人民币市场。因为人民币不是世界流通货币,所以这样的市场自然也不是合法的市场。一般而言,在大陆流通的人民币称为在岸人民币,在大陆以外的地方流通的人民币称为离岸人民币。换言之,你身上带着人民币现金,一旦你离开大陆,你身上人民币就从在岸人民币变成了离岸人民币,在进行货币兑换的时候就是使用离岸人民币汇率。在经过相关机构许可后,人民币资金可以从境外汇入境内,这时离岸人民币就变成在岸人民币了。比如:1离岸人民币=0.9898人民币元;1人民币元=1.0103离岸人民币。
在岸人民币(CNY)市场发展时间长、规模大,但受到管制较多,央行是外汇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意味着在岸人民币汇率受央行的政策影响较大。离岸人民币(CNH)市场发展时间短、规模较小,但却受限较少,受国际因素,特别是海外经济金融局势的影响较多,更充分地反映了市场对人民币的供给与需求。
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作用就是要聚集海外的人民币资金,并通过成熟的资本市场为其提供增值保值的金融产品,从而实现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投资运用的多元化。也就是说,如果要一个海外的人民币金融市场发展成熟,不单单要有足够规模的资金沉淀,更要有资金运用的渠道。比如说,尽管现在香港的人民币数量增加得非常快,但人民币投资产品还主要限于债券产品,规模只有1000多亿元,与近6000亿元的存款规模相比仍然有限。一般认为,主动构建人民币离岸金融体系一是为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使用程度,二是在风险更可控之下,开放资本账户,三是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的资本账户开放模式,等等。
事实上,中国全球化战略在金融上有两个比较大的瓶颈:一是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中国的经济地位不匹配,大家知道中国的经济地位在世界上所占比率和分量很大,但是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却很弱;二是中国金融开放程度较低,因为金融开放程度低造成人民币国际地位不强。但是两者也有区别,用一种新的开放模式,也许能够解决人民币国际地位问题。当前,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大大低于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美国GDP占全球24%,中国占17%,欧元区占15%。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总比例没有中国高。相较于美元和欧元,人民币国际支付比例只有2%不到,全球外汇储备只比2%多一点。
目前,中国在岸金融中心主要在上海,把在岸和离岸业务统一放在国家相关部门领导下,利于统筹协调资源。比如统筹考虑市场和产品哪些应该放在离岸,哪些应该放在在岸,可以避免恶性竞争、补充现有离岸产品和市场的不足,也可以统筹基础设施、制度法律、人才、机构资源;二是创新引领和互动。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监管创新可以在上海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先行先试,带动上海在岸金融市场创新和金融发展。最终目的是整合在岸和离岸两个市场,实现中国金融在整体上高水平开放。
2021年7月15日,《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发布。这是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一大探索,也是《意见》提及的“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支持浦东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的回音。近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新型国际贸易“百家万亿”系列活动东盟站通过在线方式成功举办,吸引了东盟主要成员国具有代表性的金融服务机构、龙头贸易型企业及商协会组织等近500名嘉宾在线参与。会上,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金贸处与纳闽国际商业与金融中心招商局进行了跨境金融贸易合作备忘录签约。
“百家万亿”计划由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和上海临港集团共同发起,旨在通过加快集聚培育一批贸易规模体量大、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的国内外龙头企业,推动区域经济规模快速放量发展,为企业统筹发展在岸和离岸业务、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新片区解决方案”。数据显示,2021年,临港新片区贸易型企业进出口总额近18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7%。贸易类企业注册资本合计近1600亿人民币,离岸贸易涉及企业数量及交易规模较上年均实现双倍增长。“十四五”期间,新片区力争实现离岸贸易年均30%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