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华泰证券)
欧洲天然气紧缺,关注中国高端机械装备竞争力变化
欧盟正式批准对俄罗斯制裁后,决心至今年年底将其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减少三分之二, 并从替代国家额外进口 500 亿 m³LNG 作为补偿。俄罗斯管道气向欧洲供应不断减少,欧洲 市场天然气缺口逐渐加大。北溪一号年度检修导致断供威胁,增加了欧洲天然气供给的不 确定性。我们认为,欧洲天然气需求短缺对机械行业的影响体现在三个层面: 1)对天然气装备行业的影响:改变天然气产业全球供需结构,增加 LNG 储运装备需求; 2)加快清洁能源装备出海:欧洲将加快风电、光伏和氢能建设,中国风电装备、光伏设备 和氢能碱性电解槽具备全球竞争力,有望受益装备出海; 3)加快出口拓展和进口替代:影响以欧洲出口优势的高端机械制造业的全球格局,中国企 业有望加快出口拓展和进口替代。
2021 年俄罗斯占欧洲天然气进口量的 37%,欧洲管道气向欧洲供应减少,将使得欧洲增加 LNG 进口补偿缺口。根据欧盟统计局、IEA 数据,2021 年欧盟和英国天然气市场的总供给 量为4660亿m³,其中自有产量为840亿m³,净进口量为3820亿m(进口 ³ 2877亿m³PNG, 占进口总量的 75%;进口 LNG940 亿 m³,占进口总量的 25%),对外依存度高达 83%。俄 罗斯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进口量为 1421 亿 m³(其中 PNG1235 亿 m³,LNG186 亿 m³),占总进口量的 37%。
TTF 持续高位吸引货源,管道气供应缺口引发 LNG 进口大幅抬升。TTF 持续升水 JKM: 进口供应扰动支撑 TTF 重心持续上移,亚洲对高价货接受度有限,JKM 涨幅不及 TTF,TTF 持续升水 JKM,7 月 14 日 TTF-JKM 价差约为 11.96 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美国 LNG 出口量持续增加,美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 LNG 出口国。22 年 3 月,美国与欧 盟达成一项保证能源安全的协议,年内美国向欧洲追加供应 150 亿 m³LNG,2021 年美国 对欧洲 LNG 出口量为 252 亿 m³,这意味着美国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将增加 2/3,达到 400 亿 m³。美国在营的 LNG 液化产能为 1260 亿 m³/年,远大于对欧洲承诺的出口量。2022 年以来,美国 LNG 液化产能基本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2022 年美 国 LNG 出口量将达到 114 亿立方英尺(约 3.2 亿 m³)/天,约占全球 533 亿立方英尺(约 15.1 亿 m³)/天 LNG 需求量的 22%,美国有望超过澳大利亚和卡塔尔,成为全球最大的 LNG 出口国。协议还显示,美国将在 2027 年前,帮助欧洲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到 2030 年前保证欧洲每年可以得到 500 亿 m³LNG。
影响路径一:欧洲天然气多元化供应,LNG 储运装备需求增长
欧洲管道气进口减少,LNG 进口增加,对 LNG 生产及储运带来额外需求。LNG 储运产业 链主要包括:天然气液化、储存、运输、接收终端、气化站等。欧洲加大存储容量建设, 刺激接收站、FSRU 等工程建设需求;增强运力,LNG 船舶、LNG 罐箱产品受益;欧洲承 接进口 LNG 的基础设施有限,内部各国接收能力分布不均匀,缺口较大,各国加大接收站 建设,建设周期较长。
生产设备:2019 年以来上游石油天然气投资持续走低
2019 年以来,由于新冠疫情、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碳排放的中长期趋势,上游石油和 天然气投资下降,出现供应不足。
存储设备:加大存储容量建设,刺激接收站、FSRU 等工程建设需求
囤积美国 LNG 货物,当前库容率 65%。欧盟提出,欧盟成员国的天然气库存填充率需在 2022 年 11 月 1 日前达到 80%,根据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协会数据显示,截至 7 月 17 日, 欧洲天然气储备量填充率约为 65%。从补库需求和对俄 PNG 风险敞口来看,德国、意大利、 罗马尼亚对增加 LNG 进口的需求最高,风险敞口分别为 54%、33%和 30%,三国之中仅 有意大利拥有 LNG 再气化产能,长期依赖俄罗斯 PNG 的德国和罗马尼亚却几乎没有来自 LNG 的供应弹性。IEA 数据:2021 年,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荷兰的天然气供应量 位居前列,分别为 880 亿 m³、773 亿 m³、745 亿 m³、396 亿 m³和 359 亿 m³,对外依存 度情况相差较大,其中德国、意大利和法国高度依赖进口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为 95%、 96%和 100%,英国和荷兰具备一定自有产量,对外依存度分别为 57%和 39%,分别贡献 了欧盟及英国天然气产量的 40%(330 亿 m³)和 26%(220 亿 m³)。
欧洲承接进口 LNG 的基础设施有限,内部各国接收能力分布不均匀。欧洲的备用液化天然 气进口能力集中在伊比利亚半岛,但西班牙的管道连接较差,无法将进口的天然气转移到 北欧。缺乏基础设施的东欧国家也无法从 LNG 进口中轻松受益,这些国家附近的接收终端 已经满负荷运转,这意味着基于现有基础设施将难以进一步增加进口。据欧盟统计局在今 年 2 月公布的数据,欧洲共拥有 57 个 LNG 接收站,其中处于运营状态的 37 个接收站中有 30 个属于欧盟和英国。 欧气化厂产能缺口约 50%。根据彭博社数据,目前欧洲每年 LNG 进口量约为 8000 万吨, 其气化厂等设施的最大产能下,欧洲每年总共可以进口 1.45 亿吨 LNG,这意味着大约有 6500 万吨的备用产能。然而,欧洲每年通过管道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约为 1.18 亿吨,所 以这 6500 万吨备用产能即使全部开满,也只能占到欧洲从俄罗斯进口量的一半,产能缺口 约为 50%。
接收站/气化厂建设周期较长,短期缺口较大。JOGMEC 资料显示德国、意大利、波兰、英 国、比利时、西班牙等均有 LNG 基地的新建计划,正在规划和建设的接收基地规模大概是 6000 万吨,然而 LNG 审批流程、建设周期长及投入成本较高,基本新规划的基地要在 2024 年之后才能投入使用。液化厂和再气化厂的建设均要耗资数十亿美元,建设周期长。数十 亿美元的重压和长达数年的等待时间,让任何供应方都不敢轻易将风险揽到自己头上。根 据 2021 年全球能源专家,塔斯夫大学的 Amy Myers Jaffe 的预测,即使欧洲的天然气需求 继续增加,短期内 LNG 的供给也只能建立在现有设施之上。
FSRU 是直接用于 LNG 储存和再气化的船舶,再气化设备安装在船舶上,是 LNG 接收站 替代方案。FSRU 建造费用约 2.3 亿美元左右,新建时间 3 年,改造老旧 LNG 船只需要数 个月~2 年,改造费用为 1~1.5 亿美元/艘。特别是与需要准备大规模用地的陆上 LNG 接收 站相比,投入的初期费用和时间只有 10~20%。FSRU 所需的行政审批少于陆上基地,撤走 也更为容易,能根据需求灵活设置。 根据国际船舶网,如果用 LNG 完全填补俄罗斯管道气的缺口,预计小型 FSRU(100 万吨) 需求近 60 艘,大型 FSRU(600-700 万吨)10 艘左右。截止 2021 年,全球 FSRU 船队共 有 48 艘,22H1 FSRU 订单 4 艘。受俄乌危机影响,近几个月来 LNG-FSRU 租金大幅上涨, 甚至在一天内从 5 万美元上涨至 30 万美元以上,FSRU 建设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自俄乌冲突以来,欧洲已经提出超过 10 个 LNG 进口码头项目,大多数都是 FSRU。这些 项目分布在意大利、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英国、荷兰、德国、法国、斯洛文尼亚、克罗 地亚和希腊,其中大多数是浮动储存和再气化装置(FSRU),如果国内天然气输送基础设 施已经到位,这些项目可以在几个月内上线运营。以德国为例,在等待建设陆上固定 LNG 接收站的同时,德国已经租赁了 4 艘 FSRU,计划在今年年底或 2023 年投入使用,预计向 德国能源网络输送总计 300 亿 m³的天气。
截止 2021 年底,在已交付 FSRU 中,韩国三大厂垄断新建市场,占比 81%,韩国大宇份 额 37%;新加坡船厂垄断改造 FSRU 市场,占比 80%。中国是后起之秀,中国船舶(沪东 中华)、上海中远海运重工、招商工业等企业具备领先优势。
运输装备:LNG 船舶订单创新高、LNG 罐箱受益订单溢出
LNG 运输船订单大增, 2022 上半年突破 100 艘。根据克拉克森 7 月 8 日数据显示,今年 LNG 运输船订单已经达到 104 艘,新造船价格大幅上涨,新造船单船价格近 2.4 亿美元。 船级社 DNV 的替代燃料洞察(AIF)平台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 年的 LNG 燃料船订单总 数有望达到 151 艘。 据中华航运网,三星重工截止 6 月承接的新船订单累计已提升至 33 艘、63 亿美元,达到了今年全年接单目标 88 亿美元的 72%。33 艘新船订单中,LNG 船有 24 艘,占比高达 72.7%,正在主导着 LNG 船建造市场。
大型 LNG 运输船建造市场竞争格局是韩国企业一家独大、日本勉强维持、欧洲零星建造, 中国崛起,中国沪东中华是领头企业。在上半年 LNG 船舶订单中,韩国三大船厂 DSME、 现代重工、三星重工拿走了大部分订单。中国的 LNG 造船势力也在逐步崛起,沪东中华在 今年拿下了 19 艘订单。此外,江南造船和大船集团也相继开始发力建造大型 LNG 运输船。
LNG 罐箱是传统 LNG 海运的快速补充形势,我们认为将受益于 LNG 船订单溢出。罐箱建 造周期短,且具备移动化的特点,可以跳过 LNG 接收站直接进口,直达终端客户,对 LNG 价值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协同效应和补充效应,主要体现在 4 个方面:1)投资者无需租用 或新建大型 LNG 运输船,也无需建造或租用 LNG 接收站,利用现有集装箱船舶、集装箱 码头、集装箱卡车等即可,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2)常规大型 LNG 散装运输船通常在 17.4 万 m3。LNG 罐箱实现整船运输,最多可载运 700 箱次 13.716 m 集装箱,载液量约 1.4 万 t,大大提高了 LNG 罐箱的运输效率,与小型 3 万 m3 的 LNG 散装运输船相当。3)LNG 罐箱“宜储宜运”,适合“多式联运”,可以甩挂运输,供应方式、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大大提 高了 LNG 供应的灵活性。还可与传统 LNG 价值链有效衔接,或可形成独立价值系统。4) LNG 罐箱多式联运业务链条比较长,需要多种运输方式及铁路、港口不同堆存货场之间的 衔接和合作,涉及环节较多,可能影响 LNG 罐箱多式联运的物流衔接效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影响路径二:欧洲加速绿色能源发展,中国风光氢装备加快出海
光伏装备:2030 年欧盟光伏装机目标 600GW,光伏装备出海竞争力强
2030 年欧盟光伏装机目标 600GW。2021 年欧盟新增光伏装机 23GW,超历史峰值。据 EurObserv’ER统计,2021年欧盟27国光伏装机规模达到159GW,同比增长23GW(+17%), 增幅超过 2011 年的历史峰值(21GW)。其中德国、波兰、荷兰、西班牙、法国新增装机 规模居前。2021 年电力需求增长以及欧盟减排目标共同驱动了欧洲光伏市场的发展,同时 各国政府不同的动机与政策、投资商投资增加也助推了市场的长远发展。之前市场担心天 然气发电会挤压光伏发电的空间,自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考虑到天然气供应的 安全性,欧洲光伏需求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REPowerEU 目标在 2025/2030 年实现 320/600GW 光伏装机。5 月 18 日,欧盟委员会公 布“REPowerEU”能源计划,旨在通过大规模、快速地部署可再生能源,以结束对俄罗斯化 石燃料的依赖。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核心支柱,该计划目标在 2025 年和 2030 年分别实 现 320GW 和 600GW 的光伏装机,有望在 2027 年替代 90 亿方天然气消费量。该目标超 出 BNEF(BloombergNEF)的预测,但略低于欧盟《2021-2025 年太阳能市场展望》中提 出的中期情景预测。三类装机容量预测下,2021-2025 年及 2026-2030 年欧盟光伏装机复 合增速均远高于 2016-2020 年及 2017-2021 年复合增速。
我国光伏产业链处于全球领先位置。2021 年硅料、组件等四大环节中资企业占比分别达到 76%、96%、82%和 96%。设备全部国产化,工艺技术多次打破世界记录,已经到了可以 卡别人脖子的阶段。我国光伏专用设备市场规模达到 250 亿元,占到全球市场的 71.4%。
风电装备:22-25 年欧盟规划 160GW 装机量
2022-2026 年欧洲风电新增装机量或需达 160GW。据 Wind Europe 报告预计欧洲将在 2022-2026 年期间安装 116GW 的新风电场。这些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的四分之三将来自陆 上风电。Wind Europe 预计欧盟 27 国在 2022-26 年间平均每年将新建 18GW 的风电场, 但为满足欧盟新的 EU Repower 的 40%可再生能源目标,需要每年新增 32GW 的风电装机。 2021 年欧洲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仅为 17.4 GW(陆上 14GW 和海上 3.4GW)装机容量创 纪录的一年(超过 2017 年的 17.1GW)。能源缺口或促使欧洲风电装机进程加速,装机量 有望持续超 Wind Europe 预期。 欧洲多国均设定了发展风电的目标。2020 年 11 月,欧盟海上可再生能源战略制定了到 2030 年至少达到 60GW 海风容量,到 2050 年达到 300GW 的目标。 2021 年,德国修订《德国 可再生能源法》和《德国海上风能法》,提出 2030 年前,德国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及太阳能 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将分别增加 71GW、20GW 和 100GW。2020 年,英国发布《未来能源 情景 2021》,海风装机要在 2030 年达到 40GW,2040 年达到 80GW,2050 年达到 113GW。
风电铸件:国内铸件成本优势明显,承接全球需求,有望受益于欧洲风电景气。考虑到国 内人工/能源及原材料成本的优势,据华经产业研究院,2021 年全球风电铸件 70%的产能 集中于中国,风机大型化及海风对大尺寸铸件存在更高需求,同时对铸件防腐、耐高低温 等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大兆瓦稀缺产能或具备更高议价能力。 轴承:锻造主轴双寡头格局已现,市占率持续向头部集中。我们国内风电锻造主轴主要参 与者有金雷股份、通裕重工、国机重装、太原重工等,市场竞争逐渐呈现金雷、通裕双寡 头格局。据金雷股份公司年报,2021 年销售风机主轴对应装机 24.43GW,全球市占率约 26.1%,金雷及通裕两家合计占全球市占率 42%。在风机大型化背景下,市占率有望持续 向头部集中,锻造主轴本土制造企业有望受益于欧洲风电行业景气及大型化趋势。
齿轮箱:在风机原材料端属于较集中的行业,中国高速传动稳居世界第一。据华经产业研 究院,2020 年齿轮箱前 5 大供应商占整个市场份额的 86%。排名前三的供应商(南京高传、 采埃孚、威能极)约占到全球齿轮箱年产能的 70%。中国高速传动国内市场份额过半,稳 居世界第一,有望受益于欧洲风电装机需求提升。 塔筒:在欧盟反倾销加税情况下中国仍具成本优势,具备出口能力。根据欧盟对中国风电 塔筒的反倾销终裁,国内不同企业出口到欧盟的 塔筒产品将被征收不同的反倾销税。国内 主要塔筒出口企业是苏州天顺、蓬莱大金和泰胜风能,分别适用的反倾销税率为 14.4%、 7.2%、11.2%,以 14.4%的税率测算,中国出口欧盟的塔筒再加征反倾销税后的到岸价格 较欧盟本地企业销售价格便宜 10%以上。
法兰:海风+大型化优化供应格局,国内存在具备全球供货能力的优质企业。国内具备大型 化 制 造 能 力 法 兰 企 业 相 对 偏 少 。 目 前 海 外 的 风 电 塔 筒 法 兰 生 产 商 主 要 有 FlanschenwerkThal、EuskalForging、FRISA 以及太熊(TAEWOONG)。在国内风电塔筒 法兰行业中,拥有大型化制造能力的企业较少,其中仅恒润股份、伊莱特、山西天宝、派 克新材拥有生产直径 10 米以上的辗环机,而仅恒润股份和伊莱特拥有 10MW 以上机型 法兰的能力。恒润股份下游客户覆盖维斯塔斯、GE、西门子-歌美飒、艾默生、三星重工、 韩国重山等世界巨头,有望直接受益于欧洲风电景气。
氢能装备:2030 年欧洲绿氢需求 2000 万吨,取代 7%的民用天然气供应
绿氢:2030 年欧洲自产 1000 万吨,进口 1000 万吨。根据欧洲 REPowerEU 计划,2024/2030 年欧洲可再生能源产氢量分别达到 100 万吨和 1000 万吨,2030 年绿氢进口量也将达到 1000 万吨,预计到 2030 年氢气取代 7%的民用天然气供应,2040 年取代 32%的民用天然 气供应。 电解槽系统:根据《欧洲氢能路线图:欧洲能源转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2020)预计, 2024/2030 年欧洲可再生能源电解槽装机量分别达到 6GW 和 40GW。2021 年欧洲完成安 装的可再生能源电解槽为 1GW,占制氢总容量的 1.4%。其中,德国预计到 2030 年德国的 氢能需求对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能力为 90~110TWh,电解制氢能力为 5GW。 根据 BNEF 的数据,2021 年已披露的电解槽项目储备,2030 年全球电解槽装机量有望达 到 49.7GW,其中欧洲 22.5GW、亚洲 20.1GW,美洲 7.1GW。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 电解槽数据库信息,2020 年全球完成电解槽项目装机 90MW,2021 年达到 240MW,但很 多项目都是长周期和大规模的投入,电解槽出货量在 2022 年将翻两番,至少达到 1.8GW。
制氢成本目标方面,2030 年欧洲目标价低于中国目标价。根据《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 (2020)》中制氢目标:在电解水制氢比例加大的条件下,2025 年平均制氢成本将不高于 20 元/kg;2030 年平均制氢成本将不高于 15 元/kg;2050 年平均制氢成本将不高于 10 元 /kg。根据欧盟目标,2030 年绿氢的成有望于 1.8 欧元/公斤(约 12 元/公斤)。
PEM 电解槽技术欧洲领先。全球范围内,电解槽核心厂商主要包括挪威的 Nel Hydrogen、 德国的 H-TEC Siemens(西门子)、美国的 Proton OnSite(美腾)和 Cummins(康明斯)、 日本松下等。不断兼并重组的 NEL 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解槽制造商,旗下的 Proton Onsite 公司 PEM 水电解制氢装置销售超过 2000 套(分布于 72 个国家和地区),拥有 全球 PEM 水电解制氢 70% 的市场份额。康明斯通过收购 Hydrogenics(水吉能)进入 到燃料电池和电解槽领域; Proton On-site、Hydrogenics、Gin-er、西门子等相继将 PEM 电解槽规格规模提高到兆瓦级。 中国碱性电解槽系统成本优势明显,龙头企业实现出口。根据 BNEF 的数据,2022 年西方 设备的电解系统的成本约为每千瓦 1200 美元。相比之下,中国使用本地设备的系统为 300 美元/千瓦。BNEF 预计,未来尽管西方会运用关税等手段上制造贸易壁垒,中国仍然可以 像光伏行业一样利用价格战获得行业主导地位。
德国是欧盟发展氢能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2020 年 6 月,德国政府发布《国家氢能战略》, 确立绿氢战略地位,并努力成为绿氢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德国计划采用两步走策略, 2023 年前重点打造国内市场基础,加速市场启动,并将在清洁氢制备、氢能交通、工业原 料、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领域采取 38 项行动。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2024-2030 年积 极拓展欧洲与国际市场。为此,德国政府将积极整合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产业激励、 监管等政策。
德国制氢技术全球领先。为了利用风能生产绿氢,汉堡燃气公司与大瀑布电力公司、壳牌 和三菱重工共同合作,计划在 2019 年底之前在德国汉堡建造一个拥有 100MW 容量电解槽 制氢工厂-莫尔堡制氢工厂,建成后将是的全球最大制氢工厂之一,每小时可生产 2 吨氢气 (目前中国国内一座加氢站的日均加氢能力约为 1 吨左右)。莫尔堡制氢工厂制备的氢气计 划通过氢能管道运输调控,在汉堡及周边地区形成气网区块行业分布式联动。德国下萨州 和石荷州也将通过管道与汉堡港的氢能网络连接并输送氢气,这些管道到 2030 年长度预计 可以达到 60 公里,届时将为能源密集型的钢铁、铜铝、交通、物流等行业提供绿氢燃料。
基础设施先行,加氢站和管道运氢。德国规划在 2023 年建设加氢站 400 座,法国计划在 2030 年建设加氢站 400-1000 座。在国际运输方面,德国作为位于欧洲中部的陆上能源枢 纽,强调建立跨欧洲的氢能管道运输系统。加拿大的氢能跨国管道与油气管道一样,主要 着眼于联通美国市场。在国内运输方面,德国还提出发展轻便安全的液体有机物储氢(LOHC, 通常使用二苯甲基甲苯,即工业领域通称的传热油作为氢能载体,将氢能溶解到传热油中 运输)作为远期氢能储运技术发展重点。
氢能应用场景上,德国的排序是工业、交通和取暖。工业领域强调在化工和钢铁行业替代 传统石化原料,在交通行业强调首先发展氢燃料电池飞机和船舶,然后为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车规划数量方面,欧盟总体目标维 2030 年达到乘用车 370 万辆、商用车 50 万辆、 卡车和公交车 4.5 万辆,列车 570 辆。在汉堡地区,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安赛乐米塔尔投 入 6500 万欧元在德国汉堡进行氢气-直接还原(Hydrogen-DRI)技术炼钢示范项目,这也 是全球首座氢气炼钢工厂。在物流方面,汉堡港口与物流股份公司计划在汉堡码头投入使 用各类燃料电池驱动重型设备,如卡车、拖拉机、叉车、装卸机、吊车等。今年五月,戴 姆勒和壳牌宣布签署协议,壳牌将从 2024 年起,在德国汉堡、科隆及荷兰鹿特丹港的绿色 氢气生产中心之间建设重型卡车加氢站。(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影响路径三:欧洲制造业产能受限,加速全球产业格局重塑
欧洲天然气需求缺口凸显,或因能源紧张导致欧洲制造业产能受限,加速全球产业格局重 塑。我们从三个角度梳理中国机械制造业受益板块和标的: 1)利好出口:欧洲本土产能受限,有望扩大进口,关注出口能力强的中国制造业; 2)加快进口替代:能源缺口或影响欧洲设备的生产交付进度并提升其制造成本,因此高端 装备的中国国产替代进程或加速; 3)欧洲制造业产业转移提速:欧洲头部制造业公司或加速寻求产能转移方案,中国有望凭 借其成本及供应链优势承接较大部分的产业链转移,中国相关产业链零部件有望受益。 2020 年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 PPI 指数一路上行。受疫情及地缘政治影响,全球供应链效率 降低,原材料及燃料价格一路上行,人工效率降低等因素导致欧美等发达国家 PPI 指数一 路上行。2012 年 1 月为基期,截止 2022 年 5 月,美国/英国/德国/欧盟 27 国的 PPI 指数分 别为 134/131/144/146,中国 PPI 指数仅为 109,体现出较强的成本端优势。
国内部分具备较强自产能力的基础原材料价格及燃料价格涨幅远低于欧美。以动力煤及螺 纹钢价为例,2022 年 7 月 9 日国内动力煤价格为 132.12 美元/吨,而纽卡斯尔动力煤价为 404.56 美元/吨,为国内价格的约 3 倍。2022 年 4 月欧盟和美国的螺纹钢价格就已分别达 到 1420 和 1280 美元/吨,相比国内同期 765 美元/吨的价格高出将近 1 倍。
出口扩张:欧洲有望扩大进口
欧盟机械设备自产自用占比约占产值的 41%,如能源瓶颈导致设备生产产能限制,欧洲或 须加大进口以保证国内需求。据 Eurostat,2020 年欧盟 27 国机械设备相关公司的产值 6708 亿欧元/yoy-10.45%,下滑主要系供应链瓶颈及产能利用率走低。2020 年欧盟整体机械设 备出口额约 3940 亿欧元,进口额约 2820 亿欧元,自产自用占整体营收占比约 41%。2020 年内需共 5589 亿欧元,进口占内需约 50%,内需约 50%来自自产自用。
欧盟机械设备分板块生产结构较为稳定,近 10 年占比前三分别为工业发动机/搬运运输设 备/农机及林业机械。2019 年欧盟 27 国销售占比前三的工业发动机/搬运运输设备/农机及 林业机械分别占机械设备总营收的约 11.79%、9.67%和 6.76%。其余占比超过 5%的板块 还有传动装置、矿山及工程机械、泵阀及压缩机。
欧元区产能利用率目前正维持高位,商业信心指数自 2022 年 2 月以来逐月下降。欧元区制 造业产能利用率自 2020Q2 见底后逐步修复,于 2021Q3 逐步回到历史正常产能利用率水平 区间,但欧盟商业信心指数自 2022 年 2 月以来逐月下降。后续如能源供给形势持续恶化, 由于商业信心边际减弱,或存在部分产能出清的可能性,欧洲或不得不加大进口以满足内需。
疫情后中国向欧盟出口机械设备金额呈上升趋势。据海关总署,2021 年中国向欧盟出口的 核反应堆、锅炉、机械等品类产品合计 1000 亿美元,同比上升 28%,占欧盟该品类整体 进口量的约 35%。2022 前 5 个月中国向欧盟出口该类产品 418 亿美元,同比上升 7%,整 体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欧洲自产占比较高的建材机械、通用设备及零部件等,中国企业也具备一定的出口能力。 据我们统计 2021 年国内出口占比较高的前三个板块分别是工具五金,两轮车及纺服设备, 分别占比达到 80.25%、50.02%及 45.79%。欧洲自产占比较高的建材机械、通用设备及零 部件等中国 2021 年出口占比分别达到 34.22%、34.00%及 22.92%。
进口替代:高端装备国产化率提升有望加速
欧盟向中国出口的高端装备,如其产能受限或生产成本上升,倒逼高端装备的国产化进程 加速。据Eurostat,2021年欧盟向中国出口的机械设备总金额约为476亿美元/yoy+9.73%, 占欧盟整体机械设备出口量的约 12%,为中国向欧盟出口的机械设备的总金额的约 48%。 欧盟向中国出口的机械设备以相对高端的机械装备为主。如受能源缺口导致产品交付周期 大幅拉长,有望倒逼中国制造企业提升选择国产设备的概率,从而加速国产高端装备的技 术水平提升及产品渗透率,相关板块具备领先技术能力的国产龙头企业有望受益。
欧盟向中国出口的机械设备占比较高的主要为高端阀门、燃气轮机/发动机、机床(含刀具、 刀片)、传动系统(含齿轮箱、轴承等)、液压件、真空泵等。据 Eurostat,2021 年欧盟向 中国出口的机械设备中占比前三的是传动装置(含齿轮/轴承)、阀门、机床及刀具配件,分 别占比为 8.63%、7.50%和 6.69%。其余占比较高的为液压件(5.11%)、燃气轮机/涡轮喷 气机(5.36%)、真空泵及气体压缩机(4.13%)、内燃机零件(3.81%)、注塑机及其他橡 塑机械(3.31%)等均存在进口替代机会。
产业转移:欧洲制造业外迁有望提速
产能受限或加速欧洲制造业外迁,具备全球布局能力的欧洲巨头制造业公司已开启外迁之 路。以欧洲的矿山/工程机械龙头沃尔沃、利勃海尔和山特维克为例,他们欧洲本土基地多 为 20 世纪 80-90 年代建设,2000 年以后的新增产能多在海外。如山特维克于 2007 年在上 海建立其全球最大工厂,并在 2009 年关闭欧洲等 16 家工厂。沃尔沃和利勃海尔也致力于 中国产能的持续扩张。
以欧洲工业自动化龙头企业 ABB、西门子和博士为例,他们在欧洲本土扩建多为研发中心 或高端自动化产能,而新建产能多选择中国、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如 2019 年 ABB 投资 1.5 亿美元在上海建设性的机器人工厂,博世在越南扩大传动带产能,2022 年 ABB 在 印度开设新工厂。
以舍弗勒、斯凯孚等全球轴承巨头为例,也正逐步将自己的产能向发展中国家迁移,并逐 步关闭欧美的基地。如斯凯孚自 2002 年至 2022 年间在中国先后设立及收购了 8 家工厂, 并在新昌设立了其全球最大的深沟球制造基地。舍弗勒计划于 2021 年至 2023 年向舍弗勒 宁夏工厂投资 3 亿元人民币,新增涉及汽车总成各单元应用的高端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 圆柱滚子轴承产线以及汽车发动机惰轮轴承,水泵轴承,转向器三角调心轴承等产品的生产 线,进一步扩大银川工厂的整体产能,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高端乘用车轴承生产基地。
因此在欧洲巨头将基地外迁至中国的过程中,有望提振本土产业链上零部件需求,相关产 业链零部件企业有望受益:如齿轮箱(采埃孚、弗兰德、威能极)产业链上的齿轮,轴承 (斯凯孚、舍弗勒)产业链上的零部件(套圈、滚动体),工程机械产业链上的液压件,工 业自动化产业链上的零部件(一部分的伺服电机、减速器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