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著名电影导演侯孝贤祖居“瑜庐”位于梅江区湾下村。受访者供图 |
侯安国像。受访者供图 |
民国十一年(1922)梅州《侯氏族谱》全套十四册。受访者供图 |
梅城下市角的侯氏祖屋。 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
侯安国墓被列为梅州市文保单位。 受访者供图 |
安国来梅,兴教育才。
走进坐落在梅江河畔的攀桂坊,人文气息依旧浓厚,这片客家人文秀区只有几平方公里之大,却孕育了百多位名人。这不得不提及梅州文教事业的先驱——侯安国,当年来梅州任教授时,见梅州风土人情淳朴厚实,便定居于攀桂坊,在此开枝散叶,梅州侯氏由此而来。
梅州《侯氏族谱》记载:“始祖,讳安国。先闽汀宁化人也。教授梅州,见风俗淳美,地僻人稀,遂隶籍于城东攀桂坊居焉。”侯安国崇文重教,在梅州竭力倡办教育,开办讲学,采取多种减免措施,鼓励梅州学子读书。自此,梅州文风渐兴。
梅州侯氏开基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传世已达32代,在梅州居住生活的侯姓近2万人,从梅州侯氏一世祖安国公分支的后代逾10万人,分布在全国各地,甚至远赴海外谋生。他们继承着梅州侯氏“忠孝传家、诗书立训”的家风家训,传承着忠孝廉洁的基因。
南方日报记者 汪思婷
▶▷追根溯源
三代不修谱为不孝
族谱最早可溯元朝
记者坐上摩托车,在攀桂坊的乡间小巷中穿梭,来到下市角的侯屋,一座修缮如新的客家民居映入眼帘,这是梅州侯氏的祖屋之一。
大门上的牌匾引人注目,“攀桂流徽”四个金字显得肃穆庄严,两旁的对联“乡贤世泽 上谷家声”,正是讲述了梅州侯氏一世祖侯安国在攀桂坊安家立业,“上谷”即侯氏的堂号“上谷堂”,出自侯氏郡望、古代的上谷郡(今河北怀来、延庆一带)。
“南宋末年,侯安国由福建宁化来梅州担任教授,当年他十分喜欢梅州的风土人情,便举家迁至梅州攀桂坊定居,在此开枝散叶。”熟悉梅州侯氏源流的东山中学老师侯名扬谈到,追根溯源,侯安国是梅州侯氏的开基始祖。
江西侯氏族谱也有此源流的记载:“一世安国公,系师圣公侯仲良的八世孙,先居福建汀州宁化,系以宋淳祐间乡贡进士,宝祐初授梅州教授。”
木有根兮水有源。
中国侯姓的渊源可追溯到周文王,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上的记载,晋侯缗被晋武公所杀,他的子孙后代逃往国外,以爵位“侯”为姓。当时,郑国有侯宣多、侯羽,鲁国有侯叔夏、侯犯,齐国有侯朝,魏国有侯嬴。据考证,这一支侯氏是3000多年前周文王的后裔,属正宗源流。故侯氏后人奉晋侯缗为侯姓的得姓始祖。
据不完全统计,当代侯姓总人口达到300多万,人口总数在中国姓氏中位列第82位。广东的侯姓分布较为广泛,梅州侯氏族群是其中人数众多、声望较高的一支,主要分布在梅江区和梅县区,其中以梅城南郊的湾下、三龙、梅塘三个村最为集中。明清时期,侯氏是城内影响较大的大族,梅州侯氏宗祠原址位于现梅城民主路,规模宏大,惜已毁于历史变迁之中。
谈及梅州侯氏的历史渊源,均能在梅州《侯氏族谱》中找到答案。
来到人文气息浓厚的西门高碫侯屋敦度公祠堂内,记者不禁感叹,眼前的十几本民国原版《侯氏族谱》,不仅保存完好,而且族谱中的家族源流、名人事迹、家规家训、圣旨公文等都有着详细记载。
据介绍,安国公一脉自元朝以来各房就不断修谱,至明嘉靖十三年(1534)开始编修统谱,至民国时数次续修,一直流传有序,现仍有保存完整的民国十一年(1922)版族谱全套十四册。现代以来,各分支也不断续修,此外还有江西、花都、清远、湖南等地的支谱数十册,资料系统、详实,业内人士表示,该族谱的完善度在各地各姓族谱中是罕见的。
2017年年初,梅州侯氏成立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研究侯氏族谱的修谱工作。“侯氏家训有言,三代不修谱,视为不孝。”侯氏族谱尚华公支谱编纂负责人侯永泰说,梅州侯氏族谱最早可追溯到元朝时期,最后一次修谱是1923年,全书共十四卷十四册。“最后一次修谱至今快100年了,是时候启动修谱工作了。”侯永泰说。
梅州侯氏族人表示,族谱不仅是一个族群的家族记载,也是客家文化演变的重要见证,侯氏家族十分重视延续修谱的传统,保存好先祖留下的古老族谱。
▶▷追忆先民
侯安国定居攀桂坊
兴起梅州文教之风
夏季清晨,刚下过一场雨的梅城凉风习习,从东山书院踱步跨过状元桥,站在周溪河畔望向攀桂坊,端详现代建筑掩映下的粉墙黛瓦,让人有一种身处烟雨江南的感觉。
在梅州的历史长河中,攀桂坊这片客家人文秀区孕育出了近百名科举才秀及多位历史名人。攀桂坊正好处于“百花洲尾齐洲前”的核心地带,人们期盼出状元,诸生都能“蟾宫折桂”,故而将此地命名为“攀桂坊”。
当年,梅州侯氏的开基始祖侯安国便在此定居。清雍正《广东通志》人物列传载云:“侯安国,本闽之宁化人。宋时由乡贡进士,教授梅州。乐其风土,因家焉。梅州僻处岭南,经学草昧,安国倡导之,文风日盛。”
“侯安国来梅州任职教授,掌管生员的教育、课试等,职位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局长。”侯名扬说,侯安国到任后发现,梅州虽僻处岭南、经学草昧,但民勤耕织、士敦诗书,他想到被苏东坡誉为“铁汉”的先贤刘元城,在贬谪梅州时仍谆谆劝学,在梅州创设书院,侯安国心生敬意,坚定了继前贤而开文运的理想。
侯安国到梅城周边巡视,见梅州风俗淳美,地僻人稀。当他来到被金山、东山拱抱,周溪、梅水萦绕的钟灵毓秀之处时,更是叹赏不已,了解到这个地方名叫“攀桂坊”,寓意是“蟾宫折桂”,就决定举家定居落籍于此,开始振兴梅州的文教事业。
为了倡兴文教,让更多的梅州子弟入学就读,侯安国减免学费,鼓励学子读书,使梅州子弟读书的志气更大,并以《春秋》授课。自此,梅州开始了“文风日盛”的发展历程。
侯安国兴起文教之后,梅州人文蔚起,科甲取士的时代,梅州籍士子的科考成绩雄冠岭南。尤其是在清代乾嘉年间,创造了乡试“五科五解”的奇迹,即连续五科乡试全省第一名(解元)均为梅州士子。
侯安国还注重培养弟子的爱国情怀,其中最著名的是抗元英雄、诗人蔡蒙吉。据州志中蔡蒙吉的传记云:“(蒙吉)从进士侯安国学《春秋》,了其大义。”据此可知,侯安国的《春秋》大义,深深影响了蔡蒙吉。
蔡蒙吉12岁中进士,被誉为“神童进士”。南宋末年元兵南下,大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对强敌,蔡蒙吉挺身而出,在梅州组织义军抗元,保家卫国。可惜兵败被俘,但他宁死不屈,精忠报国,年仅32岁。
侯安国对当地文教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奉旨崇祀为乡贤,奉入县学(今梅州学宫)乡贤祠春秋配祭。
值得一提的是,为纪念侯安国,民国十年(1921),由梅州后裔侯子豪、侯崇轩、侯召轩、侯火生等先贤各出资1000多银元,在湾下黄竹塘西湖畔(今梅江区三角镇三龙村),创办了一所安国小学,以崇先祖,以励后人,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惜于梅县机场两次建设中被拆除,至今未能恢复。
“当时学校的门联是‘安求实学、国重高才’,表达了对崇文重教、求真务实精神的追求,也是对侯氏始祖安国公的敬仰。”侯名扬说。
▶▷追古抚今
崇文重教深入骨髓
忠孝传家人才辈出
时间回到2016年9月,美国科学院院士侯一钊刚下飞机,就赶往祖籍地梅江区金山街道周溪村蓝塘侯屋,踏入祖父曾居住过的老屋,翻看侯氏族谱、与宗亲们聊天。
这是侯一钊50多年来首次归乡,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此次回乡,侯一钊主要是到嘉应学院进行讲学,把自己学习、研究路上的故事分享给大家。他直言这是对其先祖侯安国教育之志的一种传承。
“我父亲一直希望我能回乡讲学,将先祖的教育之志传承下去。”侯一钊说,回到家乡,侯一钊感触最深的是乡亲们对教育、对培养下一代的重视。当年他的父亲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未曾放弃学习,并一直要求后代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想办法接受教育。如今,侯一钊带出数十名博士生,在其研究领域上颇有建树。
“我们传承着祖宗的精神,在秀美的山林间,以勤劳和智慧,‘种’出清凉山侯家人的风采。”侯安国第二十五世孙、梅州市清凉山家家发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侯春梅说,在清凉山拐坑里,住着勤劳的侯家人,他们依托清凉山的优良环境,精心打造清凉山的茶叶品牌,让清凉山的茶香景美。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优秀的家族文化也孕育良好家风。从古至今,侯安国后裔都秉承“忠孝传家、诗书立训”的文化精神,历代人才辈出。
古时就科甲蝉联、耕读传家的梅州侯氏产生了进士2名、举人20名、贡生70名、秀才300多名,以及侯谨度、侯枢臣、侯国钧等多名良吏名宦。
在近现代,则涌现出了太平天国水军统帅、森王侯裕田,现代林业教育先驱、书法家侯过,国民党中将侯志明、侯梅、侯志磬,少将侯又生、侯声,外事活动家侯桐,羽毛球国家队原教练、世界冠军侯加昌,曾任新加坡国防部长侯永昌,武汉大学原校长侯杰昌,国际著名电影导演侯孝贤,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侯一钊等。
为了更好地将侯氏文化中的忠孝传家、诗书立训精神汇流到客家文化的长河中,侯氏族人不仅注重修缮族谱,更加重视祠堂这一载体,让老祖屋真正成为了精神家园。
在梅江区三角镇湾下村照壁下,有一座古朴而典雅的侯氏老祖屋,名为“衍生公祠”。侯氏族人细心维护公祠,除了张贴悬挂底蕴深厚的楹联、匾额之外,还将反映家族历史文化、乡村民风民情、优良家训格言布置在祠堂墙壁上,并配备了电子阅览室,巧妙地将传承宗族文化、客家文化和宣传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让祠堂成了道德文化的课堂。
2016年8月,衍生公祠被梅州市评选为首批“示范文化祠堂”。
梅州侯氏名人
侯过(1880年—1973年),梅江区城北上村人,书法家,诗人,中国近代林业先驱。2007年被列入广东历史文化名人。光绪三十一年留学日本,专攻林业。1923年回广东,历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院长达数十年。1950年8月出席全国科学工作者会议,应邀参加周恩来总理的宴请。是年,继任广东省参事室副主任、广东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文史馆馆长,当选为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广东省常委。
侯永昌(1923年—2007年),曾任新加坡国防部长、卫生部长,祖籍梅城十甲尾。年幼时跟随父亲到新加坡,在马来亚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先后担任教师和行政官员等民事服务职位将近30年。1960年,受委为建屋局第一任局长,过后也曾任新加坡发展银行主席,新加坡港务局主席。1979年他获选为波东巴西区议员,从此踏入政坛。侯永昌过后受委为国防部长和卫生部长。
侯杰昌(1937年—),曾任武汉大学校长,梅城西门人。空间物理学家,博士生导师,在电离层与电波传播关系的研究方面成果卓著,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年3月当选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同年9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侯加昌(1942年—),祖籍梅江区东郊蓝塘村,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三宝龙市,中国著名的羽毛球运动员、教练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健将。1960年入广东队,1972年入国家队。他创造了独具一格的快拉、快吊结合突击的打法以及技术全面、击球准确的特点,成为中国羽毛球队的领军人物。1979年起担任中国国家队教练。荣立国家一等功一次,先后十一次荣获国家体育运动卓越荣誉勋章与奖章,1986年获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颁发的卓越贡献奖。
侯孝贤(1947年—),出生于梅江区湾下村。中国台湾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金马电影学院发起人、院长。曾获得第30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奖、第2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第4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第60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第8届亚洲电影大奖终身成就奖、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侯一钊(1962年—),祖籍梅江区东郊蓝塘村,国际著名数学家、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15岁考上了华南工学院即华南理工大学的前身应用数学系。后来在美国留学深造,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位。现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应用数学系主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在流体力学、多尺度问题、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等方面有许多独创性成果。
家族轶事
梅州侯氏溯源诗
侯氏先辈有一首溯源诗,凡是侯姓人能背出这四句诗句,就被认为是同宗子侄。诗曰:
安国迁居始粤东,德升遗下世华荣。
居仁直学传惟吉,六世名珪万古隆。
据介绍,该诗嵌入梅州侯氏六代先祖的名字,即安国公传下的六代:儿子是德升公,德升公传下是世华公;居仁、直学公是第四世;惟吉公是第五世;六世名珪(号南波),也有诗句把名珪叫成南波,其实是指同一人,意即在几代祖先的功德庇佑下家族万古兴隆。
据侯氏族人口述,在广州花都等地有好几万人是安国公的后裔,以前有这样一种现象,凡是侯姓人到广州的侯屋,能背出这四句诗句,就会相认“自家人”而得到热情招待。
赌出来的一份家产
在梅州繁华热闹的江北老城,东门外的不远处,曾有一口大塘,世称“东门塘”,也叫“象棋塘”,这里有一个故事,涉及到侯家人一处赌出来的家产。
话说旧时,嘉应州城的东门附近有姓饶、姓侯两位棋友,痴迷于棋盘博弈,几乎天天要拼杀几场。一日,棋局摆在侯家,饶友忽言:“日日这般下法似觉无趣,不如下个赌注助助兴,更具挑战?”并先一举押上自己的祖业——东门塘。侯友拿不出与东门塘近值的东西作注,饶友趁机说:“如若没有其他可押,老婆也可拿来下注的。”侯友被激怒,决定应战。
两人竭尽心力,绞尽脑汁,生怕走错一步,每一步棋就都需深思熟虑,于是这一盘棋下了两天两夜,仍未分胜负。到第三天上午,侯友陷入危境,苦思无策。这时,侯妻在后房高声支使儿子:“福古佬,日头都半天高了,还不把牛赶过梅江食草!”侯友心想:自家并未养牛,何来赶过梅江?莫非贤妻以牛指马,在提醒我?侯友顺着这思路一想,果然飞马过河,继而推进两步,锁定胜局。饶友就这样赔出一口东门塘。一局棋赌了一口塘的故事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从此东门塘声名远扬,因而人们又称它为“象棋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