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船”的比喻,看清世界经济大势

来源:玉渊谭天

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再次在世界经济论坛发表演讲。这篇演讲,意味深远。

一个“船”的比喻,讲清了全球面临的风浪:

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

过去一年,阻碍全球经济的疫情阴霾不仅没有散去,反而更加严重。

相比以往,一些预料之外的难题更加凸显了全球经济流动之难。去年年初,“长赐”号在苏伊士运河搁浅,成了全球贸易大动脉里的血栓,也预示了全球供应链的压力。

不过,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估计,2021年全球世界商品贸易将增长22.4%,甚至高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

困局与变局,对应的是2021年世界经济的AB面。在矛盾中发展的世界经济,最终走向了何处?

回答这个问题,谭主也想从一艘船的故事说起。

从“船”的比喻,看清世界经济大势

这是航运大数据公司亿海蓝提供的2021年第四季度亚欧航线热力图。

从“船”的比喻,看清世界经济大势

2021年第四季度亚欧航线热力图

亚欧航线全线标红足以说明热力值有多高,而去年发生在这条航线上的船的故事也跌宕起伏。

谭主首先找到了一位对这条航线再熟悉不过的人,李亮。

李亮是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天蝎座”号上的大副,而“天蝎座”号的行驶航线与热力图上的红线非常相似。

从“船”的比喻,看清世界经济大势

“天蝎座”号航线图

李亮过去这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海上度过的。

“我们跑欧洲线的船从以前13000个集装箱的载量增加到现在的20000箱,每次都满载出发。这一年,海运也变得异常繁忙。”

“天蝎座”号所属的中远海运,综合运力排名世界第一。

这些,其实是“天蝎座”号2021年经历的B面。A面,是危机

要知道,中远海运在2021年赶上了苏伊士运河历史上最严重的货轮搁浅断航事故,是当时受影响最大的三家海运公司之一。

包括“天蝎座”号在内的8艘中远海运货轮,在这条世界贸易的大动脉上等待了4天。

遇上这次大堵塞,是在李亮2021年第二次出海时。

当时摆在李亮面前的只有两个不算好的备选——要么额外支付48万美元的燃料费用,绕道好望角,多花10多天的船期;要么原地等待,可这么做,李亮当时也不知道船上的物资能不能撑得到通航。

和“天蝎座”号境况一样的船,当时还有422艘。它们承载着2600万吨的货物,辐射世界各地,却都挤在苏伊士运河上动弹不得。

这一堵,全球22%的集装箱、13%的全球贸易被按下暂停键。苏伊士运河每中断一小时,损失就会增长超过4亿美元;每中断一周,全球贸易增长就减少0.2个至0.4个百分点……

全球海运和贸易,双双被扼住了咽喉。一切仿佛回到疫情暴发初期,停航停港停运,这也无限放大了全球供应链紧张的问题。

从“船”的比喻,看清世界经济大势

苏伊士运河拥堵一度让全球陷入恐慌,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评论称停航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不过,到2021年年底再回望,苏伊士运河却迎来了拥堵后的B面,其营业额在这一年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达到63亿美元,比2020年还增长了12.8%。

海运公司、苏伊士运河,在年初经历了全球贸易的大阻塞,在年尾却迎来了全球经济流动带来的红利。世界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一次偶然事件更让我们看清了必然的大势。

全球联通的重要性也从未如此凸显。

随着苏伊士运河的疏通,2021年,全球重新开启了连接彼此的航道,也开启了后疫情时代国际货运的“新航海时代”

到了2021年7月,全球贸易中有超过80%的货物通过海运完成,而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中,海运完成的比例更是达到了94.8%。

与之对应的,正是2021年全球贸易超过20%的正增长。

流动起来的一条船,疏通了货物全球流动的通路。

从“船”的比喻,看清世界经济大势

这两幅图,是疫情前后跨太平洋航线的热力对比图。

从“船”的比喻,看清世界经济大势

2019年与2021年第四季度跨太平洋航线热力对比图

观察这组对比图,可以分两层。

第一层,红色整体在加密。得益于一艘艘船,全球经济在疫情之下不仅没有断裂,反而连接成了更加紧密的一条条线。

理解这个连接,谭主找到了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职的朱民。

任职期间,朱民做过一个很大的研究,叫世界的关联性。具体就是看这个世界是怎么连起来的,除了贸易的连接,还有服务的连接、人的连接、知识的连接、资本的连接以及信息的连接。

这些连接加起来,使得“天蝎座”号所行驶的全球化网络,增加了不少的韧性和弹性

从“天蝎座”号的经停路线来看,新加坡港2021年前五个月的集装箱吞吐量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6%,与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9%。

而荷兰鹿特丹港更是保持100%正常运行,2021年前6个月,货物总吞吐量达2.316亿吨,同比增长5.8%。

将这些港口连起来看,又会得到另一幅图景。

“天蝎座”号上运载过的汽车是中国2021年出口增幅超过100%的产品。

而就是汽车这一产品,不少技术在德国进行研发,然后在中国生产加工,进而又在新加坡进行销售。

船所到之处,交织出的正是世界经济的一条条大动脉。

动力助其前行,阻力促其强大。强势反弹的背后是经济全球化新的动力之源。

第二层,放大热力图最左端那个越来越红的区域会发现,中国和东南亚的航线变得更加密集了。

相对应地,中国与东南亚区域船舶活动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也是在这一年,中国成为了东盟全球最大的贸易伙伴。

从“船”的比喻,看清世界经济大势

2019年与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与东南亚航线热力对比图

“通”是结果,“联”是路径,而路径的两端,则是全球分工与产业互补。中国与东盟这对近邻,尤为典型。

再拿汽车制造来说,几年前,中国国产汽车品牌吉利收购了濒临破产的马来西亚宝腾汽车。现如今,宝腾汽车已经连续三年突破10万销量。

要知道马来西亚的总人口才3200多万人,而宝腾每月销量就达到上万的数量级,除了马来西亚市场,宝腾还辐射到周边国家,例如泰国和菲律宾。

刚刚生效两周多的RCEP,是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又一次升级,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区域的网络正在变得更加自由而畅通。

专门研究全球经济价值链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刘洪钟告诉谭主:

“全球价值链的安全并非在于价值链回流有多快,新的生产商出现有多迅速,而是在于能否使与合作伙伴的贸易更加自由和更加便捷。在世界各国产业已经深度融合的今天,即使是最大的经济体也不具备自给自足,生产所有关键零部件、精密材料和掌握技术诀窍的能力。”

与RCEP的聚合效应相反的,是太平洋上一些国家搞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妄图自给自足,还对许多产品加征关税,堵塞货物流动,试图推动产业链回流。

然而中美之间红色热力图的加深,就是对“逆流”最好的回应。

根据中远海运提供的数据,2021年全年,中国对美出口集装箱货量创纪录,较2020年同比增长了13.9%,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了17.5%。

与之对应的是,2021年,中美贸易额同比增长了28.7%,激增至7556.45亿美元。要知道2018年贸易战开始,中美贸易额就已经达到了6335.2亿美元。

显然,任何“小院高墙”都拦不住全球化,任何“小圈子”也框不住全球化。

从“船”的比喻,看清世界经济大势

一艘艘船、一个个港口之间,连点成线,绘制出观察全球经济的切面。

下面三张图,呈现的是过去三年全球航线热力图始终不变的一个切面。热力图上最红的区域,始终都是中国沿海港口

从“船”的比喻,看清世界经济大势

2019年、2020年与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沿海港口航线热力对比图

中国,一直是疫情之下畅通全球经济流动的重要动力源。

过去三年里,最大的变量始终是疫情。

因为疫情,美国第一大港洛杉矶港,平均等泊时间达到25天,港外等泊船舶数量超过100艘;欧洲地区主要港口由于劳工不足、港口能力限制等,码头作业效率大幅下滑,等泊时间普遍在2-3周。

太平洋彼岸停滞的航船与集装箱,在“换血能力”强劲的中国没有出现。

上海、宁波舟山等国际大港,在疫情、极端天气等多重挑战下,常态等泊时间仅2-3天。

“中国港口数字化程度高,在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等中国重要港口都能看到好多无人驾驶的运输卡车,卸货吊臂也全自动化,而像这样数字化程度高的港口,在中国已经很普遍了。”

和谭主说起中国港口,长年专注船舶产业综合研究的江苏科技大学深蓝研究院的陶永宏院长说了一句“非常了不起”

集装箱的数据更加直观:

在亚洲港口吊运一个集装箱平均需要27秒,在北美却需要76秒;东北亚船只锚地卸货时间是两个小时,北美则是24个小时。

这组数据也成了中国促进全球循环畅通的底气:港口周转快得益于拥有最新的港口技术和基础设施,能容纳最大集装箱船,这又会吸引更多船舶泊港。

中国港口周边航线的热力图,红得恰如其分。

“换血”的基础是“造血”。

疫情之下,越南、印度等传统的制造业出口国不得不持续停工停产,全世界都寄希望于有着最完整产业链的中国。

世界工厂永不眠。

2021年,中国外贸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外贸增量达到了1.4万亿美元,理解这个增量背后的意义,可以看看过去9年(2012-2020年)中国外贸的增量之和——6915亿美元。

2021年1年的出口增量超过去9年增量之和。

数据一骑绝尘背后,是中国有物可造,有力可造。除了出口较多的机电产品、手机、汽车外,甚至连辅助全世界进出口的工具——船,大多也是中国制造的。

这几天,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了造船业三大指标,三个全球第一,依旧属于中国。

中国仅在1-11月的造船完工量就达到了3588万载重吨,占世界的45.5%。

还记得前面说的“天蝎座”号吗?这艘船,能耗水平远低于市场上同级别集装箱船,能效指数低于基准值50%左右,甚至满足十年之后的国际排放标准。

中国,正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天蝎座”号们,是中国制造业门类齐全的样本,更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绿色、创新的标签。高质量发展也正在与中国的内外循环相互成就。

制造给了中国“卖全球”的动力源,中国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和经济实力也让中国出现了“买全球”的转向。

2021年,中国进出口规模突破六万亿的历史纪录里也有进口的功勋章。

现任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告诉谭主:

“人均GDP已经达到1.2万美元的中国正在走向高收入阶段,有4亿中产阶级人口,需求旺盛,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举办进口博览会的国家就是明证。”

中国,成为了全球不确定浪潮中的引航者,也为全球各国组成的“巨舰”提供了信标。

面对风云变幻,“巨舰”更需坚定航向,风雨同舟。

五年之前,中国最高领导人作为“最重磅嘉宾”首次出现在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的演讲台上,向全世界传递了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和坚定支持。

当时,习近平主席跟台下的听众打了个比方:不能一遇到风浪就退回到港湾中去,那是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的。

五年之后,习近平主席作为首位发言嘉宾回到了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发出了一句穿透历史的论断:

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大江奔腾向海,总会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挡不了大江东去。

从“船”的比喻,看清世界经济大势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