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经研究」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银行绿色债券业务发展研究

​本文章为WEFore原创。

「世经研究」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银行绿色债券业务发展研究

一、案例背景:气候债券迎发展契机

2020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之年。全球都在关注国家、区域和机构参与者履行对《巴黎协定》承诺的进展,包括绿色金融的发展。欧盟正在加速推进其“绿色协议”,推动可持续金融框架的落地,中国也在继续采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为促进中国银行业气候投融资的发展,我国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和相关的金融管理和监管部门,不断协调合作,为银行业发展气候投融资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我国监管机构在应对环境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促进了绿色资本流动也随之加快。

银行业机构方面,为实现我国2030年左右的碳排放达峰目标,亟需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气候投融资支持,以满足我国每年超过3万亿的气候资金需求。我国商业银行参与气候投融资的实践包括与国际机构、政府基金和地方政府等进行创新合作,并开展一系列碳金融产品创新。

其中,绿色债券作为绿色金融市场的主力绿色产品,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我国在全国范围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启动,我国气候债券将迎来快速发展契机,并将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绿色债券允许公司为低碳和气候友好项目筹集资金,为气候变化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解决方案,同时为公司带来了更好的结果。绿色债券不仅可为公司提供更好的资产和股权回报,绿色债券还实现了更好环境成果的预期目标:发行绿色债券的公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显着减少,环境评级也有所提高。因此,气候债券满足了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发行者融资和债券持有者投资等多方需求,未来我国推出气候融资债券将成为低碳经济融资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案例引入:国开行发布首单“应对气候变化”专题绿色金融债券

2020年8月,多家银行纷纷发售国开行“应对气候变化”绿色金融债,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该绿色金融债券是国家开发银行2020年7月29日在上海成功通过多市场发行3年期100亿元首单“应对气候变化”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此举为我国首次试点多市场同时发行一只债券,将创新驱动债市的联通和开放,有效助力上海金融中心建设。

一直以来,开行不断紧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坚持深耕债券市场,在债市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在人民银行、证监会等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与市场成员携手推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融合,推进债市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三、产品解析:多市场同发“应对气候变化”专题绿色金融债券

(一)产品介绍

本次债券发行期为3年,发行面值100亿元,发行利率2.4984%,所募集资金将用于低碳运输等绿色项目,减缓和抑制气候变化,降低污染物排放,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项目预计年节约标准煤约41.3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1.2万吨,有效减缓和抑制气候变化,降低污染物排放。同时,可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构建长三角城镇化地区综合交通网,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世经研究」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银行绿色债券业务发展研究

(二)产品特点

1、募集资金用途

该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将依据适用法律和监管部门的批准,专项用于环保、节能、污染防治、林业开发、清洁交通等支持环境改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项目投放,推动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并不断巩固开发性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引领和主力地位。

2、债券通助力多市场同发专题绿债

本次发行贯通境内外,跨越银行间、交易所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获得全球投资人踊跃认购。其中,通过上海清算所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50亿元,认购倍数达15.52倍,投资人包括:浦发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东方证券等;通过上交所、深交所在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20亿元,合计认购倍数达2.70倍,投资人包括:东方证券、中信证券、国开证券、郑州银行、工商银行等。各金融承办机构通过中央结算公司,在柜面及电子渠道面向公众零售规模达30亿元,覆盖全国上万个网点,通过“无接触便民理财”方式,有效推广社会责任投资意识。

境外方面,以工银欧洲、工银亚洲、工银迪拜、工银新加坡、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农银香港、中国银行、交银香港、光大银行香港分行、浦发银行新加坡分行、东方汇理、瑞穗银行等机构为代表的跨境协调人,积极协调境外投资人认购,境外订单量超过40亿元,体现了全球金融机构对我国债券市场和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新投资理念的认可。

四、产品创新:极具特色创新优势

应对气候变化是绿色发展的重要部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深度参与并提供气候投融资支持,持续推进绿色债券品种创新,以绿色金融支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助力国家绿色低碳转型。

「世经研究」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银行绿色债券业务发展研究

(一)国开行首次试点多市场同发

国开行以同一只债多市场同发,探索金融产品互联互通实践。在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上交所、深交所、澳门金管局、债券通公司等支持下,国开行携手上清所、中央结算、中国结算、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等债市登记托管基础设施机构,在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首次同时发行一只债券,采用同一债券代码、同一跨市场主承销团,形成同一价格。债市登记托管基础设施机构共同试点推动不同市场同时开展分销,面向最广泛投资群体,为我国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的探索提供产品支持,并推动了标准债券远期实物交割业务进展。

(二)气候债券首次亮相柜台市场

以绿色新专题引导社会公众关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本次国开行为首单在境内发行的获气候债券标准认证的利率债,不仅遵循人民银行绿色债券标准,还获得了安永和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双认证,兼顾绿色债券原则、社会债券原则和气候债券原则。此外,柜台债承办机构将通过其营业网点和电子渠道,向社会公众零售本次发行的债券,这也是气候债券首次亮相柜台市场,可有效推广社会责任投资意识。

(三)丰富绿色金融债券体系

此次国开行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所募集的资金将大力支持清洁交通、清洁能源、污染防治等绿色产业项目,大力增加开发银行绿色信贷特别是中长期绿色信贷的有效供给,推动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同时创新推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债券市场要素自由顺畅流动,助力绿色金融发展。

(四)聘请跨境协调人,推进债市对外开放

此次国开行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有效助力金融开放,拓展方便全球投资的多元化渠道。在全球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新投资理念指引下,为方便更多国际投资人参与到我国绿色金融中,国开行聘请跨境协调人,协同完成发行工作。同时,此次发行信息将在卢森堡证券交易所等同时发布,方便境外投资人及时了解,推进债市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

五、案例指引:商业银行气候债券业务发展指引

(一)建立气候投融资体制机制

商业银行应加强气候投融资体制机制建设,为大力发行气候债券提供保障。商业银行可以考虑从考核评价、资源配置等方面建立绿色金融和气候投融资业务约束激励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可以给予气候投融资差异化的业务资源、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等,以及配置专门的团队和人员发展气候投融资及绿色金融。其次,持续加强能力建设。商业银行要不断加强气候投融资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具备气候投融资专业素养的队伍,并持续加强能力建设,以促进气候债券的快速发展。

(二)加大与政府的合作

商业银行积极与地方政府展开合作,积极了解地方政府低碳发展相关政策,推动地方气候债券方案的制定或是试点的申请,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开展气候投融资项目,支持地方政府设立气候友好型产业绿色债券、项目专项债券,为绿色、清洁项目提供支持,或建立气候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协助地方建设完善绿色金融和气候债券基础设施等工作。

(三)加快应对气候变化的银行产品创新

发行绿色债券主要是为具有积极环境效益或气候变化效益的项目提供资金。商业银行应积持续进行气候债券产品与服务创新。一是根据债券细分产品特点,开展气候债券产品与服务创新。比如ABS、ABN等气候债券产品的创新。二是根据绿色战略发展领域或绿色产业领域创新。如针对碳市场,积极开展碳债券。三是将气候债券与普惠金融相融合。可以通过创新发行模式,将气候债券与绿色农林、绿色出行和支持小微相结合,实现气候债券与普惠金融的相互促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