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电逆势扩产成熟产能背后

来源:内容来自今周刊,谢谢。

22年来没有在新加坡扩建新产能的联电,为何在外界看衰半导体后市之际,逆势投资?

这家4年前宣布放弃先进制程、不再跟同业竞逐资本游戏的晶圆代工厂,究竟在盘算什么?

5月23日,「晶圆二哥」联电宣布以9.5亿新台币,租用新加坡1块11多万平方公尺的土地,用以在该国兴建新厂;这个总投资高达50亿美元、换算新台币逾1450亿元的新厂房,预计2024年底进入量产,首期月产能将达3万片。

这是联电暌违22年来,再度于新加坡兴建晶圆厂,然而,这个打破过去保守扩产的策略,却在此时此刻,未能掀起太多资本市场的激情。

4月底,富邦投顾以消费性电子需求衰退为由,并指出成熟制程极易受「终端需求疲弱干扰」,看坏联电明年的营运展望。无独有偶,元富投顾也表示,联电今年年增率逐季下滑的营收,意味景气循环的高峰已过、反转将至。

针对这个看似逆势而为的举措,联电财务长刘启东先是向《今周刊》表示,目前半导体景气即使不如先前「这么紧」,但公司营运仍能维持成长态势。

至于为何在台湾的南科厂已大举扩产之际,还要加码新加坡?他则说,「这是一个(生产据点)分散风险的考量。」因为,「客户是会希望(生产据点)有一点分散的。」

刘启东的回应、联电新厂址的所在地,其实揭露了该公司两个盘算,即:靠近市场的短链经济,以及地缘政治下的扩产学。

短链经济的盘算IDM厂聚集就近争取订单

先论第一点。其实,新加坡早在1968年,就吸引当年全球最大半导体公司「国家半导体」建厂,后续英飞凌、意法、飞利浦、飞兆半导体也前进设厂,台积电在该国亦有一座与恩智浦(NXP)合资的厂房;星国本土业者更在1987年成立「特许半导体」,一度跻身全球晶圆代工第三大厂。

尽管2010年后,特许半导体遭并购、台湾晶圆代工产业也攀到亚洲第一,在80、90年代蓬勃一时的新加坡半导体产业,看似明日黄花,但时至今日,该国依旧有英飞凌、意法等IDM(垂直整合制造)业者座落,当这些业者的车用芯片迄今仍供不应求、必须部分委外代工的情况下,联电的新加坡新厂,将有着「近水楼台」、就近客户争取订单之便。

「新加坡有很多欧洲的IDM厂,这对于台湾的晶圆代工厂会有吸引力。」前外资分析师、现任香港聚芯资本管理合伙人陈慧明指出。

地缘政治的盘算分散产能避台海局势风险

联电的第二个盘算,则是地缘政治,这还包括两个层次,首先是新加坡半导体聚落,宛如「半导体业的瑞士」般、中立于中美对峙之外。

资策会资深产业分析师郑凯安指出,如今全球半导体产业已逐步发展成美国、中国、欧洲三大势力,相较于各阵营间的壁垒分明,新加坡所处的东南亚供应链,对于美、中、欧三方都能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事实上,若把整个东南亚,包括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归纳进来,该区域广纳上游材料如硅晶圆厂、中游的晶圆制造厂,到下游的封装测试厂,确实是远离美中对峙的喧嚣外,另一个完整的半导体聚落。

这带出地缘政治的第二个层次:即中美贸易战以来,品牌业者要求组装厂、零组件厂必须在两岸之外,要有第三生产地的趋势,已然延烧到晶圆代工业。

资深半导体观察家、微驱科技总经理吴金荣指出,过去,晶圆代工业鲜少产能不足,客户不太需要顾虑生产地的问题;然而,2020年以来,不仅产能供不应求,还发生乌克兰战事,让客户前所未有地重视生产上的风险分散。

身兼联电发言人的刘启东也不讳言,在新加坡设厂,确实有着分散风险、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的考量;而对于客户而言,联电将产能分散在中国台湾、中国大陆、日本、新加坡等国,「新加坡厂区扩产,经济效益也比较大。」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3062内容,欢迎关注。

晶圆|集成电路|设备|汽车芯片|存储|台积电|AI|封装

联电逆势扩产成熟产能背后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