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商铺之门
院后街4号大门
督城隍庙的大门是拱券石门,全部用大青砖和石块砌成,没有木梁,是罕见的无梁门(济南市无梁门只有两座,另一座是白衣庵)。在山门的门楣正上方镶嵌着一块石匾,透过剥落的泥封,可以隐约看到“督城隍”3个字。在山门的墙壁上,挂有济南市人民政府1979年立的牌子,标明督城隍庙为济南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督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历经600年风雨,现在北侧的大殿遗址已被拆除建房,只有山门、前殿和的倒塌戏台尚存,成为济南少数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隍庙,由于济南是巡抚、府、县三级治所在,故建有督城隍庙、府城隍庙、县城隍庙,督城隍庙为最大。
后宰门街56号大门
这是典型的“金柱大门”,黑色门板,上面钉有32颗大铜钉。红色门柱,下设圆形柱石。一尺余门槛,老青砖垒墙,严丝合缝。房檐全部彩绘,地面用大青石铺地,气派异常。此门院内有4课合抱粗梧桐树,旁边有“老街巷菜馆”和一酒吧,颇具特色。后宰门街是一处风水宝地,附近有百花洲、曲水亭街、珍池、珍珠泉等景观。以前,珍珠泉水流入后宰门街东头的珍池,珍池水又从后宰门街南侧的民居中穿墙越户,注入西头的曲水亭街的溪流中。溪水清澈,居民可吃用,街上居民在此洗衣服、洗菜,小孩子在溪流中捉鱼摸虾。后来水少了,人们便在溪流上盖起了房子。在街上44号院东墙角后尚有一处未填死的“小沟”,居民家中的床下面就是小溪,溪多宽,床就有多宽。
田家公馆月亮门
济南市后宰门街现存最好的老建筑当属位于86号的“田家公馆”。这一院落建于清末,精巧别致。经调查,宅子原主人姓田,是个富甲一方的盐商。据附近居民讲,现存的过道门前面,原有高大的假山,上书“城市山林”,现在看到的坐东朝西的院子原是后院。高约三米的月亮门外方内圆,有着天方地圆的喻意,也是“圆形方孔”钱的变形。院子虽大,进门却没有影壁,一座精致的假山“代行”了影壁的功能。假山北侧是一道过门,磨砖对缝的工艺极为考究;门内为四合院,正房北屋还保留着原貌,深蓝色干搓瓦铺顶,蝎子尾形的花脊,特别是正屋前脸的木棂门窗和雕花装板,保存十分完整,在济南现存古建筑中已很少见。假山南面,又是一座独立的小院,内院西屋为二层阁楼,据说,在过去这是女孩子住的绣楼。
小家碧玉之门
小兴隆街14号大门
此门为“随墙门”,是典型的普通民居大门。大门为传统黑色,旁边老青砖砌墙,门槛约一尺余,基石巨大。因年久失修,整个大门较为破败,上面杂草丛生,生机盎然。门上是两个倒写的“福”字,让老门又添加了一份韵味。院内房屋亦较老旧,现有四户人家居住。此门紧靠曲水亭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时常拎着水桶,在这附近的泉眼打水,泡茶,夏天还会来到王府池子游泳。小兴隆街的东侧即是芙蓉街,南侧便是泉城广场,吃喝玩乐处处方便。
小兴隆街20号大门
此门整洁干净,大号青砖砌墙,门槛高高,黑色大门锃亮,两面大青石做基础年限在百年以上。青砖在我国拥有特殊的意义,是富贵的象征,在过去,有钱人家才用青砖建房。这幅青砖贴图中的建筑将我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古色古香的建筑让人看了情难自禁,不自觉的沉浸在浩瀚历史的海洋中,感受着我国伟大历史中的点点滴滴。围墙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在现代私人家居建筑中,围墙已经很少使用,而古时,一道青砖围墙就隔开了贫穷与富贵。青砖贴图中复古味十足的青砖围墙,与围墙内的建筑完美搭配,重现了古代建筑的精髓。院内住户为李氏两兄弟,家庭和睦。
院后街4号大门
此为典型的如意门,青石打底,青砖砌墙,黑色大门,红色门联上还有那个时代的痕迹“举国战四化 万众争朝夕”,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大门的上面还有精美的雕刻,走进大门,正对的为一影壁,影壁上还有仙鹤图,虽锈迹斑斑,仍难掩昔日盛况。如意门的基本做法是在前檐柱间砌墙,在墙上居中部位留一个尺寸适中的门洞。门洞内安装门框、门槛、门扇以及抱鼓石等构件。如意门洞的左右上角,有两组挑出的砖制构件,砍磨雕凿称如意形象(一称“象鼻枭”)。
泉水与酒肆之门
王府池子9号张家大院
张家大院原有大门为黑漆门板,有雌雄二狮威列两边,旁边有上马石、落轿处。门楼顶则覆有小灰瓦,小瓦花脊两端蝎子尾高高翘起,建筑结构十分灵巧;院里的通道全部是青石板铺道;院内设有石碾、石磨、石槽、水井等,属于前院后厅结构,东西南排列五组院落,所有建筑均为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内部结构为四梁八柱。目前还保留着清末民初建筑的只有中院北屋和东屋两处。院套院式结构,后院有一棵约100多年的石榴树,一百年海棠,枝叶茂密。相传此门原住户张氏先祖当年武功超群,曾是“大明德王驾前带刀指挥”。1668年张氏家族的先人张国泰购置了以王府池子南北河中心为界向北至起风桥,西以河中心为界向东至魏家胡同,世代居住至今已有340余年。
王府池子23号大门
此门为传统黑色的“如意门”,两级台阶,灰砖砌墙,门槛较高,一米高大石做基础,应为济南传统人家民居。院内房屋保存较为完好,现住有三四户人家。其中有一处西向房屋颇有意味,此房所用墙砖为文革时期烧制,烧制材料为当时大炼钢铁的炉渣,因为粗制滥造,很多已经腐烂。此院出门左拐就是著名的王府池子,即濯缨泉,此泉泉水长流,积成大池,一年四季常有人在此游泳。王府池子南北三十余米长、东西二十余米宽,水面六百余平方米,南侧是人们赏泉的地方,树有石碑一座,上写“濯缨泉”,另有凉亭一座。东西两侧是民房的背面,西侧高些,东侧低些,两间房都是青石到顶,下半截浸在水中,想来屋里应该特别潮湿。
金菊巷1号燕喜堂老宅
此门高大雄伟,明显高于周围民居。上面砖雕精美,门板上方挂有一个“燕喜堂”牌匾,相传为诗人臧克家手书。这里便是是最著名的济南四大鲁菜馆之一——燕喜堂老宅。大门的入口处放了四个拴马桩,在院内还专门用青瓦装饰了景观,铺了木质的步道,保留了老屋的感觉。燕喜堂饭庄始于1932年3月,时值南燕北归时节,故得此雅号。创始人赵子俊,集资3000元在芙蓉街开此饭庄,当时共有18间营业室,同时可容纳200人就餐。因赵子俊科班出身,他对菜品质量和特色的要求很高。炉灶掌门人侯庆甫、梁继祥在烹饪技艺上追求典型老济南风味,时称“历下风味”,以清汤和奶汤制做的特色鲁菜著称齐鲁大地,开业一年便成为济南“三甲”。
圣人与豪商之门
明湖路248号文庙
济南府学文庙坐落于明湖路248号,南接芙蓉街,北依大明湖,建筑群布局严整、规模宏大,是济南重要历史文化遗存。济南府学文庙创建于宋熙宁(公元1068-1077年)年间,元末倾塌,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建。到了清代,也多次对文庙进行修整,但基本保持了明朝文庙的规模和建筑布局。到民国时期,不同规模增建、重修达三十余次。建筑群坐北朝南,布局严整,规模宏大。主要建筑有大成门、棂星门、泮池、大成殿、明伦堂和尊经阁等。文庙的格局从南到北,依次为南门、中规中矩亭、棂星门、大小泮池、屏门、戟门(俗称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廊庑、明伦堂、尊经阁等主要建筑。
芙蓉街38号关帝庙
关帝庙大门富丽堂皇,彩绘描金。这座关帝庙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距今已有110年历史,是当时济南“庙市合一”的典型代表。2009年,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建关帝庙的南北厢房,并对东大殿及大门进行粉刷、彩绘,百年关帝庙重现昔日风采。位于后宰门街东首路北,始建于宋代,初名汉寿亭侯庙,后改称关岳庙、关帝庙,是济南规模最大、建筑最早的关帝庙。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嘉庆十五年(1810年),该关帝庙曾三次重修,清末被济南府巡警总局占用,民国时期则在此设山东国术馆。
芙蓉街53号大门
此门位于芙蓉街53号,黑色门板,红色门框,门框上方为拱圈形状,这是典型的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大门。像这样的大门在芙蓉街上有很多。芙蓉街现存古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整条街长约500米,宽不过4米,到19世纪中叶,已成为济南府繁华毓秀之地。著名的瑞蚨祥布店,清朝同治年间济南第一家眼镜店“一珊号”,最大的百货商店“文升行”,著名教育家鞠思敏、王祝晨等人开办的教育图书社等,均曾在芙蓉街落户。现在的芙蓉街可谓九州美食皆汇于此。古色古香的老济南家常菜馆既具东方古韵,又兼有西洋建筑之美,别具特色;陕西秦镇大米面皮馆,兵俑门前而立,八面威风;芙蓉居酒馆更是一袭国色,质朴幽雅;台湾风味、新疆特色、云南风情……林林总总,醇香诱人。
芙蓉街89号
此处位于泉城著名老街芙蓉街上。门上四个大字“分子车间”,“分子车间”为一家创意设计公司,这四个字是很有个性地反着写的。外面看过去,这是一处安静的小院,里外两进的拱形门洞,灰砖青瓦的二层小楼,两侧的楼梯和屋檐,都透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南侧一楼的厢房,是一家加工榴莲酥的小作坊,一进院门,一股榴莲的味道扑鼻而来。着另一侧逼仄的楼梯走上二楼,路过住户自行搭建的小厨房,有“服装加工”的手写招牌,推门进去,是一间小小的服装加工作坊。服装作坊主人张宁是这座院子的老住户,在院里住了近30年。他告诉记者,这座院子是清代的建筑,据说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解放后一直是济南服装三厂的一处生产车间。服装厂停产后就闲置下来。随着芙蓉街繁华,这里也就出租给了做生意的业户。
泉城路高家当铺大门
高家当铺位于泉城路和省府前街交汇处。房屋高大,正脊飞翘,共6进院落。单从建筑角度讲,高家当铺的建筑相当高档,这处典型的清代三进院内,扇墙全部采用干摆砖,房子的每处雀替都各不相同。“高家当铺”是原清末民初的著名商铺,为章丘西关高家所开,泉城路2003年改造后,这里是唯一保留下来的清代建筑,当时改头换面,变成了古玩城,现有四个自然院,各院相通,院内建筑灰砖青瓦,古色古香,设有严密的安全监控系统,并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为经营业户服务。
高官显贵之门
“泰运昌辰”旧址
此门在鞭指巷南头的东侧。大门结构与众不同,宅门和墙体很高,石质拱券形的临街门楼坐东朝西,上有砖砌女儿墙,正中镶嵌着一块刻有“泰运昌辰”四个大字的石匾,为近代书画家胡柏年于1922年3月所书,门楼顶覆小灰瓦、花脊。内院为四合院,迎门是一座影壁墙,原有二进门,现已被拆除。院内北屋为一座二层楼房,上下共 10间,东西厢房各3间,均为砖石结构,木质梁架。门窗均为砖砌拱券形,上砌砖芽。房屋均为小灰瓦覆顶,花脊。 “泰运昌辰”旧址的北楼是老城区内为数不多的二层五开间的楼房,门楼门洞采用了西方的券柱式结构,为老城区内唯一一处,特别是整个院落小巧别致,建筑规整,保存完好,是济南现存较少的民国时期建造的西洋风格和中国传统四合院风格完美结合的建筑。
杜福庄胡琴铺大门
鞭指巷31-1号。此为百年老字号,现主人为五十岁的杜文源,从祖上学得一手制作胡琴(包括京胡和二胡)绝技,独步齐鲁,现已经申请非遗。过路人谁也不会意识到它竟是个传承三代的百年老铺,像这样以家族成员为主的传统手工作坊在济南市的乐器行中已是绝无仅有。就是这间老铺,近百年间却吸引了天南海北的胡琴“发烧友”们的频频光顾,既有方荣翔的琴师,又有新加坡等地的海外友人。鞭指巷保留了很大一部分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四合院建筑,这条街清代主要是居住区,大部分住户为官僚、富商,民国时有少部分旅店、布店、钟表店、钱庄等。
陈冕状元府南门
此门为陈冕状元府南门,门前有三级台阶,朱红色大门,配有朱红色门柱,门柱石和房檐下皆有砖雕,较为精美,整个门宽约1.5米,规整有序,保存完好,但比相邻的9号院大门低一个档次,是典型的“蛮子们”。11号院由两个四合院组成,结构与同为状元府的9号院大体相同,建筑规格略小,裂缝的石阶、影壁、新整修的筒瓦、细长的正厅,到处都是葡萄树、石榴树、大槐树、香椿树。已经裂缝的石阶、屋檐处新换的大瓦、摸上去凉丝丝的青砖处处都透着一股书香门第的气息。当年,状元府是由20个古朴典雅的四合院和一个南花园组成,东起鞭指巷,西至西熨斗隅巷,南至将军庙街。近百年来,状元府的大部分建筑已经被拆除,今日的状元府仅存9号和11号两个大杂院。
陈冕状元府北门
9号院大门为砖木石结构,门前有三级台阶,门板为朱红色,配有朱红色门柱,上下部皆有砖雕,青瓦覆顶,屋檐飞起,是典型的“朝天笏”造型,整个门宽约1.5米,规整有序,保存完好,是典型的“金柱大门”。进入9号大院,一个小四合院映入眼帘,这里现在是济南市第一印染厂的宿舍,曾经住过17户人家,是个典型的大杂院,院内地面高低不平、各式小房见缝插针地排列在院落之内,也只有从高门槛、金柱大门、门枕石等印痕中才能想象到这里过去的辉煌。这个四合院与大门的方位相对,正屋为五开间、前出厦的西屋,南、北屋为略矮的厢房。绕过西屋南侧的狭窄过道,又转入一个小四合院。墙根的一口古井就是当年的状元井,当年状元府的人就饮用这个井里的水。
军旅文人之门
孙家门楼
在双忠祠街上,21号院子非常抢眼,高大的门楼是这一片最气派的建筑,济南民居中形制最高的金柱大门。朱红色大门,金色门柱,老青砖砌墙,门柱石和屋檐下的雕刻异常精美。住在这里的老人说,这里以前是国民党一位孙姓旅长的宅子,门楼是济南民居中形制最高的金柱大门,门上的浮雕和花纹是济南传统民居门楼中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砖雕之一。除了门楼以外,让居民们非常自豪的就是院内的一眼小泉,泉水常年清澈,2007年被命名为天净泉。此院内现为挂面厂宿舍,住户约有十来家。此门西邻即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双忠泉。往南走百米左右即为繁华的现代商业街——泉城路。
题壁堂大门
此门整体十分破败,是典型的“金柱大门”,门柱石约一尺高,条石和老青砖砌墙,上部屋檐下的砖雕十分精美,门楼上灰瓦覆顶屋檐两端分别站立7个小兽,合计14个,惟妙惟肖,异常精美,在济南民居大门是独一无二的。院内题壁堂是北方现存最大的清代戏楼,原是隔壁道观——升阳观的一部分。升阳观位于济南老城区寿康楼街路南,总建筑群占地3750平方米,初建于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年),又称吕祖庙。相传,庙建成后的一天,住持道士刘道让明明看见一道人进入庙内,在正殿左墙壁上发现一首诗:“曾否当年旧酒楼,松亭水色静悠悠;熏风日跻蓬莱岛,筇杖常经此地游。
西公界街12号大门
此为老济南普通市民民居。黑色大门,老青砖砌墙,门枕石尺寸较小,门槛约一尺余。院内有多户居民。走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了东北老家的那个老宅子,院内住着四五户人家,白天小伙子们扛着农具出门耕作,而老人们则端着茶水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唠唠家常,小孩子们在院内熙熙攘攘逗老人们开心,有的住户则在门梁上吊上两条绳子,绳子末端固定一个木板做成秋千,在大人们的陪同下孩子们玩儿的不亦乐乎,也许这就是北方人共同的文化及建筑特色吧。
西公界街8号和10号
这是两个典型的老济南民居大门“随墙门”,黑色门板,红色对联,尺余门槛,条石做基,老青砖砌墙。其中8号院内又有小院,约有十余间平房,分属三四户人家,已有部分房屋废弃。这里是两个紧邻街坊,位于西公界街的北段,历史上两家和平而居,渊源颇深。现在两院内房屋多被租出给附近外地的打工人员。漫步老街,犹如站于历史的门槛边,幽幽老建筑散发着它独有的魅力。走出小巷,转瞬重新融入高楼耸立间,似乎于须臾间穿越了百年沧桑。
平民之门
启明街51号大门
此门外形较为规整,黑色大门,三级台阶,老青砖砌墙,很有趣的是,右边墙上隐约可见“伟大领袖毛主席”字样,应为文革时期留存。门上的对联则是采用了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中的诗句,“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使得正值秋季的泉城济南更加多了一份韵味。院内为一独户,户主已然搬走,租给一餐饮小老板。处在购物中心的启明街,由此往西数十米即为三联家电,往南百米即为泉城路,泉乐坊则在启明街的东侧,购物餐饮娱乐应有尽有。
西城根街42号大门
西城根街位于启明街51号的南侧,西邻五龙潭,北接大明湖,此门为普通民居之家,门板为传统黑色,宽不到一米,一尺余门槛,青瓦覆顶,“朝天笏”正脊,院内多为租户。虽然这里住的不是显赫的贵族,但这漆黑的两扇大门,足以表明原先的主人对生活严谨苛刻的姿态。此门北行数十米左拐上台阶即是趵北路,再北行百米即是大明湖西南大门。只要从旁边的小街拐几个弯,进到这些繁华场所的背面,就如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其实也就是一墙之隔,这里和外面的喧闹相比,可谓人声悄然,人们走在小街上,不用担心车辆,不用担心拥堵;很多老式门洞大开或虚掩着,里面人们的生活简单而悠然,一切都是那么安谧、素朴。
启明街87号大门
此门为金柱门,门柱为红色,大门为黑色,四级台阶,方形门枕石上的石雕较为精美,额枋上亦有精美雕刻 。院内有多户人家居住。此门北行数十米左拐上台阶即是趵北路,再北行百米即是大明湖西南大门。只要从旁边的小街拐几个弯,进到这些繁华场所的背面,就如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其实也就是一墙之隔,这里和外面的喧闹相比,可谓人声悄然,人们走在小街上,不用担心车辆,不用担心拥堵;很多老式门洞大开或虚掩着,里面人们的生活简单而悠然,一切都是那么安谧、素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