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家24年房价只涨了15%,也没人炒房。如今国内要效仿?

这个国家24年房价只涨了15%,也没人炒房。如今国内要效仿?

近日,深圳住建局局长张学凡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新加坡是深圳学习榜样,将来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赁或出售的住房中。

要明白一点,年轻人才是一座城市的未来。而虽然深圳目前人均年龄是全国最低的,仅有32.5岁,但总有一天创造如今深圳的这一代年轻人会逐步老去,需要一代又一代新的年轻人及时接力。而随着深圳房价的越来越高,动辄10万+的价格,如何留住现在的年轻人,如何吸引以后的年轻人,成为这座年轻城市的重要课题。

我想,正因如此才有了张学凡以上的这段演讲。

新加坡住房是什么模式?

首先,新加坡的土地也是国有的,通过政府出钱、出地,私人开发商代建、政府监管质量的方式来盖房。这种房子叫“组屋”,价格只有私人开发商直接开发建设的商品房的三分之一。目前,新加坡80%的人都居住在这样的房子里。

这种房子因为建设标准不低,同时官方严格监管质量,因此完全能够满足大部分人的居住需求。

与此同时,新加坡严格规定,一个本地家庭最多只有拥有2套组屋,而且必须根据家庭的实际居住需要申请后,才能换1套条件更好一些的组屋。而移民只能购买1套,而且是条件一般的二手组屋。这些组屋个人家庭可拥有全部产权,但同时规定5年之内不得交易。所以,新加坡很少有人炒房。

与此同时,因为80%的房屋供应都是这种政府开发建设的“房子”,因此新加坡的房价控制得相当不错。据统计,1996年到2020年这长达24年的时间里,房价一共只上涨了15%,平均每年只有0.5%左右。

看到这里,是否感觉跟我们保障房的方式有些类似。没错,就是跟新加坡学的。

这个国家24年房价只涨了15%,也没人炒房。如今国内要效仿?

国内全面效仿可行吗?

“组屋”的本质就是,地由政府出了,居民掏个建筑成本的钱就可以了,面粉不要钱了,面包自然就便宜了。

但之所以可以这么做,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新加坡人口并不多,只有570万,大概就是我们一个普通地级市的人口水平。每年新加坡批准的移民数量大概2万人,也就是提供最多1万套房子就足够了。第二,新加坡作为发达国家,早就过了依赖土地财政的时候,它目前的核心产业主要是国际贸易、金融、旅游这些。

那国内全面效仿可行吗?答案自然是不可能。

我们人口数量太多,如果也大量采取这种性质的房子,那财政收入不光远远不够,现在看到的公路、高速、高铁、公园、体育馆等等所有的公建配套都会通通消失。没有卖地的钱,哪有钱建设。

要知道,大部分主体的中早期发展,都是从土地财政开始的,这几乎是必经之路。

这个国家24年房价只涨了15%,也没人炒房。如今国内要效仿?

为什么深圳可以尝试?

目前,在分税制前提下,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60%来自于土地,这就意味着大部分城市财政收入主要就是来自于土地收入。

而深圳建市40年以来取得瞩目成绩,已经到了逐步摆脱土地依赖的时候。据统计目前其土地收入仅占财政收入的10%,这样的比例放在国内是极低的水平。

当然可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也是个大问题,想大规模出让土地都难。而借鉴新加坡模式,却可以采用集体用地经营性入市的方法,建设租赁房。这与开头所说60%市民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赁或出售的住房这句话也吻合。另一方面,集体用地的入市,还可以盘活大量的存量土地,除了起到调剂可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作用外,还可以增加大量城中村、郊区农村居民的收入,一举两得。

当然,这不可能一蹴而就。单每年数十万的新增人口,换成住房的话就是十几万套,何况60%的市民,这可不像新加坡一年盖个万把套房子就能满足的。所以,如果真要这么做的话,以后落户深圳的难度应该会越来越高,否则,大家都挤到深圳去了。

这个国家24年房价只涨了15%,也没人炒房。如今国内要效仿?

会影响商品房房价吗?

新加坡住房模式,组屋只有商品房价格的三分之一。那么,深圳如果也这么做,会导致目前商品房的价格发生下跌吗?

仔细分析的话,不太可能。首先,即便借鉴新加坡模式,也不可能完全照抄。毕竟,寸土寸金的深圳,土地完全不要钱不太可能。而共有产权房、集体用地公租房这两种分别对应出售、租赁的房屋形式,更可能是深圳的选择。其次,即便是共有产权房,也是每年分批建设的,供应端的适度增加,并不足以对整个楼市形成冲击。再次,这类房屋选址必然会优先考虑郊区集体用地,要知道房子的成本都差不多,但土地的差别才是房价首要差别所在。

再多说两句。新加坡商品房的价格全球前五,可一点都不便宜,所以不用为深圳操心。其次,新加坡虽然住房便宜,但税收很高,跟我们正好相反,所以各得其所吧只能说。

但无论如何,深圳踏出了很长远的一步。这个提议,很可能让这座年轻的城市继续永葆青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