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亚太区总裁:未寻求与他行合并,中国员工持续扩容

日前,瑞银集团公布业绩报告,2020年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1亿美元,其中第三季度税前利润为26亿美元,同比增长92%,创下该集团10年来第三季度税前利润的最高水平。

这一增速与新冠疫情下的经济衰退形成了强烈对比。不过,除了瑞银,美国的五大银行在三季度都交出了亮眼的财报,同时,拨备计提大幅下降。

由于瑞银资本金充裕,而经济衰退时往往是逆势并购的好时机,此前也传出瑞银或与瑞士信贷(下称“瑞信”)、德银合并的消息。

如今,疫情对金融机构的冲击是否已经过去?资本金相当充裕的瑞银是否会寻求并购对象?瑞银的中国战略又如何?

对此,瑞银亚太区总裁许健洲(Edmund Koh)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疫情背景下,很多产业会经历并购重组,例如酒店、医疗保健行业等。许健洲的回应也和瑞银主席魏柏昂(Axel Weber)一样,即“我们并没有在寻求‘新娘’(We’re not looking for a bride)”。也有分析认为,两间瑞士银行合并的难度甚高,各地监管机构有很多要求,包括反垄断条款等。

此事一度受到中国市场关注,也是因为瑞银和瑞信都已分别在2018年和2020年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将在华合资券商的持股比例提升至51%。若全球集团层面出现变化,是否会影响中国相关实体的展业情况?谈及中国业务,许建洲表示,亚太区今年的业务表现非常强劲。上半年税前利润为13亿美元,同比增长86%,对瑞银集团的贡献达30%,三季度的贡献度也达到了28%,为所有地区中最高。其中,大中华区表现突出,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贡献度约占三分之一。

“未来这一地区(亚洲)的增长还会加速,该地区不断出现更多新亿万富翁,还有众多亚洲独角兽都在这里崛起。”他称。同时,随着中国推进金融开放进程,目前瑞银已经在中国拥有了全牌照的控股券商瑞银证券、瑞银资管、瑞银期货等,“我们的中国员工数已经翻倍,仍在招聘一些高级别的资深人员。”

瑞银对中国内地的合资券商实现控股已接近两年,内地业务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此前,瑞银证券成为首家为科创板IPO提供保荐业务的外资投行,突破了“跟投”的合规、资本金等限制,是科创板公司昊海生科IPO唯一的保荐机构,此后还保荐了前沿生物。

同时,中概股在香港“二次上市”也是瑞银投行业务的重点之一。6月上市的京东、网易均由瑞银保荐。许健洲此前对记者表示,预计“回归”的趋势将持续,并将吸引更多国际资金进入香港。

他还提及,相比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没有看到高于往常的资金流入新加坡,中国香港的资金流入速度目前有所放缓,但随着外部不确定性逐步消除、信心重塑,资金重新流入将加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