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则新闻时,我的心情很沉重。
这是近日,内蒙古某检察院公布的一起死亡案件。
(图源:九派新闻)
据九派新闻报道,男子贾某,饲养了一条宠物狗。
事发当晚,贾某61岁的父亲,不知何故打骂了这条宠物狗,随后,父子俩发生争执。
谁也没想到,这场争执,最终导向的结果,竟是贾某意外死亡。
根据司法鉴定中心鉴定,贾某死亡的根本原因,是自身脑血管畸形,诱因则是头部外伤。
不是不小心碰撞,这个外伤,竟然是贾某在情绪激动时,用玻璃杯、烟灰缸猛砸自己造成的。
有人说,至于吗,为了一条狗?赔上自己的命,还让父亲后半辈子活在愧疚中。
有人对他冷嘲热讽。
在很多人眼中,他的行为,都是不可理解的。
可事实上,真是只是因为那只宠物狗吗?
在法律文书里,我看到了更多细节。
在激烈的争吵中,61岁的父亲动手了。
他挥起皮带,用坚硬的皮带扣,击打了贾某的颈部和背部。
这个细节,令人很揪心。
父亲60多岁,儿子应该也是30来岁的成年人了。
可就因为一件很小的事,30多岁的儿子,竟然像孩子一样被打。
是气愤到极点,还是长期相处的习惯动作?
当皮带鞭打在身上时,贾某的情绪失控了。
可他没有还手,他用自残的方式,发泄痛苦。
这确实很极端,因为这个举动,他的生命,戛然而止。
可我说不出批判的话,我不知道,在暴怒的那一刻,他带着怎样的不满和绝望。
不知道他和父亲之间,是否存在长久的矛盾积累。
在法律的判决里,儿子的死,和他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可如果没有争吵,没有用皮带击打儿子,悲剧还会发生吗?
谁知道,这个自残致死的儿子,是不是情绪崩溃到了极点?
他用伤害自己,惩罚了父亲,得到了两败俱伤的结果。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他的不幸,真的只是因为宠物狗吗?
不是的。
正如一位网友评论说:
宠物只是导火索,父亲太想控制儿子了,六十多岁了还想控制。
这个说法,获得了5万多赞同。
30多岁还在挨打的儿子,60多岁还在打人的父亲,或许正如评论所说的,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控制。
他们希望孩子绝对地服从,控制孩子的一切。
他们不容许自己的权威被挑衅,不容许孩子的成长偏离轨道。
他们随时准备伸出手,去干涉孩子的一切,哪怕,你已经是个成年人。
心理学家李雪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之前看过一位网友的讲述。
她从小就生活在令人窒息的家庭环境中。
父母进她房间从不敲门,房门不许上锁,否则会被一脚踹开。
只要一件事情不如他们的意,他们会千方百计说服你,服从他们的意愿。
即使成年,有了工作,他们的控制,仍然密不透风。
一次,她准备去找朋友玩,妈妈挡在门口,非让她换掉精心挑选的衣服。
她不愿意,妈妈就说她穿得不三不四像个站街女。爸爸发来长篇大论告诫她衣着不要暴露。
明明那是一件大街上随处可见的衣服,不暴露也不性感,可对父母来说,你不听我的,那就是你的错。
他们说:明明听我们的就皆大欢喜,非要搞得大家都不开心吗?
同事给她涂了浅色指甲油,父母大发脾气。
他们不断告诉她:你的做法让我们很不舒服,你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吗?
那一刻她明白,就算女儿不开心,只要自己的权威不受挑战,父母也会心安理得。
他们站在“为你好”的道德高地,强制干涉儿女的一切。
你稍有反抗,就说你让他们寒心。
你不愿顺从,就有更多大帽子扣向你。
这样的生活,会让孩子无比窒息。
一篇《中学生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中,有这样一组数字:
中学生抑郁高达43.5%,其中中度和重度占了30%。
很多家长或许不明白,吃饱穿暖,不用为钱发愁,这些孩子怎么心理出了问题?是不是太矫情了?
费孝通在《生育制度》中写道:
我们若观察一个孩子的生活,有时真会使我们替他打抱不平。
他们闯入这个世界,并没有带着创立新秩序的力量,可是又没有个服从旧秩序的心愿。于是像是一只扯满帆的船,到处触礁了。
我们若是有闲情,坐下来计算一下,一个孩子在一小时中所受到的干涉,一定会超过成年人一年中所受社会指摘的次数。
我很反感一种说法:父母做什么都是爱你的,你要理解。
可任何一种爱,都是感受出来的,你反复做着伤害别人的事,却还让人理解成这是爱,抱歉,这很难做到。
最终的结果,要么是亲子关系越来越恶化,要么,是儿女接受了这种糟糕的“爱”,并延续到下一代。
当控制欲出现“代际遗传”,这才是最可怕的后遗症。
还记得北大留美硕士王猛吗?
他出国留学后,十几年不回家过春节,后来拉黑父母一切联系方式。
他写下的万字长文,道尽了长期以来父母的控制。
小到穿衣服,大到强制给他选择就读的学校等等,这样的控制,贯穿王猛成长的始终。
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让他痛苦不堪。
在终于有了力量之后,他选择逃离。
有人骂他白眼狼,可更多人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的影子。
有人说,即使到30岁,父母仍在控制自己。
有人说,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父母总认为自己不会有错。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是最大的谎言。
我们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也是第一次当孩子,这是一个一起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可太多父母,用自己过往的经验,去掌控孩子的人生。
他们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
“我们为你付出那么多,你为什么一点不听话?”
“我们都是为你好,你怎么一点都不领情?”
因为他们是父母,因为他们养育了我们,所以天然站在了道德高点,可以对孩子的人生进行指点。
更令人无力的是,在很多亲子关系中,父母的控制并不一定是狂风骤雨般的,相反,它相对温和,却让儿女挣脱不开。
这段时间,我的小姨和表妹的关系,一直剑拔弩张。
因为表妹并不想结婚,而小姨又一直催得太紧。
她经常给她打一两个小时电话,让她接受现在这个相亲对象。
她言之凿凿地说,错过这个男生,你会后悔的。
她会给所有亲戚朋友打电话,让我们轮番去劝。
每一次沟通,表妹都态度鲜明地表示,不喜欢这个男生,不想这么快结婚。
可小姨完全不让步,她把一切都归结为孩子不懂事,不理解她的良苦用心,明明父母做了这么多,却不领情。
看到表妹发来的信息,我觉得挺难过的。
在这张用密不透风的“爱”编织的网里,她喘不过气来。
小姨用付出感,牢牢捆住了女儿。
这里面暗含了一个强势的逻辑:我付出了,你就应该给予回报。
在所有亲密关系中,过度强调付出,都是为控制对方加码。
我能够理解小姨的担忧,可这样的方式,很难被孩子接受。
记得罗振宇曾经说过:
以前认为父母是比孩子早出生的人,所以有责任把经验、知识、技能传授给孩子。
但是现在可能得倒过来想,孩子是比父母活得久的、死得迟的人,父母提供的任何经验和技巧都不足以让他应付未来社会。
我们这一生,和父母的缘分其实很长。
太多父母,在孩子成年后,依然无法将他们当成独立的个体,总觉得,为他们选的路,是正确的。
这样的控制,很难形成良性的亲子关系。
孩子不敢拥有自己的想法,只能在讨好和顺从中,寻找自己的价值。
我很喜欢谷爱凌妈妈的教育方式,她经常对女儿说,你不用感谢我,你一点都不欠我的,我谢谢你就行。
我给予你生命,不代表我拥有了掌控你的权利。
相反,我感谢你完善我的人生,感谢你给我当父母的机会。
她们彼此成就,也互相感谢,这是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方式。
真正的爱,不是事无巨细为孩子安排,不是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我们都曾是孩子,也都会成为父母。
但愿在成为父母的那一天,我们都能做到,不抢过孩子人生路上的方向盘,而是与他们一起,探索更好的人生。
◇ 参考来源:九派新闻《男子因宠物狗与61岁父亲发生争执,击打自己头部数下后死亡》微博@李雅悸
– End -愿你2022年都顺心如意。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