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促粤新合作:知识城将成新加坡参与湾区建设最重要支点

“中国和新加坡的合作更像是两位老友之间的合作,基于深度的了解和沟通后,展开长期、全面、深入的合作。”在中新广州知识城(下称“知识城”)创业的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项目首席、滴验科技创始人张翼直言,自己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作为参与方,新加坡吉丰青年联系网副主席、吉丰俱乐部管委会副主席庄日慧也深有同感,“我们要让青年有更多这样的平台,相互了解和参与中新合作与发展。”

以“把握‘双循环’新格局,探索中新合作新契机”为主题的2021第八届中新知识论坛于10月20日在广州举办,张翼、庄日慧等四位中新两地青年代表参与沙龙分享,他们来自科技、文化、产业和社区等领域。

双循环促粤新合作:知识城将成新加坡参与湾区建设最重要支点

在2021第八届中新知识论坛主题沙龙环节,中新两国智库专家、合作项目负责人、企业代表等在互动交流。

当天,中新两国官方代表、智库专家、合作项目负责人和青年建设者围绕主题建言献策。知识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裁陈长新说,“希望通过知识城合作项目,吸引更多新加坡政府和企业的优质资源,也为中国企业借道,通过新加坡走向‘一带一路’,走向全世界。”

疫情之下,双边合作逆势前行

2021年是中新两国建交31周年,亲密互动从未间断。新加坡驻广州总领事罗德杰(Loh Tuck Keat)在致辞中指出,双方政府之间工作关系紧密,民间商贸往来充实,人文交流多元。他特别提到,“在大湾区注册的新加坡企业数量也平稳增长。”

双循环促粤新合作:知识城将成新加坡参与湾区建设最重要支点

新加坡驻广州总领事罗德杰(Loh Tuck Keat)致辞。

随着中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即便全球都受到疫情冲击,中国经济增长势头也十分良好,进出口金额仍在上涨。

通商中国总裁陈佩玲给出一组数据:中国今年1-5月的外贸总额上涨38%,1-4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也增长14%。中新之间更是如此,“去年新加坡在华投资仍然保持新增外资来源国第一,中国在新投资方面,新增外资来源国对新加坡而言是第二,有上升迹象。”罗德杰感慨,“面对疫情,我们双边合作也逆势前行,彰显了中新关系的活力和韧性。”

在陈佩玲看来,中国强调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以及共享性的经济发展,放宽在华投资限制、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从“内循环”角度而言也是利好,加之中国十分看重“外循环”,“如果新加坡企业甚至各个组织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优势和需求,结合自身强项,相信未来发展是非常好的。”

中国新加坡商会会长王子元从1997年起就开始从事环保领域的业务和投资。他提到,面对可持续发展,新加坡与中国有着类似挑战,在过去60年里,新加坡通过专业技术与人员支持,将水资源管理的研发经验分享给中国。

在“双碳”目标下,王子元观察到,中国的水资源管理面临着两大严峻挑战:提高水资源质量和解决水资源供给不平衡。“我因此看到了未来中国和新加坡的合作趋势,我们可以帮助更多的新加坡企业更好地加入中国市场,带来他们的技术、经验和专业人员,和中国携手发展。”

搭建平台创造更多中新合作契机

新加坡是中国“外循环”的紧密合作伙伴,而在“内循环”中的诸多中新战略合作项目,成了双方重要的连接平台。“在政府层面,我们努力搭建各类平台和机制,推动及促进两地互动交流的政策创新。”罗德杰表示。

早在20多年前,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城合资公司)总裁张永昌就来华工作,曾在苏州工业园任职了两年。当天论坛上,他提出,苏州工业园创造了招商引资的优良营商环境,天津生态城创造了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双方政府的软件交流、市场经济机制运用非常重要。”

从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到重庆互联互通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中新合作与时俱进,平台价值愈发彰显。有一代人恰是伴随着中新合作成长起来,又通过平台推动双方新的合作。张翼就是生动的案例:中新两国教育部之间的合作,让他有机会在南洋理工大学就读本科,博士毕业后回到母校工作。此后依靠中新合作关系,顺利与两国科学家展开合作,又依托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这一专业细分合作平台进行项目转化。“无论人才还是项目,中新两国的合作都对人才发展有很大支持。”

与张翼经历相似的庄日慧从新加坡到中国留学,令她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以线上支付为代表的数字化发展,“在新加坡,大家都不习惯用网上支付,因为线下运营模式很成熟。但我在中国的时候其实很高兴,因为每天可以在家里等快递,根本不需要出门。”她十分期待,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更多的新加坡青年有这样的经历,有机会留学或者一起创业,“当你有共同经历时,才会更深地了解市场,让中新合作有更多新的契机。”

“我希望中新未来的合作将会更全面,平台更加多样化”,张永昌说,既有国家之间的项目平台,也有省、市双边商务理事会平台,还有其他政府部门、企业之间和学术界的平台。

平台搭建日益完善,也让服务于中小企业多年的新加坡人民协会青年运动理事会委员、碧山青年联系网主席邓恩屏看到更多希望,“这可以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发现新大陆,认识新平台,找到帮助他们提升公司执行力的出色人才。”

越来越多新加坡合作项目开花结果

自2010年奠基以来,知识城风雨兼程十一载,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截至目前,市场主体累计超2.4万户,注册资本近5000亿元。

走进知识城,越来越多的新加坡合作项目开花结果。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总部大楼建成;新加坡国立大学在中国最大的综合型旗舰项目广州创新研究院合作达成;中新智慧园一期开园;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校群在境外合办的第一所学校——广州新侨学校已于9月开学。

“知识城就是两国政企共同推动建设发展合作平台的典范。在过去10年不断深化合作内容,在城市规划、科研创新、人才培训、教育交流等领域展开全方位交流与合作,成果明显。”罗德杰评价称。

在中新双方共同推动下,中新二期合作首期项目正式启动。2平方公里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全面启动建设,已引入新加坡能源总部基地等12个中新合作项目,集聚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创新研究院、新加坡国际管理学院项目等高端科创平台。

双循环促粤新合作:知识城将成新加坡参与湾区建设最重要支点

中新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区效果图。

就在论坛当天上午,广东—新加坡合作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在广州和新加坡以视频形式举行。会上,广东与新加坡共签约16个合作项目,其中8个落户知识城。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与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也正式签订《2022-2024年三年人才培训实施合作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据了解,该人才培养项目是由上述签约双方于2012年共同发起并合作实施的软件项目,已经过3期合作,每期为3年。本次续签,双方将在知识城及黄埔区继续引进新加坡在各领域的先进发展经验,充分利用新加坡现有教育机构资源,为整个黄埔区提供高端人才资源,传递先进管理理念,分享成功经验。

黄埔区委副书记陈智勇表示,下一步,中新双方将共同推动知识城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继续“在政策支持和创新驱动上下功夫”,持续推动知识城与新加坡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人才培养、城市治理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并与港澳和深圳、珠海等城市联手打造大湾区创新带,更加重视“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建设,加快形成国际一流的高水平开放形态。

“我们希望把知识城打造成为新加坡企业进入中国的首选地和新加坡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最重要支点,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循环和中国-东盟外循环的连接点。”陈智勇说。

知识城就是两国政企共同推动建设发展合作平台的典范。在过去10年不断深化合作内容,在城市规划、科研创新、人才培训、教育交流等领域展开全方位交流与合作,成果明显。——新加坡驻广州总领事罗德杰

我们希望把知识城打造成为新加坡企业进入中国的首选地和新加坡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最重要支点,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循环和中国-东盟外循环的连接点。——黄埔区委副书记陈智勇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徐洁芹 叶茜 李建均

摄影:南都记者 何玉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