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嘉年 报道
knpang@sph.com.sg
冠病疫情导致许多商家陷入困境,但一些掌握专业技术的业者,却也从疫情中找到更大的用武之地。
从事工业设施清洗及消毒工作的Clarent Engineering就是其中一家。
公司创办人陈强研发的臭氧(ozone)结合微米气泡(micron bubble)清洗及消毒技术,原本主要用于工业冷气系统的清洗及消毒。今年2月初,本地几家酒店出现首波冠病确诊病例,必须进行大规模及彻底的清洗及消毒。陈强经由友人牵线,接下了圣淘沙一家酒店的消毒工作,自此展开了一趟前所未有的专业旅程。
陈强告诉《联合早报》,酒店最初出现冠病病例时,各界都还不完全了解病毒的威胁有多大,清洁人员进行清洗时,本身面对多大风险也是未知。于是,管理层跟他探讨,先用他的臭氧微米气泡技术为整间酒店进行消毒,然后才让清洁人员展开传统的清洗工作。
他说:“我们的技术优势在于臭氧的消毒功能大,却没有其他化学物质的副作用,而微米气泡技术能做深层及彻底的清洗。我们的工作除了为酒店消毒,其实也是为清洁人员提供多一层保护。”
陈强表示,消毒任务当时在本地是前所未有的尝试,国家环境局(NEA)也具体了解了有关技术,批准执行及实地监督。
完成首个冠病疫情相关的消毒任务后,陈强的团队陆续接下多个类似的工作。他表示,当中挑战最大、危险性最高的,就是为医院的生物危害品清除设施(bio-hazard disposal facility)进行消毒。
“医院是抗冠病疫情的最前线,各种医疗器具及医疗人员护具的安全清除,对整个的抗疫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不能有任何疏漏。因此我们非常小心制定工作程序,确保以最严谨的方式,彻底为这些设施,包括运载生物危害品的卡车进行消毒。”
海军蛙人出身的陈强,原本的主业是为海事业的船舶提供清洗服务,因为疫情的关系也受到冲击。他在去年中设立的新公司,原本要将新技术用在工业冷气系统的清洗上,如今却也因冠病的关系,找到了新生意。
他认为,后冠病时代,人类对所处环境的生物安全性(bio safety)的要求,将有翻天覆地的改变。打个比方,以往要维持办公室的卫生,就是清洁人员每天例常打扫,然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系统性的清洗。但这些都已不再足够,他看到了公共及商业场所需要提升全天候整体卫生水平的需求,为此设计了一套清洁消毒方案,结合了抗菌涂层(anti-microbial coating)处理及定期的细菌拭子检测(bacteria swap test)服务。
不单如此,他还再进一步,在几个月内就研制出一个无需人力操作的电子通关系统,结合身份认证和体温检测,供需要管理人流通关的商家和机构应用。
疫情给陈强带来了挑战,但也激发了他灵活变通的敏锐触觉,抓住了新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