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加坡气象署的2018年度气候评估报告,过去40年,本地气温每10年增0.29摄氏度;在2009年至2018年这10年间,原本较凉爽的1月份,相较1970年代最热的5月份,气温差不多一样高,甚至更高。
今年开年至今,本地气温均高于去年同期以及长期平均值。气象学家提醒,目前已有迹象显示厄尔尼诺效应正在酝酿中,接下来几个月的日常温度有可能会更高,降雨量也会下降,公众应多注意炎热干燥天气对生活和健康所造成的影响。
全球气温变暖是一个长期的气候挑战,但我国已经笼罩在这股热浪之下。
新加坡气象署在今天公布的2018年度气候评估报告中指出,过去40年,本地气温以每10年增加0.29摄氏度的速度上升;在2009年至2018年这10年间,原本较凉爽的1月份,相较1970年代最热的5月份,气温都差不多一样高,甚至更高。
气象署首席气象学家洪清海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近几年来,本地每年的平均气温都偏高,凸显全球暖化效应,国人也明显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不过,单靠温度差异无法全面地评估本地气候变暖的严重程度。
他说:“气温上升的同时,我们也要参考环境中的湿度,才能更准确地评估气候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比如,沙漠地区虽然气温高,但湿度较低,所以当地人还是能过得相对舒适。”
气象学一般会通过计算“湿球温度”(wet bulb temperature),来评估气温对人类环境的影响。这一指标参考的是周边环境温度、湿度和人体自动调降体温能力,而非仅看综合温度。
简单来说,湿球温度能为预测气候变化的危险程度提供一种测量指标。
有研究报告指出,一旦湿球温度达35摄氏度(约相当于38摄氏度气温和相对湿度80%),空气的湿热程度将让人类无法通过排汗为身体散热降温,甚至足以致命。
对此,洪清海说:“根据我们的预估,就算是在较严重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下,到了本世纪末,本地也不会出现温度和湿度都高到人类无法居住的局面。”
询及今年的气候展望,洪清海透露,海平面气温已经高于平均值颇长一段时间,因此今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概率比较大。
虽然此次厄尔尼诺的强度和持续度仍有待观察,但洪清海说,在它的影响下,无论是本地或区域国家地区的温度都会上升,降雨量也会减少,人们很可能在接下来几个月内感受到厄尔尼诺效应。
每年的2月和3月,我国受东北季候风干燥期的影响,天气持续炎热,而且雨量减少。据之前报道,今年2月在我国天气排行榜上,是90年来第三热的2月,降雨量更是比往年显著要低。
公用事业局:蓄水池1月起已注入新生水
公用事业局受询时说,自今年1月初起,已开始为蓄水池注入新生水,确保水位维持在健康水平,所注入的新生水量则会视不同情况而定。
新生水和海水淡化厂的运作则不受降雨量影响,足以应对干旱天气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