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家是每个人温暖的避风港。从室内设计、寻找装修商,到选择心仪的家具,这过程的每个细节对屋主都非常重要,也因此推动许许多多的企业,提供各式各样富有创意的服务和产品。
面临科技颠覆的时代和激烈竞争,这些企业又是如何继续拓展业务呢?中小企业专版这一次推出以家具和室内设计为主题的系列,让四名企业家分享多年来如何从国人的小小住家空间,创造出巨大的商机。
万事起头难。在竞争激烈、投诉也多的室内设计市场,要立足着实不易。
秉持着看得开、只专注于如何改进的态度,黄智伟与孙仪玲终于在第28位准客户对方案点头后,签下公司的第一份合约。夫妻两人携手创办的简约良居(The Minimalist Society),这时才算真正地踏上了企业道路。
迄今,辛勤耕耘了五年,简约良居一共有六名设计师,在千禧一代群中也小有名气。公司95%的客户属于千禧一代,只有约5%来自其他年龄层(40岁至50岁)。
但是,黄智伟与孙仪玲并非从一开始便修读室内设计。
金融专才跨界室内设计
在这之前,黄智伟是一名银行员工,工作涉及金融领域与财富管理,孙仪玲则是一名股票分析师。金融与室内设计风马牛不相及,他们怎么会选择“半路出家”,甚至是成立自己的公司?
若真追溯起来,或许与黄智伟的父亲有些渊源。
黄智伟自小伴随着以承包装修工程为生的父亲,游走一户又一户的住家施工工地,潜移默化地在心里烙下了印记。孙仪玲记得黄智伟年轻时,某天突然心血来潮,开始画了张室内设计图,只为了供自己赏玩。
因为黄智伟的缘故,孙仪玲也开始对美感与家居设计产生浓厚的兴趣。两人性格相似,都希望人生不要留白,于是向往在这个领域里创出一片天地。
那么,转行即可?何必还要冒险做生意?
黄智伟说,那是对设计的一种执念。他觉得许多杂志里的室内设计都不甚理想,大多属于表面的“美感”。而他想追求的是入住后,可以感受的一种根本的平和与喜悦,甚至具有疗愈的体验。于是,为了充分表达自己的理念,他必须有主控权,而创立公司便势在必行。
黄智伟还认为,既然他们正值壮年,不趁年轻冒险,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孙仪玲也补充说,两人都已经工作了几年,有了些积蓄,估计创业初期的苦头应该熬得过,便决定要放手一搏。
但是,单凭一股热诚是不行的。于是,黄智伟拼命地进修。辞职前,他前往工艺教育学院(ITE)攻读空间设计(Space Design)。那是三年的半工半读岁月,基本上是白天工作,晚上上夜校。此外,他还进修了许多其他的短期课程。孙仪玲也一样奔波于工作与所进修的设计课程。
终于,另辟蹊径的时候到了,黄智伟与孙仪玲毅然辞掉舒适的工作,在2014年创办简约良居。当年两人29岁,差一岁便到了而立之年。
首先要学会被拒绝
义无反顾,直接“跳进去”后,首先涌上来的是自由的快感。但快感终究退潮,随之而来的是自由的代价。
做生意,首先要学会接受自己被拒绝。出师未捷时,黄智伟与孙仪玲只有一句话:再来!每回被拒绝后,就尽量从错误中学习,改善方案与呈现方式,然后重新开始面对准客户。这么一来,黄智伟与孙仪玲连番被拒绝了27次!
难道没想过放弃吗?黄智伟坦言,这个过程确实让人感到泄气,但同时要认清一个重点:客户拒绝的是方案,不是自己,换言之“it’s not personal”(并非针对个人)。如此一来,不仅方案可以一再地被改进,自己也免于过度敏感的伤害。孙仪玲笑着说,他们当时根本没有时间难过,每天都忙于准备工作。或许因为这样,两人才能硬着头皮,奋战下去。
有了订单后,另一波问题出现了。因为自己是经验尚浅的嫩草,在面对既年长又资深的承包商与木匠师傅时,要如何“服众”?
为了顺利地把事情办好,黄智伟与孙仪玲在与前辈们沟通时,一定要真诚、虚心、坦然。千万不可以放纵“我执”,而要永远保持“我向你学习”的心态。要做到这一点,有三个要素:尊重对方的经验、了解对方的角度,以及体量对方的不满。有话就摊开来说,不让负面情绪有任何滋养的空间。通过这几年的合作,实地学习,两人逐步累积了扎实的经验。
创业初期要懂得适当取舍
对生意人而言,时间就是金钱。越早动工,越早交房子,越早收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黄智伟却坚持至少花一个月的时间来讨论与磨合,这除了是业界的一股逆流,对公司的营收也是一种压力。但就是这份坚持,让公司避免了许多误解与事端。
一开始,创业成本就耗费两人约30万元。再加上公司只跟“头手”级的工匠师傅合作,成本自然偏高。而激烈的竞争又致使收费不能太高。因此,创业首半年,两人都无法领薪,全靠积蓄过日子,所有消费只买必需品,能省则省。后来,终于有了些收入,日子开始好转,但黄智伟与孙仪玲的薪金仍要等到大约两年后才追上他们离职前的水平。
除了经费,体力与生活规律无一幸免。从稳坐办公椅的“日常”,变成了四处奔波。从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变成一周七天不定时地工作。黄智伟坦言,自己的生意刚起步,面对客户随时随地的需求,尽可能有求必应。但这样的营运方式无法持久也不健康。两人逐渐学会对某些人、某些项目“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适当的取舍。
共同创业对夫妻的感情的冲击必然不小。孙仪玲笑说,两人一定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也有免不了的争执。好在夫妻俩很早便约法三章:首先,划清办公时间与私人时间(虽然一开始比较难遵守规则),避免情绪跨界;其次,既然简约良居是两人的心血,一切以公司为先;最后,在公司黄智伟拥有决定权;在家里孙仪玲拥有决定权。
同时,公司业务以黄智伟为主策,决定公司的大方向。孙仪玲则着重于施工的一切事物,彼此互补。夫妻俩一致认为工作与生活还是要取得平衡。有质量的休息后,头脑才会冷静、清晰。
黄智伟打算把公司的设计师增至10位,短小精悍,利于掌控品质。同时,通过实实在在的作品,继续迎来口碑行销。
公司目前的项目以为第二代屋主改造室内设计居多。辛劳几个月后,目睹老旧的房子被赋予新生命,再看看屋主的喜悦,黄智伟与孙仪玲便觉得当初的决定是对的。他认为,若干年后,简约良居最大的贡献与满足感,是对客户的心理健康起正面的影响。
提及心理,黄智伟也相当认同近日走红的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提倡的“sparks joy”简约家居收纳方式。他认为麻理惠着重于改变习惯,但住家的整体布局才是基础,在良好的基础上培养习惯,方能事半功倍。
四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