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士生:“一大一小”合作 中新不会不登对尚能互补

谢燕燕 chiayy@sph.com.sg

小小新加坡只要能调整想法与思维,看准风势的转变,还是能成为大中国的良好合作伙伴,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一定角色。前政务部长曾士生在本地的一项座谈会上说,这“一大一小”合作起来不仅不会不登对,还能起到互补作用。

他说,新加坡小,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中国大,容易被视为是一种威胁,中国的一带一路甚至引发中国威胁论。如果是通过新加坡展开合作,对方的感觉会比较舒服。除此之外,新加坡人经常被揶揄为“头脑方”,但头脑方即为人老实,在资金管理方面能提供诚实而专业的服务,这也是一种优势。

曾士生是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公司的首任总裁,对新中的合作有独到看法。他昨天在新加坡厦门公会80周年庆所主办的“新加坡—厦门一带一路座谈会”上,把2000年前的丝绸之路与目前的“一带一路”倡议串连起来,阐述了新加坡和东南亚在当中所扮演的角色。

他说,“一带”指2000多年前开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则指唐宋时开始的海上丝绸贸易,东南亚在当时就已经扮演一定角色。中国商人会趁东北季候风的到来,到东南亚进行交易,再趁吹起西南季候风时回返中国。

东罗马帝国在1453年崩溃后,一些欧洲国家开始寻找和开辟直接通往东方的海路,19世纪的大城市都是靠海城市,包括新加坡和厦门,而马六甲海峡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海上航道。

港口除了海港也包括陆港

曾士生说,新加坡和中国合作很多年,要继续合作下去必须知道两种必然趋势。第一个趋势是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马六甲海峡的航运地位必然下降,逐渐失去重要性。新加坡港务局不能单靠货物经过新加坡来赚取收入,必须随风向的改变,跟着货物转移到其他港口展开合作。他还点出港口不等于海港,也包括陆港。

第二个必然趋势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在海外的投资必然增加。中国不再是个资金输入国,而是资金输出国,所输出的资金还会不断增加。曾士生说,新加坡在管理资金方面有经验,香港虽也有经验,但新加坡在东南亚有优势。

上述座谈会邀请《联合早报》中国新闻组副主任李气虹担任主席,主讲嘉宾包括厦门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姚建洪、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博士生导师曾玲博士、厦大马来西亚分校的王惠琼教授和本地历史研究者柯木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