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多次进出感化院和戒毒所的诺丽目前从事零售业,她计划创办开导与帮助前妇女罪犯的福利团体,把在《从刻板印象转为生活典范》一书中分享经历视为实现这个计划的第一步。
从13岁开始吸毒,之后多次进出感化院和戒毒所,还因逃避毒品检测入狱,现年40岁的诺丽大半生都被毒品操控且破坏。但为了不让几个孩子失望,她最终洗心革面,证明自己能回归正轨,重新做人。
诺丽的母亲在她12岁时病逝,面对家庭突如其来的巨变,加上误交损友且好奇心强,她年纪轻轻便尝试吸毒,难以自拔。
14岁那年,诺丽为了买毒品而偷窃,被送入感化院,之后又出入戒毒所三次,一晃便已32岁,也是五个孩子的母亲。她那时因逃避毒品检测被判入狱五年,在这期间才意识到孩子对她非常失望,因此下定决心痛改前非,不再辜负他们。
诺丽对抗毒品的经历是新书《从刻板印象转为生活典范》(From Stereotypes to Archetypes)里,六个前罪犯的其中一个励志故事。
以开导边缘少年为主的志愿福利团体“生命建设者”(Architects of Life)日前举行成立四周年庆祝会,同时推介这本新书。教育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高级政务次长费绍尔博士是活动嘉宾。
诺丽受访时回忆,她坐牢期间,如今已21岁的大儿子因要照顾弟妹而没时间学习,结果小六离校考试不及格。她的小儿子发烧昏迷住院时,她也无法关心。
这两件事让诺丽极为自责,她因此不让自己重蹈覆辙,出狱后再也没碰毒品。
“出狱初期,当遇到一些以前的朋友时,他们会问我要不要再吸毒,我确实有点动心。但一想到不能再让孩子们失望,以及想为他们树立好榜样,我就有了拒绝的意志力。”
盼社会对前罪犯改观
目前从事零售业的诺丽也说,她计划创办开导与帮助前妇女罪犯的福利团体,把在书中分享经历视为实现这个计划的第一步。
“我希望带给前罪犯的信息是,不要放弃也不要失去自信,要有勇气继续拼搏。我也希望告诉社会,要多支持前罪犯,接受他们,才能帮助他们重新出发。”
“生命建设者”创办人林耿年本身也是前罪犯,他希望新书中的六个故事能改变人们对前罪犯的普遍看法。
“在改变大众对前罪犯的刻板印象,甚至是改变前罪犯和边缘少年对自己的刻板印象这两方面,我们还能做得更多。唯有社群、家庭,还有个人共同努力,才能带来这种改变。”
《从刻板印象转为生活典范》每本售价20元,所筹集的款项将用于资助“生命建设者”的各种活动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