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年长妇女因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没有工作或收入不高,以致年老时难以自给自足。年轻女性虽然教育程度和就业机会都比上一代好,但是她们理财知识不足、为了家庭退出职场,种种原因仍威胁她们晚年的经济保障。
曹氏基金会昨天推出名为《年长妇女的经济保障:东南亚面面观》(Financial Security of Older Women:Perspectives from Southeast Asia)一书,探讨七个东南亚国家年长妇女面对的经济保障问题,包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和越南。
曹氏基金会新书聚焦年长妇女经济状况
在收录新加坡情况的篇章中,作者聚焦65岁以上妇女的经济状况,她们是否有能力支付日常开销,并且有足够的积蓄应付不可预见或年老时的需求。
书中引用人力部数据显示,目前年长妇女的就业比率远不及同年龄层的男性,即使有工作,从事的也主要是低技能和低薪工作,例如当清洁工人,半数以上的月薪少于1500元。这直接影响了储蓄和累积财富的能力,导致她们老来多得依赖家人和子女。
除了这一代年长女性,篇章也放眼未来,尝试推测现在的年轻女性未来步入老年时是否也会面对类似的经济窘境。
根据人力部2017年数据,年龄介于20岁至34岁的女性近半数拥有大学学历,她们多从事专业工作,中位数薪金从2007年的2236元增加至去年3543元,公积金储蓄也持续增加。2006年至2016年间,女性的平均公积金存款每年增幅超越男性,两性间的公积金存款差距也缩小了。
虽然教育水平和赚钱能力都比上一代妇女强,但是她们仍受其他因素局限,可能威胁到晚年的经济保障。
结合不同国际和本地调查,本地女性理财知识不如男性、她们较少进行投资、不少年轻女性没有为退休做打算。
此外,书里也提到处于生育年龄的妇女为了照顾孩子,有许多选择不继续工作。传统上年长妇女多依赖家人给予收入,不过随着生育率下跌,未来年长妇女能获得的支持将减少,生活费上涨也意味着孩子奉养父母的能力可能受影响。
要让年长妇女能享有更好的经济保障,应该多管齐下,例如鼓励她们继续工作或重返职场;改变社会观念,别让照顾孩子和年长家人的担子全落在女性肩上;加强女性的理财知识;收集数据和资料以便制定有效政策等。
新加坡篇章由人类学家黄丽嫣,连同曹氏基金会国际长寿研究中心总监苏珊娜等四人一起撰写。
妇女组织联盟成立探讨妇女老龄化课题
另一方面,曹氏基金会今天也会跟妇女行动及研究协会(AWARE)、新加坡妇女组织理事会和妇女回教协会结成“新加坡妇女老龄化联盟”(Singapore Alliance of Women in Ageing),集合各组织的长处探讨妇女老龄化课题,让她们的生活能更加独立和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