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初推出网上慈善筹款行为准则后,慈善总监目前正与主要商业筹款者合作,为商业筹款制定行为准则。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傅海燕昨晚在慈善团体透明奖和监管奖颁奖礼上指出,制定商业筹款的行为准则所秉持的三大原则是合法性(legitimacy)、问责(accountability)和透明度(transparency)。
傅海燕没有进一步透露制定准则的进展。不过她宣布,慈善总监接下来将落实两项新措施,以更好地保障慈善机构和捐款者。
她说:“其中一项在今年底落实的新措施,是公益机构(IPC)如果已向国内税务局呈交可扣税善款的年度申报表,就不须要呈报给慈善总监。慈善总监将直接向税务局索取资料。”
另一措施是当局下月将为慈善机构推出年度报告的统一格式,进一步简化主要的报告项目。这个格式会清楚列明年度报告中的自愿和强制性申报事项。
自从网上慈善筹款行为准则推出后,Give.asia、Giving.sg、希望之光(The Ray of Hope Initiative)和SimplyGiving这四个众筹网站都采纳了准则,确认筹款者与筹款用途属实,并定期公布所筹善款,以提高网上筹款的透明度。
傅海燕在鼓励慈善机构通过网络众筹和社交平台接触更多捐款者时,也提醒这些机构对公众保持透明和负起责任,让慈善领域作为一个集体,能获得公众的信任。
针对建立公众的信任和扩大捐款人数,她建议慈善机构可从加强透明度、与慈善领域以外的机构合作以及善用现有的应用和社交平台三方面着手。
与公众良好沟通,是慈善机构展示透明度的管道之一,傅海燕提及慈善总监今年9月推出的非强制性“慈善信息公开指南”(Visibility Guide)。
这份指南列明的六大建议包括清楚表明慈善宗旨、说明所举办的活动如何达到行善目标、列明募款额等数据以证明善用资源取得成效,以及通过视频或照片说明援助对象如何受益等。
她指出,慈善机构可通过吸纳熟悉科技的义工、或与资讯科技公司合作,加强自身的资讯科技能力,也能从与商业顾问公司的合作中学习如何改善商业流程和企业发展。
她说,社交媒体平台如面簿,和应用如SG Cares和Giving.sg都是慈善机构可善用的管道。“你们可以使用这些社媒平台和应用传达信息、分享义工和受益者激励人心的故事和招聘新义工。”
随着网络发达和电子付款方式普及,人们随时随地都能捐款。全国志愿服务与慈善中心(NVPC)管理的网上捐款平台Giving.sg在2016和2017年,两年共筹得约5000万元,而网站的前身SG Gives之前则用了六年时间才筹得相同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