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式”静谧尼文路,新加坡潮人新去处

默认标题_自定义px_2021-02-23-0.png

苏菲雅山保留区的尼文路(Niven Rd)仅短短几百米,却有不少有趣店主和潮人选择在这儿开设时兴生意或个性小店。小街的古朴风情和小店的出跳风格相映成趣。这条街散发着一种不为凡俗所扰的气质,“个性”大概跟猫有点像。

相比于新加坡其他喧哗热闹、贸易熙攘的店屋街区,苏菲雅山(Mount Sophia)保留区这条短短几百米的尼文路(Niven Road),静谧怡然得就像它路边闲卧小憩又自得其乐的猫咪。

它小时候大概曾溜去北端麦肯西路(Mackenzie Rd)那家新加坡最老的丽士戏院(Rex Cinema)偷看过老片子,又曾“南下”散步看看改装自上世纪30年代旧楼的苏菲雅住屋(Sophia Flats)有什么遗世风情,或者还溜溜达达绕进苏菲雅路(Sophia Road)看了一眼都会的迷离夜色。

它穿梭古物旧店之间从不嫌弃,对时髦景致有点睥睨也看得入眼,大不了累了倦了就从小矮门(pintu pagar)底下钻回家歇会儿。天亮了,室外一片杂音,它却足不出户,在店屋内的“小作坊”看着主人家静悄悄地开始了这一天营生。

尼文路的“个性”大概跟猫有点像。

误入尼文路也好,或来附近办事也好,目角光影乍现,总被这街区一种不为凡俗所扰的气质所牵引,循着一阵喵喵的可爱猫叫声,忍不住轻手轻脚走进这短截的街道逛逛、看看。

长度不足500米的尼文路两端,受保留店屋近有60栋,大都有护栏式小矮木门和长栅栏门两相结合,土生华人将装饰性和热带地区居住所需的实用性,在这些店屋上融合得明显。

不是每家都开店,那些门窗光溜素净的是住户,这种就别探头张望了,只有门上挂着招牌、窗上贴着标识的,才是有买卖要做的商户,或被店家名字迷惑,或瞥见屋内透来的光彩,大可敲敲门,问问店家何人,做什么买卖,即便人家不做开门生意,总可以先要个联络方式日后有需要才来光顾。

这才知道,尼文路这条街小归小、旧归旧,却有不少有趣店主、新新潮人开设的时兴生意或个性小店呢!比如设计工作室、广告公司、影楼、发廊、制衣店、家具店、画廊等等。小街的古朴风情和这些小店的出跳风格,相映成趣,更有甚者虽表面平凡,走进其内,才知别有洞天。

“29号”暗藏艺术天地

作品上遍家居杂志,为许多生活时尚品牌和私人住宅提供过室内设计和装置设计的知名设计师关靖宪(38岁),原来就住在尼文路一栋建于1859年的店屋,这也是他个人工作室Homme Space的据点。

记者到访时,他正在一楼的巨大透明案台上忙着赶工制图,让记者随意在他家中各处走走看看。

关靖宪家居最特别的一点,是像一间当代艺术品陈列室,触目所及,两层楼到处摆放着张晓刚、陈文令、村上隆、Fernando Botero、Auguste Rodin、Romero Britto等国际名家的现代艺术品,是醉心艺术的他多年来在各大艺术博览会和画廊选购的。与其说摆放,不如说是别有用心的装点,那些油画、雕塑各归其位,为这位设计师黑白主调的居室调出浓浓的摩登艺术气息,体现了关靖宪简洁明快又富情调的都会男子性格。

一楼的艺术品大多色彩艳丽造型俏皮,二楼则基调暗沉,这种布局显然是刻意而为。忙完了一段的关靖宪终于能坐下来,跟记者解释说,一楼是他接待客户、测绘图纸的工作场所,所以情绪须要被颜色提振,二楼则是休憩空间,肃穆的艺术品让他心绪恢复宁静。

他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不是忙工作,而要花近两个小时打扫房间、掸洁物品,之后才开始一整天的工作。“虽然在家工作,但每天我都穿戴得整齐又正式,一来自己有工作的责任感,二来要是路人从窗外向内一望,会发现里面这个设计师看起来不邋遢又有干劲,哈哈。”

白天决不踏足二楼“私人领域”的他,绝对做到了公私分明,对待居家办公的态度,和以前在大集团里上班那种严肃紧张别无二致。

四年前卖掉33岁时买的第一栋房子,决定在尼文路置产,关靖宪说,当时屋主只让他从屋外看了一眼,那一眼看得还不全,就决定买下土地面积占957平方英尺大的“29号”,成交价是220万元,现已涨价到300多万元。

“它在尼文路的入口,而且是整条街最高的。”关靖宪除了看中它的构建格局,更现实的原因是这是当时自己尚能买得起的一栋店屋,事实上,相比于其他地区的店屋这几年来已无大幅涨价空间,尼文路店屋仍有极大增值空间。

关靖宪说:“不论房子还是艺术品,增值只是附加价值,重要的是有理想的栖身之所和工作环境。新加坡现存5000多栋店屋,我很庆幸自己能拥有一栋。小时候读书不多,思想简单,不怎么会投资,一直认定有自己的房子才是正经事,所以很年轻的时候就在为房子打拼了。”

“44号”住着星级美发师

和关靖宪对街的邻居黄荣榗住在44号,几乎同一时期买下了这栋占地880平方英尺的店屋。

黄荣榗曾是星级发廊Kim Robinson的发型师,在纽约工作时专为好莱坞大牌明星等超级客户打造发型,确立了声名。今年41岁的他十年前回国后,就立志要早早过上“半退休”生活,不再汲汲营营,因他15岁开始就为生计奔波。

黄荣榗在一楼一角开了采预约制的发廊Le Papillon。“Papillon”在法语中是“蝴蝶”的意思,一走进这家发廊,映入眼帘满是法式装饰格调的复古家具和古董收藏——娟美的贵族仕女肖像画,熠熠生辉的水晶壁灯,花纹精致的瓷器工艺品,巴洛克风的天鹅绒沙发……剪完头发,小坐一下都赏心悦目。

置身如此富丽堂皇、纸醉金迷的装修,记者打趣说,若不知道主人是男性,还以为贸然闯进了“女爵的房间”,黄荣榗听了哈哈大笑,对自己的巧手雕琢颇引以为豪,虽然熟客九成以上是洋人,但跟记者聊天仍一口标准华语。

华校毕业的黄荣榗说,自己虽喜欢西洋家私和欧式装饰艺术,但身为华人,骨子里有对中国文化和东方美学的认同和钟情,一些极具东方风情的收藏品也星罗棋布点缀在房间内:这里一樽红脸关公像,那里一对光屁股的中国瓷娃娃,珐琅桌上的金色观音像也正居高俯视。

更叫人吓一跳的是二楼的卧室和起居室,东西方的混搭风格被他发挥到极致,更是许多名画、古玩和珍稀玩意儿的藏宝阁,藏品动辄有两三百年历史,比如他的睡床,便是法国17世纪的物件,而茶几上的花瓶是明代的景泰蓝。这些古董,都是黄荣榗在佳士得等拍卖行标来的。

黄荣榗坦然说,对自己的生活相当满意,经过近30年的苦苦奋斗,对所拥有的一切,享受得心安理得。“我想慢下步调,以前真的太累了,现在我每天最多做八个客人的生意,有时候只做两个,剩下的时间和周末都去运动或在家陪狗玩,未来想多做一些义工。年轻人不用羡慕我,趁青春好好努力。”

直言不是虚荣和高调的人,曾婉拒过报章杂志很多采访邀约的黄荣榗此次虽受访,却坚持不露脸,他和尼文路店屋有着相符的性情:内秀。

时髦新女红租下“61号”

相比关靖宪和黄荣榗皆是屋主,61号里的两个女生彭淑灵(29岁)和孙嫣璘(30岁)只是租客,巧合的是她们也是四年前承租下店屋,开起名为“Time Taken To Make A Dress”女装店。原来,尼文路上这些生活形态的小服务业,都是彼时一同萌芽的。

彭淑灵说:“当初创业就想找个僻静的地方,能沉住气、安下心来好好做事。尼文路的优点就在于虽位于市中心,却有着一种超然和神秘感,走到这里时不知该有什么期待,但可能一敲门就来了惊喜,这就是我们想给客人的感觉。”

新加坡纯手作的婚纱订制服店寥寥可数,而且多由老师傅们经营,如此年轻摩登的两位“女红”倒真是少见,61号虽深藏于尼文路这条老街的尽头,但借网络宣传引来络绎不绝想定做手工婚纱、礼服的准新娘们。彭淑灵和孙嫣璘这对好朋友不仅合作无间,连各自的婚纱都是对方亲手设计缝制的。

“从单身做到我们都成太太了,这栋店屋见证了我们和很多新娘子的快乐。”孙嫣璘满心喜悦,但她嘟哝道:“如果有经济实力,早买下61号了。”

两人每天在一楼接待约三名客户,一对一的咨询或试装,偶尔还开办缝纫工作坊,一屋子的女孩子边缝边聊,其乐融融。一楼的另一半被纱帐隔开,雇了四名裁工,以前什么都一手抓的两人如今步调放缓了一些。

曾在乌节路和武吉士的高档婚纱店工作过孙嫣璘,说相比高档婚纱店一味追求盈利和服务顾客的经营模式,她爱这种有人情味、有“小确幸”的小生意。

彭淑灵说:“我们曾经住在二楼,想试试半工半住行不行得通,真是不行,工作和生活没了界限。所以二楼家具搬走,改成了办公室,处理一些尾端的事务,但还是有些空间闲置着,想改成试衣间,让准新娘们有更大点、更自由的空间。”

地址:

(图文来源于早报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