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运河大计,一谈三百年,帮不到泰国,也害不到新加坡。
在泰国克拉地峡开凿运河的计划,从1677年谈到2020年,三百多年过去了,始终还是个设想,落实之日遥遥无期。
纸上谈兵之余,运河计划也一再被用作政治武器,在泰国内外不断掀起争议。
每当泰国经济陷入困境时,包括在疫情笼罩的此时,当地朝野必定开启新一轮的议论,彷佛运河一开,百业就会兴旺,经济就会起死回生。
上个月,泰国政府提出新的构想,搁置运河梦,代之以百里铁路和公路,连贯克拉地峡东西两岸,在岸边建造深水港。其终极目标仍旧是:鼓励国际商船转移到泰国,直接在印度洋和太平洋间穿梭,避开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省下一千多公里的航程。
泰国交通部长表示将探讨这个构想的可行性,并且不忘强调,马六甲海峡过度拥挤,海盗又多,是数以万计商船另找航线的时候了。
泰国之得,必定是新加坡之失,这是人们不假思索的假设。
许多年来,外地人想要恐吓或要挟新加坡人的时候,常会搬出克拉运河计划,提醒我们这是一记锁喉招;运河通航之日,就是新加坡失去优势之时。
运河计划牵扯到新泰关系,也牵动了中国、印度、日本和西方强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这是因为克拉地峡靠近泰国和马来西亚边界地带,地处世界两大海洋之间,最窄处只有56公里。
过去两三百年,泰国多位君主、政客和商人曾先后与法国、英国和日本洽谈联合开发的可能性,但基于各种原因,包括列强间的利益冲突、开凿成本、技术难度,计划迟迟未能付诸行动。
当新加坡还是英国殖民地的时候,英国统治者经过一番计算,不支持开凿计划,以免削弱新加坡港口的地位,进而损害英帝国的经贸利益。
到了21世纪的今天,国际局势大为改变。近年来,印度和中国特别注意这个运河计划的讨论。
印度不想看到运河开凿,因为中国海军通过运河可以更快进入印度洋,可以避开美国军方控制的马六甲海峡,这对印度国防和安全显然不利。
在中印关系紧张的时刻,印度官方和媒体渲染中国的角色,说中国近年已成了运河开凿的一大推动力量,而且成了一带一路概念下的项目。
所以,当泰国政府决定搁置运河,改而探讨建造陆路联系,印度媒体大事报道,雀跃欢呼,说中国联合开发运河的梦想已被粉碎。事实上,中国政府从未表明支持这个数百亿美元的运河计划。
夹在这列强之争的泰国,也有其内部政治的顾虑。
泰国南部九个省份的人口回教徒居多,近几十年一直存在着不安情绪,极端回教组织在这里频繁出没,分离主义势力若隐若现。运河的开凿,意味着泰国在地理上一分为二,泰南和泰北分离,这必定会助长分离主义势力。因此,泰国决策人不敢低估这个隐患。
此外,有了运河,泰国是否真能抢走新加坡的海运生意,很多国际专家学者对此深表怀疑。
他们说,地理优势不是新加坡唯一的强项,其他优点包括政治稳定、开放的经贸政策,海港营运效率、高水平的法律和专业服务等。这些优势抵销了航运线的缩短,估计许多船只还是会选择在新加坡停靠。
与此同时,新加坡也不敢自满,早已着手分散风险。开拓了很多海外市场。新加坡港务集团目前在世界16个国家经营26个港口,而不再只是依赖新加坡港口。
一言蔽之,新加坡面对很多经济挑战,稍不留心,就可能被超越,但克拉运河开凿计划,看来是个遥远的梦想,构不成威胁,卡不住我们的脖子,充其量只是为战略家带来丰富和精彩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