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武汉市卫健委21日凌晨通报,目前,武汉市共有15名医务人员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另有1名为疑似病例。16例患者中,危重症1例,其余病情稳定,均已隔离治疗。
中国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昨晚接受中国央视采访时说,目前的资料显示,病毒肯定有人传人现象。
中国媒体最新消息称,中国境内共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258例,疑似病例6例,治愈出院25例,死亡6例。
—————————————————————————————————————————————————
自去年12月30日中国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早前称武汉肺炎)以来,据武汉市卫健委官方资料,截至1月19日22时,已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198例,已治愈出院25例,死亡3例。目前仍在院治疗170例,其中轻症126例、重症35例、危重症9例。
无独有偶,这次引发武汉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不但长得像是沙斯病毒同宗同系的“堂兄妹”,就连爆发期也与2002年的沙斯病毒类似,适逢人口流动高峰期的华人春节,可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中国春运长达40天,预计中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计发送旅客多达39亿人次。武汉肺炎遇上春运庞大人流量,加上出国避年的人潮,再加上现在又是温带国家的冬季,属于流感高发期,也难怪外界会担心这会加剧病毒的传播。
特别是武汉当地在1月18日和1月19日两天就累计新确诊病例136例,路透社所联络的当地健身房、泳池、交通枢纽、食品市场和火车站均没有采取额外的预防或检查措施。听起来更是让大家人心惶惶,担心会不会历史重演。
中国春运的盛况。(互联网)
目前,肺炎疫情已在中国大陆的境外蔓延,泰国两宗、日本一宗、韩国一宗。
中国境内,香港累计怀疑个案增至101起,16人仍留医接受隔离,14人情况稳定,其中一名病人被指因自身疾病情况危殆。北京目前有两人感染,广东1人。
疫情比官方公布的更严重?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MRC全球传染病分析中心的专家上星期五(1月17日)发表报告指出,由于目前已有三宗在中国以外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个案,包括泰国两宗及日本一宗,若用或然率的数学方式来推算武汉的感染人数的话,可能多达1723人。
根据英国广播公司,武汉国际机场服务的区域内有人口约1900万,但每天只有3400人乘搭飞机出国 。专家们虽然无法获得准确的病例数字,不过透过病毒、当地人口和航班数据,仍可依照一种计算模式推算出上述报告数据。
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柏良称,上述推算存有变数,相信实际感染者的确诊人数比官方公布的来得高。
至于中国是否隐瞒疫情,有参与撰写报告的帝国学院教授Ferguson指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病征包括头痛、咳嗽及发烧等,很多病情不严重的感染者可能会以为是普通感冒,并不知自己受感染,所以中国政府须到各地医院搜索疑似个案。
武汉肺炎最早是被发现“走出”中国,抵达泰国和日本。英国广播公司 (BBC)上周五的一篇报道中也质问:武汉肺炎在海外扩散,为何中国其他地区却没有发现病例?
话刚落音,武汉当局在19日就确认中国境内广东和北京也有确诊病例。
有中国网民日前调侃说,这个病毒“只出国不出省,是个爱国病毒”。
有武汉网民指当局隐瞒疫情,也有网民称其母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去世,在汉口殡仪馆火化,现场还有另外三个家庭,其家人也因感染此病死亡后火化,在等待领取骨灰。不过这些死者生前并非在金银潭医院治疗,也不在官方公布名单中。
《南华早报》亦报道说,深圳最少有两宗怀疑个案,上海亦有一宗。
本地情况
所幸的是虽然本地发现了六起疑似武汉肺炎的病例,但前五个可疑病例已证实与武汉肺炎无关。
卫生部昨天表示,第六起疑似病例是一名52岁的新加坡居民,患有肺炎,曾前往武汉。他的病情稳定,该名男子已入院检查与治疗,并隔离以防万一。目前他的情况稳定。该男子在武汉时并没有去过疑似武汉肺炎疫情源头的华南海鲜市场。
卫生部说,会继续密切观察情况。由于医护人员正在留意从武汉回来的肺炎病例,本地预计会发现更多疑似病例,这些病例都须彻查是否与武汉肺炎有关。
“我们奉劝公众时时保持警惕,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去武汉的旅客应密切观察自己的健康状况,若感不适,应尽快求医,并通知医生去过哪里。”
是的,新加坡不能掉以轻心,毕竟新加坡是中国人的春节出游首选之一,中国是我国最大的客源地,2018年旅客人次超过340万。而据联合国最近公布的数据,在本地旅居的中国大陆人群有38万零145人,来自香港的有5万2516人,澳门有1万8820人。
他们当中不少人会趁着新年(拿4天年假就有10天)回国庆祝,过完节后再回到新加坡。
有鉴于武汉肺炎在当地和境外的病例增加,以及料将增加的农历新年旅客量,卫生部今天发文告表示,
将加强防范措施,从星期三(1月22日)起,将要求所有从中国抵新的乘客在入境时接受体温检测,并给他们相关的健康告示传单。
樟宜机场从本月3日起已采取防范措施,凡从中国武汉抵新的乘客都须在入境时接受体温检测,并会收到相关的健康告示传单,防止当地肺炎传入我国。
樟宜机场昨起采取防范措施,凡从中国武汉抵新的乘客都须接受体温检测,防止当地肺炎传入我国。(取自许文远面簿)
两个月后或有测试方案,数小时内有结果
据《海峡星期刊》报道,新加坡团队正在研发测探武汉病毒的检验器(test kit),预计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而商用的检验器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带领研发工作的是内政科技局(HTX)旗下的化学、生物、放射、核和爆炸专业知识中心。
据了解,设计一个可以在数小时内测试特定病毒的探测器可能需要两到三周的时间,而测试这个探测器则需要多一个月的时间。内政科技局也正在向中国寻求全基因组序列,以更好地完善探测器。
内政团队或将加强在边界的检查,以确保快速识别感染者,以便为有可能爆发的疫情做好准备。
内政科技局正在研发测探武汉病毒的检验器。(海峡时报)
这是什么病毒?和沙斯和中东呼吸综合症属于同一家族
中国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官员已经判定,该病毒属于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12日已将武汉肺炎正式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冠状病毒是一种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病毒颗粒表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突起,因像皇冠而得名。
冠状病毒是一个范围广大的病毒家族,但是目前已知的会感染人类的只有当中的六种。其中四种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只会引发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两种冠状病毒即SARS(沙斯)冠状病毒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可引起严重呼吸系统疾病。
这次的新型病毒将是已知会感染人类的第七种冠状病毒。
2002年,中国曾爆发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即“沙斯”或“非典”)疫情,该疾病同样由冠状病毒引起,前后共8098人感染,774人死亡。
惠康信托基金会(Wellcome Trust)的乔西·高丁博士(Dr Josie Golding)表示:“对于‘沙斯’的记忆很深刻,很多恐惧就来自于这里,但是我们对于如何应对这一类疾病,已经比过去有准备得多。”
但科学家们目前仍未了解该病毒来源于哪里,尽管研究者普遍认为它应与此前的疫情类似,来自于一种动物。“沙斯”就是由果子狸传染给人的。
自2012年出现以来已经有2494宗有纪录病例、858人死亡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缩写MERS)则是从单峰骆驼那里传染给人类的。
这次武汉肺炎的疫情源头虽怀疑是华南海鲜市场,然而部分感染武汉肺炎的人却没有接触过华南海鲜城,因此病毒传染来源至今尚未确认,疫情传播途径也未完全被掌握。
武汉官方承诺加强管控休市后的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中新社)
有多严重?
冠状病毒轻则带来轻微感冒,严重的话会致死。这种新型病毒的强度,似乎介于两者之间。爱丁堡大学的马克·伍尔豪斯教授(Prof Mark Woolhouse)受访时说:
“当看到新的冠状病毒时,我们想要知道症状有多严重——这一次比类似感冒的症状要更严重一些,这是令人担心的,但是它又不像‘沙斯’那么严重。”
一份为《国际传染病杂志》准备的论文指出,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与沙斯有至少70%的相似点,但其严重程度、致死率和传播方面的“临床表现较为温和”。
此前在武汉死亡的两名病例,除感染肺炎之外,还分别患有严重心肌炎和腹部肿瘤等病症。
是否会人传人?
武汉卫健委此前称,根据迄今对病因的调查结果,没有发现明显的人传人证据,也没有发现医务人员感染。世卫组织也曾表示,很难确定感染者是因暴露于相同感染源而患病,还是因为一人将病毒传染给另一人。
但目前,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早期发现的病例多是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的商户和员工,但后期发现的多名确诊病例都没有前往该市场的历史。
世界卫生组织周一(1月20日)对BBC说,目前来看,动物很可能是导致本次疫情最初的感染源,但有限的“人传人”随后发生在密切接触者之间。
武汉的官员也表示,目前不能排除有限“人传人”可能,但持续“人传人”的风险目前较低。
曾从事SARS研究的北京大学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早前对BBC说,“人传人”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他表示,同为冠状病毒的SARS、MERS都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此外,包括此次日本确诊者在内的多名患者也宣称没有前往过海鲜市场。
因为冠状病毒通常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和人体接触传染。所以,目前不能排除这种新病毒也有同样的传染性。
(互联网)
这段期间去过武汉的旅客和公众应注意什么?
- 避免接触活动物,包括家禽和鸟类,以及食用生的和未煮熟的肉类;
- 避免与身体不适或有疾病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进食前、上厕所后,咳嗽和打喷嚏后经常用肥皂洗手;
- 如出现呼吸道症状,例如咳嗽或流鼻涕,请主动戴口罩;
-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嘴,并立即将脏的纸巾丢入垃圾桶;
- 身体不适及时就医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