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巧合?狮城男为基督城恐袭死者设计的悼念图和澳洲漫画师高度相似

红蚂蚁最近写了一篇《新加坡男子以“一片叶子”悼念基督城恐袭受害者一夜爆红》的稿子,引来了很多网民点赞,赞扬这位新加坡男子李佳鸿(35岁)传达和平信息的善举。不过,其中一名蚁粉却向红蚂蚁反应,李佳鸿有抄袭之嫌。

原来,这位蚁粉看了这篇文章后,对于银蕨产生兴趣,上网搜更多资料时,却意外发现一名澳大利亚漫画师Pat Campbell也为基督城恐袭受害者设计了一张悼念图,设计和李佳鸿的大同小异。

Pat Campbell写道:

“这是给我们的新西兰朋友们的,你们被这种疯狂的行为弄得很伤心。”

Pat Campbell也是澳洲媒体《堪培拉时报》(The Canberra Times)的漫画师,所以他的银蕨作品也刊登在该报。

两张图有多处相同的地方。而且Pat Campbell的设计在16日清晨5点43分上载到面簿上,而李佳鸿的设计则在同天下午3点27分,就是在Pat Campbell发布的近10小时后。

有眼尖的网民忍不住到李佳鸿的面簿留言,它(你的设计)看起来像另一位设计师的。

对此李佳鸿礼貌回应:

谢谢你提醒我。我已经注意到了,也对两张图的相似之处感到惊讶。
我想我们都传达了一个相似的信息,那就是团结一致和对与失去至亲的以及每一个受到这次事件影响的人给与支持。
我想着重说明的是,我们都表达了对遇难者的哀悼,尽管方式有些相似,但在概念上却截然不同。但这其实和我们作为艺术家无关。真正重要的是要传达的信息。

傻傻分不清楚。

不过红蚂蚁上网爬了爬,发现在这两人之前,原来早就有人以银蕨为设计灵感,描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行走。

傻傻分不清楚。(互联网)

2015年,新西兰政府庆祝世界大战100周年活动时,制作了一个应用程序APP,让用户可以通过步行之旅了解当年新西兰军人在战争中走过的路,以及背后的故事等。当时新西兰人Chris Hay为这个APP制作标志时就运用了银蕨,银蕨的叶子则以士兵们代替。

Chris Hay解释说,但他在想如何巧妙的运作银蕨时,想到让士兵们沿着银蕨的茎行走,就像他们沿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方战线(western front,德国入侵比利时与卢森堡后所开辟的战区)行走的身影,就像许多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引人注目、令人难忘的画面那样。

究竟是谁抄谁?还是大家心有灵犀?红蚂蚁都被搞昏了,不过这三个人的创作的确很相似。先来看看,Pat Campbell和李佳鸿在为基督城恐袭受害者设计图上的差别。

傻傻分不清楚。大家来找碴,看看哪里不一样。左边是李佳鸿的作品,右边是Pat Campbell的。(曾庆祥制图)

相似一:

都是以新西兰国家的标志——银蕨(silver fern)作为设计灵感。

Pat Campbell受访时讲述自己的创作灵感说,“我想到了蕨类植物,它是新西兰的一个重要象征,它的形状很自然让人联想到人民的代表。而接着只是一个很小的加工,描绘受害者祈祷的样子。”

同样的,李佳鸿也说,银蕨是新西兰的国家标志,象征着新西兰的民族精神。

相似二:

Pat Campbell和李佳鸿所设计的银蕨,它的叶子都以人代替,人民都在祈祷。而Chris Hay所画的是士兵在行走。

不过,细心一看,Pat Campbell所画的人每个都不一样,因这些人代表着在基督城恐袭遇难的受害者,他们有男有女,有带着穆斯林宋谷帽(songkok)的,有带着头巾的,当时在祈祷过程的不同阶段。

基督城恐袭死者人数原本为49人,不过后来救援人员在清理恐袭现场并将遗体运走时,发现多一名死者,因此总死亡人数在本月17日增至50人。

Pat Campbell因此修改了原图,在19日重新上载到面簿。

他写道:这张图片是在周六(16日)早上画的,死亡人数为49人。不过,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50人,所以我又在(图片)上增加了一个人。

反观李佳鸿的作品,他画的每个人都一样,一共有36个人。

他在接受《联合早报》和《联合晚报》采访时讲述了自己的创作理念,过后也在面簿上再次发表:

两排人民,团结一致,被描绘成一个沉思祈祷的剪影。他们代表着我们每一个受到这可怕事件影响的人,沉痛而庄严。一排人躺在他们面前,看似他们的影子,却也代表着倒下的受害者。上下排的人脚底(soles)则连接至同一条叶茎,象征着大家心连心(souls),同一根茎连接着所有植物,形成了银蕨,体现了新西兰的团结、力量和韧性。

相似三:李佳鸿(左图)的人和Pat Campbell(右图)的第三个人长得有点像。

傻傻分不清楚。左边是李佳鸿的作品,右边是Pat Campbell的。(曾庆祥制图)

相似四:

两人都为自己的图片签名,李佳鸿还加©的符号,代表图片的版权归他所有。

相似五:

这三张图片都爆红。

李佳鸿的图片,获得新西兰板球国家队队长威廉森(Kane Williamson)的转发,还登上了印度新闻版面,就连驻我国的新西兰最高专员公署也转发并感谢他。

同样的,Pat Campbell的图片也获多国媒体报道,包括美国有线电视网CNN、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印度、阿曼(Oman)等。

至于比较像“原创”的Chris Hay,他的图片还被新西兰人用来当纹身图案,刺在身上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4月25日,在加里波利之战牺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军团(简称澳新军团)将士。

傻傻分不清楚。纹身指定图案(互联网)

Lest We Forget 翻译为 “永志不忘”。每到澳新军团日时,新西兰的大街小巷就会贴出来标语,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莫过于 Lest We Forget 了。其中的 Lest 的意思是“唯恐、免得、担心”,如果从字面上翻译,就是“免得我们忘记”、“很担心大家忘掉”。

其实,李佳鸿的图片与另外两张还是略有不同,他神来之笔加了#Hellobrother (兄弟,你好)的标签(hashtag),那是基督城恐袭事件其中一名死者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把凶手塔兰特来当成兄弟一般的称呼。

另外,李佳鸿也加了“standing in solidarity” (团结一致)和基督城恐袭的发生日期:3月15日。

红蚂蚁不确定当中是怎么回事,有人抄袭?还是大家心有灵犀?但红蚂蚁已经不敢再到网上乱乱爬,害怕一不小心又找到另一张差异不大的图。

在红蚂蚁看来,“银蕨”就像象征哀伤、忧伤的黑丝带,当有什么重大事件就用来哀悼罹难者或死者。那么,如果大家都真心想要传递正能量给死伤者的家人、悼念死者或者是传递和平的信息,原创与否还重要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