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领导层须学习的重要一课

第四代领导层须学习的重要一课,是如何正确地对待异议。建国时期那种把“人民内部矛盾”当做“敌我矛盾”无情打击的做法,已经不适用于这个时代了。

最近较引人瞩目的例子,当然是国会召开的关于“假新闻、假信息”的公开听证会。内政部兼律政部长尚穆根同被官方贴上“修正主义历史学”标签的民间历史学者覃炳鑫的六小时激烈交锋。就这六小时的交锋本身,舆论的批评主要是它偏离了听证会的主题,当然也有对尚穆根咄咄逼人的态度表达不满的声音。

PJThum and ShanK.jpg从新闻到历史,尚穆根与覃炳鑫激辩六小时。(联合早报)

持平而论,是覃炳鑫首先挑起这起“事件”的。

他利用听证会的机会,在陈情书公开指控行动党才是制造假新闻的最大元凶,所以不可能不准备面对行动党当局的强势回应;否则就等于坐实了他对行动党的指控。

同时,覃炳鑫在听证会上也被迫承认,他并没有研究包括马共总书记陈平等要员所撰写的回忆录等历史资料。这对于他的学术专业性当然是个硬伤,也暴露出他或许因为介入社会运动太深,而失去了作为学者应有的距离感和冷静。

但是,尚穆根没有掌握好分寸的对他严加拷问,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气势,在镜头前其实也不怎么讨好。而很不幸的,讨好在现代大众民主是个必要之恶。

行动党挥大棒 驳斥《海峡时报》前总编辑观点

行动党原本可以在听证会之后止血,况且尚穆根并非第四代的一员,可是却选择继续反应过当,对《海峡时报》前总编辑韩福光在报上的一篇针对听证会的温和评论,通过两名第四代领导层成员的名义,以近乎莫须有的入罪方式,对韩福光挥舞大棒。

韩福光其实只是善意提醒,第四代领导层的关键任务是建立与民众的信任,可是第四代的代表却选择用第一代惯用的手法,对韩福光的善意严加驳斥,恐怕最终只会让一般民众对他们心冷,而不再认真对待。

Ashok Kumar Mirpuri和Kirsten Han.png左起:新加坡驻美国大使米尔普里 (Ashok Kumar Mirpuri) 和韩俐颖 (Kirsten Han)。(薛渤杨制图)

这种不知道要如何适当地对待异议的缺失,所导致的余波荡漾,最新表现在覃炳鑫的战友、自由新闻工作者韩俐颖把战线扩展到海外。

她日前在《纽约时报》发表题为《特朗普和新加坡相互取经》的评论,指责新加坡政府通过打击网络假信息限制言论自由。新加坡驻美国大使米尔普里驳斥韩俐颖把新加坡描绘成“政府压制批评者、吊死毒贩的独裁天堂”的言论。

讽刺的是,要不是《联合早报》报道了米尔普里的驳斥,很多人恐怕还不知道韩俐颖的文章。但无论如何,这个从听证会所生的节外之枝,深层原因是同样的——行动党一贯要证明自己绝对正确。这在理论上是不可能的,在政治上还反而会显得傲慢自大。在新加坡民智大开的今天,这无异于(选)票房毒药。

从政者必须态度谦卑 与民众建立互信

如果行动党还没有忘记“分水岭大选”的教训,那就是今天的从政者必须态度谦卑。这是争取建立与民众互信的基本第一步。

但是更重要的是,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内外局势,行动党不可能再证明且说服新加坡人它拥有所有的答案,而且绝对正确。这就意味着它必须真诚地希望集思广益,征求民间的智慧。要做到这点,它首先就必须改正自己对待忠言逆耳的态度;而且还要学习进一步鼓励辩论,甚至异议。

如果行动党相信自己是对的,就不怕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诚意,与民间不同的声音交流。交流的过程或许会出现让人不舒服的情绪和状况,可是从国家利益的大义,这点代价怎么说都是值得的。

这番不中听的话,不知道第四代领导人听得进去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