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尿布到约会》的作者黛布拉·哈夫纳提出过一个“可教时刻”的概念:
性教育的开展需利用生活中的“可教时刻”和“黄金机会”。
这远胜于等着对孩子进行一次“严肃的性谈话”所起的作用。
而这样的“可教时刻”有很多:比如孩子问“我从哪里来”的时候,跟孩子一起洗澡的时候,看绘本的时候……我们上一辈曾经羞于启齿的事情,其实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凯叔
作者 | 哎呀妈
“别碰我!别碰我!”
可爱的小萌娃,对着亲爷爷一顿凶神恶煞地怒吼道,脸上充满了抗拒。
不明就里的人们,以为这孩子性子凶、刁蛮不好惹,不好亲近。
其实不然。
起因是,爷爷开玩笑碰了她,不仅惹她不开心,还被她教训了一番:
“女孩子是女孩子,男孩子是男孩子,男孩子是不能摸女孩子的。”
可爷爷不作罢,继续逗她,才将她彻底“激怒”了。
看小萌娃气急败坏的样子,评论区议论纷纷:
有人觉得孩子小题大做,自己的亲爷爷碰一下又怎么了,这么凶会让令人尴尬。
但也有人认为,萌娃性别意识强,懂得保护自己,应该给从小就教育她的父母点个赞。
别嫌孩子小,他身边潜伏的危险一点都不少。
别再说“男女有别”的教育晚点也无妨,一旦孩子缺乏自我保护受到侵害时,就为时已晚。
孩子懂得身体界限,学会保护自己,这样的教育,宜早不宜晚。
“男女无别”
毁掉的不止是孩子的单纯
微博博主@人类实验室曾做过一个性教育测试,其中一对兄妹的表现让人不禁捏一把冷汗。
主持人问他们:“知道男生和女生有什么差别吗?”
9岁的哥哥和5岁的妹妹均表示:“不知道”。
奶声奶气的表达,听起来无邪天真。
可他们接下来的举动,就没那么“有趣”了。
交流片刻后,主持人从背包里拿出一件红色外套,“送”给妹妹,提出要求:
“你要把衣服脱了才能拿糖果。”
还没等妹妹反应过来,哥哥就按捺不住,利索解开妹妹的纽扣,帮忙脱掉衣服。
当听到脱一件不够,还要再脱时,哥哥没有半分犹豫,恨不得一下子把妹妹扒光。
即便妈妈现身,孩子们都很淡定平静。
细思极恐!
没有性别意识,在陌生人面前毫无避讳,甚至还干出令人大跌眼镜的举动。
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
北京两个小男孩,到餐馆吃饭时跑去厕所捣蛋,故意撞开女厕所门;
看着别人没穿裤子还露出“恶作剧”的笑容,完全没有愧疚或惊讶。
上海一个10岁男孩,出于好奇,“诱骗”小女孩躲到书店的角落里;
一开始想带小女孩去厕所,未果之后便指使对方扒开裤子。
如果说以上这些情况,是个例。那么,习惯于出现在异性浴室或厕所的孩子,更是给旁人带来极大的不适。
无奈他们的父母说:我孩子还小,懂什么男女差别!
这些话,绝不是孩子单纯的托词,而是界限意识缺乏的遮羞布,一旦扯开,极有可能沦为罪恶的温床。
看看那些遭受性侵害的孩子,多少是因为性别意识淡薄,分不清在异性面前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才让坏人有机可趁。
再看看那些年幼的“侵害者”,哪个不是心理没有戒尺,约束不了自己的恶行,才酿成大错。
凡事应有尺度和分寸,在性别区分面前,更是如此。
“我的身体是我的”
是父母给孩子最美的教育
澳大利著名家庭问题专家史蒂夫·比达尔夫在著作《养育女孩》中分享这样的故事:
15岁的吉纳维夫,像其他同龄人一样,正和自己喜欢的男生交往。
对方有很多恋爱经验,步入热恋后,想和吉纳维夫有进一步的身体接触。
这样的要求,远远超出吉纳维夫可接受的范围。于是她想了想,拒绝了。
比起“喜欢就要有亲密接触”的做法,她更愿意守住身体的界限。
只是她思想还未足够成熟,不清楚拒绝的决定是对是错,便跟妈妈商量分享。
对她的恋爱情况了如指掌的妈妈,听说她的困惑后,没有惊讶或气愤,反倒温和地询问她:
“你心里怎么想。”
吉纳维夫坦言,自己很喜欢对方,但面对过分亲密的身体接触,却会感到压迫和不安。
为此,妈妈表示十分理解和认同,鼓励她坚持原则。
孩子的心,特别敏感。
一旦有人意欲剥夺自己身体的主权时,内心的负面感受尤为强烈。
有远见的父母,懂得让孩子了解身体的界限感,并耐心和孩子一起探讨,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抉择。
有研究表明,当孩子懂得珍视自己的身体,便对自己有了第一份的自爱和自信。
性别教育,说到底,是培养孩子自爱的教育。
能够辨别自己内心感受,清楚认识“我的身体是我的”的孩子,不会为了故意讨好别人而委屈自己。
心里越有分寸,越会对错的事物说不,从而保护自己,免受恶的折磨和控诉。
像前面提到的吉纳维夫,虽然拒绝了男友身体接触的请求而被分手,但她很快就从失恋的痛苦中走出来,更自信和笃定迎接新生活。
爱孩子,就让他清楚自己和别人的不同。
最重要,是防范于未然,在恰当的时机教会孩子如何坚持身体底线和原则。
让他不看轻自己,能在日后凭借自信和能力,开启没有负担的人生。
关于“性”的教育
这么做就对了
儿童教育博主大J在分享性教育这一话题时,表示隐私和界限是孩子性教育启蒙的根基。
性教育,就是告诉孩子,保护自己的隐私,树立自己的界限。
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总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用正确的教育,为孩子建立天然的保护屏障。
越早教育,孩子的未来更好。
1、把握和孩子的亲密尺度,从我做起
前段时间,董洁因一张和儿子嘴对嘴的亲吻照被批评上了热搜。
古谚道,儿大避母,女大避父。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再亲密,也要懂得守住身体界限。
别让对孩子的爱成为放肆,而要懂得克制。
这点,张亮做得特别好。在《新生日记》中,他曾严肃表态:
“女儿不能亲嘴。”
这么“绝情”,不是不爱,而是对孩子爱的保护。
只有父母克制自己,把握和孩子互动的亲密界限,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明白什么行为不可做。
以身作则的教育,藏着更大的影响力。
2、“我是女孩还是男孩?”,是性教育开始的标志
身边一位朋友曾问,儿子现在5岁,老是摸自己的小鸡鸡,想给他讲这个问题,又怕现在开始性教育太早。
这也是很多父母心里的疑问。
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跟孩子谈男女有别,怕太早了反而让孩子更好奇。
其实不然。
性教育专家胡佳威说,性教育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可以开始了。
当孩子出现第一个与性相关的行为或者问出第一个与性相关的问题时,就是我们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最佳时机。
如果孩子对自己的性别感到疑惑,或者对身体部位产生好奇,就该教育他们了。
越难开口的“性”,越要趁早讲。
3、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开口说“不”
很多受过性伤害的孩子,长大后都特别悔恨:
如果有人早点告诉他们如何保护自己,告诉他们可以拒绝,就好了。
曾经的他们,懵懂无知,也许会觉得某些行为很奇怪,但会误以为是过家家或游戏。
没人给孩子做性安全教育,就别指望他们自己会懂,会拒绝别人的骚扰和侵害。
只有不断提醒孩子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部位,教导孩子勇敢拒绝一切令自己不舒服的行为和举动。
守住身体这条红线,才能守住孩子一生的平顺安康。
2016年“全球青年领袖”李一诺说:
“教育不仅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身就应该是美好生活。”
任何能给孩子成长带来好处的教育,永远都是美好的事。
男女有别的性教育,不仅是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更是孩子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武器。
愿我们每个人,都放下成人内心的滤镜,回归到孩子的本真,站在他们的角度,看看他们眼里的世界。
传递正确的三观,教导孩子自尊自爱,是每一个父母的毕生重任。
作者:哎呀妈,喜欢探索世界,有娃万事足的新手妈妈,闲来喜欢当码字工。愿余生能够成为孩子们最大的骄傲!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遇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tougao@ksjgs.com。
近期好文:
扫描小编二维码手动拉你进生肖育儿群备注:孩子出生年份
你的每一个“在看” 我都认真当成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