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一个巨大的时光隧道可窥看百年老狮城?

Image

除了博物馆,民间有许多收藏家收集了各类物品,甚至是文物,见证先辈的来时路,记录庶民生活史。透过藏家的眼和心,我们看见民间生活历史的演变,不同文化的相互影响,这些曾经的生活细物,是民间文化的瑰宝,体现见微知著的境界。

640?wx_fmt=jpeg

黄锦基在自己的古玩店里设了一个小小海事博物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他透过收集了解航海微历史,他手上拿的是航海望远镜。(龙国雄摄)

收藏航海仪器 心里有一片海洋

黄锦基(Winston Wong,74岁)和女儿黄淑萍(Rebecca Wong)经营的古玩店By My Old School,像是个巨大的时光隧道,置身里头宛如走入过去百年的老狮城。

为满足不同客群需求,店里旧货琳琅满目,但黄锦基本身有一两个热腾腾的心头好,其中一个是收藏航海仪器。他在店里一角设立自己的小小航海博物馆,展示许多难得一见的航仪。博物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规模甚可观,放眼望去有航海灯具、古董锚、古董潜水头盔、计程仪、六分仪、绞盘、罗盘平衡环、罗盘柜、摩尔斯电码传送灯、俄罗斯水手横条海魂衫、海军帽、船长帽、新加坡海军军舰旗等。

640?wx_fmt=jpeg

古董潜水头盔。(龙国雄摄)

640?wx_fmt=jpeg

俥钟是船舶驶近港口准备靠岸时用来控制船舶速度的仪器。(龙国雄摄)

这些航仪有许多还能使用,见证了老工匠的精湛技艺。黄淑萍示范各种航仪的用法,看似陌生的仪器在父女俩的讲解后变得生动起来。譬如俥钟(engine telegraph)仍能发出响亮悦耳的铃铛。船舶驶近港口预备靠岸时,必须减低船速,俥钟是用来控制船舶速度的。船长会对三副下达“俥令”(engine order),三副依指示摇俥钟以调整船舶转速。店里入口处的潜水头盔一举似有半吨重,充满着蒸气庞克(steam punk)感。黄锦基说一进到水里借助浮力就不会这么重了。摩尔斯码传送灯换了灯泡接上电还能使用。曾担任家居设计杂志主编的黄淑萍不改老本行,在一旁建议这盏灯能升级再造成一盏工业风的灯,如果她爸爸肯卖的话。

上学之路海景相伴

我国四面环海,但如今人们与海的关系似乎变得很疏离,置身黄锦基的航仪收藏,仿佛找回沉睡已久的海魂。其实半个世纪前的新加坡,人与海、河是很亲密的,因为父亲和自己的人生与海息息相关,黄锦基的心里有了一片海洋,他年纪轻轻就热衷海事。二战后出世的他,60年代初从跑马埔路老家搭巴士到位于安顺路的颜永成学校上中学,每天路经的海景让他毕生难忘。当10号巴士转入珊顿道时,车窗外的海景豁然开朗,沿着珊顿道到珀玛路(Palmer Rd)再转入安顺路的车程,展现一个现已不存在的直落亚逸盆地(Telok Ayer Basin)。

640?wx_fmt=jpeg

黄锦基将他中学搭巴士上学路经的街景,包括已消失的直落亚逸盆地记录下来。(受访者提供)

黄锦基说:“当时新加坡的填海工程还未发展到滨海湾,直落亚逸海岸铺着一条连绵的、长长的防波堤。岸边停泊了一艘艘装卸货的驳船,海事活动熙熙攘攘,很是热闹,还有人会在那里游泳。”60年后,这车程仍历历在目,念旧的黄锦基还做了一本剪贴簿,记录他上学所经过的路程。

当黄锦基看着海景时,他心里想着的是在船上工作的爸爸。一次父亲带家人上船参观,他目睹父亲工作的船舱,里头酷热无比,父亲要时刻留意引擎发出的音调,鉴定哪里需要维修。船上的工作很苦,吃睡都不好,并不如人们想象中浪漫。他说:“父亲经常不在家,当时的通讯哪有现在发达。他一出海,我们就跟他失联了,要靠报纸的船讯版才知道他的船几时会靠岸。”

中学毕业后,黄锦基于1966年加入军队,事业与新加坡独立之路交接,他的人生又跟海连上了。英军撤离新加坡后,我国国防部要建立自己能在深海拆弹的海军潜水队,1969年在陆军拆弹组的他和另一名同事被派到英国皇家海军,和来自德国、伊朗等的军人一起上课,取经回国后他被调派到海军三四年,参与创设我国首个海军潜水队,培训拆弹潜水员。

640?wx_fmt=jpeg

黄锦基年轻时被我国武装部队派去英国皇家海军学习潜水,回新后参与设立新加坡首个海军潜水队。(受访者提供)

半生与海的不解之缘,养成他对航海仪器的钟情。1969年至1970年在英国受训时黄锦基开始收集航仪,此后出国爱逛跳蚤市场和古玩店,看到有趣的航仪忍不住带回新加坡,年复一年地建立起可观的收藏。

640?wx_fmt=jpeg

黄锦基有绘画天分,他将所收集的各个行业的工具与匠人们的工作情景手绘出来。这张画的是街角补鞋匠工作的情形与他所使用的工具。(受访者提供)

工具说工匠的故事

除了航仪,黄锦基也爱收藏旧物,家里的收藏多到他与女儿在10年前决定租下诺曼顿园(Normanton Park)的店铺开设二手古玩店。诺曼顿园拆除后,两年前他们在位于联邦道(Commonwealth Drive),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多层厂房(flatted factory)租下1000平方英尺的空间,另辟古玩店By My Old School,女儿近年辞去杂志主编职位,全心协助他打理古玩店。

黄锦基另一收藏品是我国先驱工匠与消失中行业的工具。他将收藏分门别类,至今有超过20个行业的工具,包括红头巾、家具木匠、裁缝、药材铺店员、理发师、补鞋匠、调酒师等所用的器材,并在2015年配合SG50举办了“建国的工具”展。

640?wx_fmt=jpeg

黄锦基也收藏我国先驱工匠与消失中行业的工具,例如理发师工具。(龙国雄摄)

640?wx_fmt=jpeg

摩尔斯电码传送灯。(龙国雄摄)

收集各行业工具的兴趣是受父亲影响,黄锦基收藏的第一件工具是父亲送的。作为海员,他父亲爱到结霜桥旧货市场找旧工具、零件等,组建成自己的工具。黄锦基说:“有一件工具在手就能养活自己和家人。我们的先辈用的工具和他们的技艺是连为一体的,他们带在身上的工具就是他们绝活的化身。”

许多人误以为“创意”概念是艺术家、设计师的专利,黄锦基不以为然:“工匠们的创意都体现在他们对各种工具的灵活变通,不只是自己的工具,即使是其他行业的工具,他们也会添加零件,或找出自己最适用的方式,来解决自己技艺上的难题。”

被消费主义洗脑,我们以为旧货市场是垃圾箱,其实它们也是活学堂,黄锦基说:“我父亲在结霜桥看到没看过、新奇的工具和零件时会问摊主怎么用,然后将不同的工具、零件组合起来变成方便自己使用的工具。结霜桥其实是个充满创意的地方。”

黄锦基指出:“我们的先辈用工具表现出他们的匠心。就拿木匠和裁缝来说,他们了解榫卯结合法和针法的原理,懂得用最自然的方式将材料结合、缝合起来,这是终生受用的技艺。那时的工匠也很环保,做的东西耐用,东西坏了他们用工具又把它们救活过来,可以继续使用。”

黄锦基收藏的虽是航海仪器和工匠工具,但贯彻这些藏品的主题却是“建国”。这些藏品与他和父辈的人生息息相关,他们的人生又与新加坡的建国发展紧密相连,看他的收藏,听他说自己的藏品,宛如在听新加坡的一段段社会发展史。他称工匠的工具为“建国”的工具:“历史记载和歌颂社会领袖、银行家、企业家,但我认为真正建立我们国家的是劳苦工匠阶级。没有三水婆、红头巾和苦力用双手抓着工具建起高楼大厦、银行工厂,这些人怎会飞黄腾达呢?”

文:林方伟图:龙国雄、叶振忠640?wx_fmt=gif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640?wx_fmt=gif640?wx_fmt=gif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