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本周五将进入第二阶段解封
近日,新加坡卫生部提到,尽管解封的第一阶段工作场所活动有所增加,但是社区感染率总体保持稳定。
外来客工宿舍的病例发生率也有所下降,没有新的大型感染集群出现。
在新加坡解封的第一阶段,允许一些活动包括探访父母和有限制的礼拜场所。
学前教育机构逐渐重新开放,并建立了一个允许学生重返校园的系统。
新加坡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昨天(6月15日)宣布,新加坡解封的第二阶段将于6月18日下午11时59分,也就是这周五(19日)开始,进入第二阶段解封期。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都会有哪些经济和社会活动将会重新启动和开放,一起来看看。
新加坡第二阶段解封措施
第二阶段解封将恢复或开放什么?以及需要注意些什么?
一、入境政策
从6月18号起,允许以下地区的游客入境,并可自行在家中进行14天隔离(SHN),无需再到指定隔离设施履行居家通知令。
其他旅客必须仍然在规定的隔离设施内履行居家隔离令。
分别是以下的国家和地区:
澳大利亚,文莱,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日本,新西兰,韩国和越南。
需满足下面几个条件:
1、过去连续14天中一直在所在国家;
2、入境后,必须自我在家隔离14天;
3、在居家隔离结束前几天,必须接受病毒强制性测试,必须为此付费;
4、持有新加坡签证或符合免签进入新加坡的要求。
新的SHN规则适用于从周三晚上11点59分之后进入新加坡的旅客。
符合条件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可在其住所隔离,长期准证持有人可在其或者家庭成员住所履行SHN。
所有从周三晚上11点59分之后入境新加坡的人,必须自己支付新冠测试费用。
测试费用最高为200新币。
长期准证持有人想要入境新加坡仍然要提前得到批准。
不过随着情况的改善,当局表示将逐步批准更多长期准证持有人的入境申请。
新加坡也成为疫情后,第一个允许中国公民可以进(有新加坡签证)的枢纽性质国家。
二、餐饮
允许零售店开门营业。
餐饮场所可以用餐。允许堂食,每桌用餐人数不得超过5人。
人流量较大的大型场所,如商场和独立零售店须限制访客人数。
经营单位或个体必须确保商场和独立零售店场所内和周围不会出现人潮或队伍。
餐饮场所不能提供任何形式的公共娱乐服务,包括现场音乐演出或转播电视节目。
所有场所每晚10时30分起禁售酒类饮料,公众在同一时段也不能在全岛所有的公共场所喝酒。
三、教育
新加坡各中小学、高中和初院学生将于6月29日起复课返校,高等学校将逐步增加回校的学生人数。
私人辅导课和兴趣班可以恢复,需要保持在5人以内。
歌唱或声乐培训班暂时不允许开放营业。
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大型文化场所依然不可以开放。
四、工作
对于工作场所,将继续适用目前的安全管理措施。
远程办公仍然是所有企业的默认状态。
员工之间不得举行社交聚会,必须始终保持至少1米的安全隔离。
五、医疗
所有医疗服务都可以恢复,包括社区养老服务。
个人健康中心也将被允许恢复,包括按摩和水疗中心。
六、体育设施
体育设施、公园和其他公共设施可以重新开放。
如体育场、游泳池、游乐场、海滩、草坪、田野、球场、健身房、健身室、保龄球中心和多功能厅等等,都将恢复开放。
公寓和俱乐部里等私人体育健身设施也可以开放。
七、走亲访友
允许公众可以探亲访友。最多5人的小型团体社交聚会可以恢复。
每户家庭一次最多允许5人以内的访客,但仍然要保持1米的距离。
八、婚葬
在住家、婚姻注册局、回教婚姻注册局举行的结婚宣誓仪式,出席者可增加到10人。
在其他场所,在考虑安全距离措施而且空间许可的情况下,出席者可增加到最多20人。
至于灵堂和丧礼,在同一时间内出席的人数不可超过20人。
九、老年服务
住有年长者的疗养院、福利院、庇护所及残障人士之家,在采取充足的预防病毒措施后,将允许有限度的探访。
十、娱乐活动
允许美容服务、按摩院和博彩投注等大部分活动恢复营业。
大型活动仍然被禁止,如会议、展览、音乐会和交易会等。
酒吧、夜总会、卡拉OK店、电影院、剧院以及室内和室外景点等娱乐场所依然禁止开放。
十一、宗教活动
宗教服务和会众依然禁止开放。
十二、安全距离规定
人们应始终保持至少1米的安全距离。
当人们外出和在工作场所时,必须继续佩戴口罩。
大型公共场所如商场,将限制人流量。
工作人员必须防止排长队或人群聚集。
“快捷通道”为新中复工复产深化合作
日前,中新商务/公务快捷通道的开通是新加坡逐步恢复国际航线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一环。
6月12日上午,中国驻新加坡使馆在使馆领事服务大厅举办中新“快捷通道”签证首发仪式。
“快捷通道”为有需要的商务和公务人员,开通往返新加坡和中国上海、天津、重庆、江苏、浙江和广东六省市的“快捷通道”。
中国也成为首个与新加坡通过“快捷通道”政策恢复国际间旅行的国家。
只要出境前和抵境后都通过冠病申请签证检测,入境后不必隔离14天就可展开行程。
随着新加坡疫情的逐渐平缓,新加坡将会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地区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