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18:00(巴黎时间12:00),中国驻法国大使馆邀请张文宏教授与在法华人华侨、留学生等进行在线交流,回答海外同胞们关心的疫情发展、个人防护等热点问题。
不是所有症状都要去检测,全面检测只会挤兑医疗资源
留学生郭畅提问:“我所在的位置是法国的斯特拉斯堡,是法国和德国边境的城市,我想问的是据我了解到法国还没有开始进行大规模检测,有同学反应有轻微症状,不知道有什么自我检测的方法或者区别?”
张文宏直接表示,你没有办法区别呼吸道疾病。
“就是学过医学的人也是区分不了的,只有通过做ct和核酸检测才能区分。”但张文宏介绍,事实上能不能做检测是一回事,做检测有没有意义是另一回事。
据张文宏介绍,只出现一些呼吸道的轻症,即使是在中国也是不能全部做检测的,因为,所有人做检测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
在法国,也要符合有重症的倾向才能做。张文宏说,因为轻症的病人无论是得流感还是新冠还是其他病毒性感染,处理都是一致的,如果不够重就待在家里,戴好口罩不要传染给其他人。
“粥当然可以喝,但主要是多喝牛奶多吃鸡蛋,胃口不好,不想吃也要吃。”张文宏说每一次病毒感染,免疫系统开始启动,不给足够的能量,抗疫失败的可能性就很高。
能吃,能拉,能睡,体温真的很高吃一点感冒药,张文宏说一般轻症病人7到10天可以解决。
除非出现呼吸困难才需要去医院。“就是在国内,早期检测也是对来自疫区有感染风险的人进行。”张文宏表示,如果所有人都可以检测,那么有医保的所有人都会主动去检测,会造成检测医疗资源的挤兑,导致真正需要检测的人无法获得检测,而此前意大利也是因为挤兑医疗资源出现医疗困难。
坐飞机被气溶胶感染风险极低,要防“隔壁邻居”
对于飞机上的空气过滤器很先进,回来时为什么还会有人发生感染的提问,张文宏回答,这个其实不太好讲。回国的人员大多数是在落地筛查的时候筛查出来,或者在隔离的时候出现。大部分人经过30多个小时的飞行,会认为是飞机上感染了,其实未必。病毒接触以后,有个复制过程,这需要时间。所以很难判断是否在飞机上还是在其他地方被感染,只不过在落地时被检测出来的,这是大概率事件。
张文宏进一步提出,但是不能排除在飞机上是否被周围乘客感染,这个风险依然存在。“你问空气过滤器的问题,其实是在问气溶胶的问题。在这里说明,飞机的气溶胶每个小时过一遍,我认为没有感染的风险。”张文宏说,如果飞机的过滤器不够,有气溶胶在机舱里形成,那么感染的就是整个机舱的人,而不是零星几个人。气溶胶在医院里发生过,而在生活当中,遇到气溶胶的概率很低,再加上现在坐飞机,大家防护得很好。在这种情况下,被气溶胶感染的风险极低。“就算在飞机上有感染,可能是被坐在旁边的兄弟感染的,你们两个有摘下口罩、密切交谈的情况,好得不得了。”
张文宏特别提醒,“大家始终要记住,两个人好得不得了的时候,往往是风险最高的时候,特指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坐飞机的时候,防火、防盗、防隔壁邻居。两个人讲话,必须有一个人戴口罩,记住一点,两个人不许同时吃饭,同时吃饭风险极高。”
张文宏劝告留学生:飞机上别和邻座同时吃东西
国际航班上感染风险大,不少留学生为了防护在飞机上戴着N95口罩,不吃不喝,一动不动,几十个小时处于微缺氧的状态。下飞机后又经过海关检疫,周转于机场和宾馆,不怎么吃东西。所以很多病人,在入院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营养不足。
张文宏表示,所有回国同学们路上一定要吃东西,补充蛋白质抵抗疾病。可以随身携带一些牛肉干,而不是去吃饼干和方便面,但是不能和邻座的人同时摘掉口罩进食,更不能因为关系好就摘下口罩聊天。可以采取轮流摘下口罩进食方法。
张文宏特别提醒,坐飞机的时候,要“防火、防盗、防隔壁邻居”。两个人讲话,必须有一个人戴口罩。两个人不能同时吃饭,一人吃饭,另一人也必须戴口罩。
商品外包装是否要消毒?张文宏:我收快递都毫不犹豫地拆开
直播现场有嘉宾提问:超市买的外包装是否有传播病毒的机率,如何避免?有没有必要喷一遍稀释酒精?
在张文宏看来,这种风险非常低,在干燥的环境里病毒存活的时间比较短暂,有时候是几个小时,有时候是一天,一般来说超过一两天就没有了,“你正好碰到被有病毒的人接触过又放回去,病毒还存活的概率微乎其微。”
张文宏介绍,在上海和武汉都没有这样去做(对外包装进行消毒),疫情都控制得挺好,所以大家都没有对此有担忧,“我个人收快递都是毫不犹豫地拆开,有一个建议就是把外包装拆开后扔掉,就可以解决担忧,处理掉之后洗个手就好了。”
张文宏说,如果买牛肉干可以把外包装拆掉放在罐子里,但这个做法类似于洁癖,个人不是很建议去做。
对于是否需要用酒精去喷外包装?张文宏说,用酒精把外包装全部喷一遍蛮费的,但是非要去喷也没有意见,但是价值非常低。
“如果你做了消毒,获得心里的安慰,那我觉得心理安慰也是重要的。”张文宏说自己不会去做,但是不反对别人去做,多消毒总归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于防治新冠肺炎病毒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