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 追寻武汉的那七座鲜为人知的古建筑

湖北省省会武汉,也是华中地区最大的都市及中心城市。李白诗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赐予武汉“江城”之名,在此交汇的长江、汉江赋予武汉“江城”之实。作为我国水陆交通枢纽,武汉控长江中游之咽喉,扼南北交通之要冲,素有“九省通衢”之美誉。烂漫樱花、湖光江景、丰富美食、厚重历史都给武汉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魅力。江汉路、黎黄陂路等街道记录了租界时代的屈辱,军政府、起义门等遗存见证了近代革命的豪情。

春天到了 追寻武汉的那七座鲜为人知的古建筑

许多人都知道武昌有一座久负盛名的“江南龙脉”——蛇山。一条蛇形的山脊横亘在武昌城外,自南向北,穿越武昌城城垣,一直到达长江的南岸,与对岸的龟山隔江相望。众所周知大名鼎鼎的黄鹤楼正处在龙头之上,而洪山公园的千年无影塔就正好在龙尾之处。

春天到了 追寻武汉的那七座鲜为人知的古建筑

所谓无影,一说为太阳无论在何处,该塔身后均无影子;一说为夏至正午无塔影。据《江夏县志》载,该塔下有一浪花井,常沸涌如浪,其脉通江,建塔以镇此。又曰“建塔以安澜焉”。小小一塔,何以镇住汹汹地下涌水,塔下又用的又是什么材料?此又一谜。此塔在文革期间,因”破四旧”之举未能幸免。因此,推断当年这个塔的作用是为了镇压地下水眼的防洪设施。

洪山宝塔

春天到了 追寻武汉的那七座鲜为人知的古建筑

沿塔基圆门内石阶盘旋而上,可直达顶层,有“数峰天外塔上塔”之誉。登上红山宝塔顶端眺望,武汉三镇景色尽收眼底。美丽的东湖、壮观的长江大桥、辉煌的黄鹤楼、烟波浩瀚的长江水,尽在眼前。

黄鹤楼胜像宝塔

春天到了 追寻武汉的那七座鲜为人知的古建筑

胜像宝塔修建于元代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为威顺王宽彻普化太子建,是用于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由于它的外形轮廓酷似灯笼,又有三国时诸葛亮在此燃灯为关羽水军导航的传说,曾被误封“孔明灯”的称号。因为该塔分地、水、火、风、空5轮,故也称五轮塔。有时还被称为大菩提佛塔。

春天到了 追寻武汉的那七座鲜为人知的古建筑

汉阳钟家村汉阳大道旁边的汉阳公园里宋代修建的石榴花塔,这座花塔原在汉阳西门外添福巷。相传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为纪念一孝妇为证明自己的清白而建。石榴花塔历经300余年风雨沧桑,渐渐圮废。明嘉靖元年,黄一道奉圣旨来汉阳府督管粮储事务,听到石榴花塔的故事,感叹“孝妇之冤弗白于人而白于天”,认为此事既可劝勉百姓,又可警醒司刑者,遂命地方官员在原地重新伐石建塔,还亲自撰文,刻石立碑记事。

春天到了 追寻武汉的那七座鲜为人知的古建筑

武昌北洋桥

春天到了 追寻武汉的那七座鲜为人知的古建筑

据《洪山文史》称,北洋桥是武汉市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武汉市尚存原貌的古拱桥,桥长50米,宽7米,净跨约14米。两头宽,中间窄,拱桥跨度14米。其结构与赵州桥结构相似,始建于唐代,历经战乱,屡毁屡建。与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标牌放在一起的《简介》说,此桥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重建”。现存于此的北洋桥,是明弘治甲子年(1504年)重新建造的,离现在五百余年。桥为单孔拱顶,双圆心拱,桥身为红沙条石砌筑。1988年被定为武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对桥面进行过全面维修。现在此桥仍在继续发挥着行人、行车的作用。

春天到了 追寻武汉的那七座鲜为人知的古建筑

保寿硚位于硚口区保寿巷,南临长堤街,硚距离长堤街不足20米。保寿硚北边是中山大道,东临延寿巷,西临多福路。保寿硚桥面总长12.2米、宽3.16米、高1.2米,主桥体由8块麻石的大梁构成。

春天到了 追寻武汉的那七座鲜为人知的古建筑

新中国成立初期,保寿硚下的河道还是有水的。后来随着附近环境整治和变化,河道逐渐废弃,被填平建起了住房,保寿硚也成了保寿巷通往长堤街的一段路面。改革开放以后保寿硚的两边变成了商业门点,保寿桥也逐渐淹没在汉正街市场的卖场之中。

春天到了 追寻武汉的那七座鲜为人知的古建筑

公元605年,隋炀帝把汉津县改为汉阳县,从这时起,汉阳这一地名开始出现。自隋唐以来,汉阳城一直是府治、县治两级衙门的所在地。据《汉阳县志》记载,汉阳城内设县学,址在今共勉街,有贡院乡试,中举者进京考进士。三年一次应考,学生云集此街,故名贡院街。

民国时期,贡院街改名共元街,20世纪40年代又改为共勉街。

历经沧桑的汉阳贡院,如今,只剩一座牌坊被湮没在这片民居当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