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潮下 网贷扎堆转小贷前景难测

眼下的小贷行业多少有点“矛盾”。一方面,近期多地开展小贷清理整顿,对小贷公司数量做“减法”,欲实现行业减量增质;另一方面,网贷行业风险出清加速,准备上岸的网贷退出机构又纷纷瞄准小贷行业,一来一去间,造就了小贷行业如此现状。网贷扎堆转型小贷,但在清退大潮之下,这种操作无异于出“虎穴”跳“狼窝”,资金门槛、转型条件乃至行业背景,都是需要考虑的关键所在。

小贷数量做“减法”

小贷行业整顿风暴持续。3月31日,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陕西金融局”)发布多项通知,决定对全省小额贷款行业开展清理规范活动,此次清理范畴主要包括检查小贷公司是否按要求充分计提呆坏账准备金、贷款利率是否超过法律法规规定、是否存在抽逃注册资本金行为等11个方面。此外,陕西金融局还下发了关于小贷公司平稳有序退出有关事项通知,并称将强力推进行业出清,实现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减量增质、规范发展,消除区域金融风险隐患。退出途径包括主动退出、因重大违规而被强制性市场退出、通过司法裁决市场退出、通过重整方式退出等。

除了陕西外,多地对小贷公司的整治均在持续。截至目前,包括湖南、河南、四川、山西、天津在内的多地均已开启针对小贷公司的整治“风暴”。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680家,贷款余额9288亿元,前三季度减少257亿元。对比2017年、2018年同期数据来看,当前,小贷公司数量整体在不断缩减。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正处于小贷行业洗牌期,借贷余额规模和在营小贷机构数量 “双降”已是必然趋势,随着行业的持续清理整顿,未来小贷公司数量仍会进一步下降。

网贷机构扎堆转型小贷

小贷公司整顿出清欲实现行业减量增质,但网贷退出机构寻求上岸,又纷纷瞄准小贷行业。截至目前,超13个省市官宣“取缔”网贷,多家大型网贷机构陆续清退,并扎堆称要转型小贷公司。3月30日,51信用卡(港股02051)明确,2020年将准备P2P业务的全面转型清退,目前正在争取申请互联网小贷牌照。此外,近期宣布清退网贷业务的网贷平台积木盒子,也在紧密筹划,拟申请转型为全国型小额贷款公司。

在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看来,此举主要按照监管要求,网贷以清退为主,从时间节点来看,力争2020年上半年基本完成网贷领域存量风险化解,当前网贷整治已进入最后收官阶段。同时,2019年发布的《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也明确,符合条件的网贷机构转型小贷,已是比较切合实际的转型方式。此外,今年突发的疫情,也使得网贷机构原有业务维持更加困难,因此加速了清退转型的步伐。

关于网贷转型小贷公司最新进展方面,已有网贷机构提交转型申请材料,正等待监管的反馈和批复;也有多家机构已将注册资本金增至10亿元,正为转型小贷做准备工作。不过,在做转型准备工作的同时,仍有部分北京网贷机构在继续等待网贷监管试点。

在网贷之家联合创始人石鹏峰看来,网贷行业以清退和转型为主、化解存量风险为首要目标的政策导向已非常明确。今年内估计大部分机构会基本出清,可能有少量机构仍然无法在今年内完全出清,但长期留存甚至获得试点的可能性很低。

北京市网络法学会副秘书长车宁则认为,“今年6月底将会对网贷领域存量风险化解有个基本交代,但后续推动落实还需要一定时间,在年内彻底出清存在一定困难。届时会有少数留存机构,主要是想‘以拖待变’,或做多手准备”。

出“虎穴”跳“狼窝”

有业内人士直言,对大部分网贷机构来说,转型小贷“凶多吉少”。一方面,高昂的资金门槛、严苛的转型条件,把很多平台卡死在门外。另一方面,如今小贷行业整顿风暴持续,网贷平台即使跨过鸿沟转型小贷,生存前景仍不明朗。

北京商报记者从多地从业人士处了解到,尽管网贷机构纷纷表明转型小贷意愿,但也不乏机构在执行中并无实际进展,还有机构尽管已经开始准备工作,但也遇到重重阻力。北京一网贷机构人员称,目前平台遇到的较大困难,主要来自于一些专业维权人渗入出借人群体中,传播不实信息,诱导出借人站到平台对立面,对平台退出工作造成阻碍。

“P2P转型网络小贷的难度很大,转型前提是首先化解P2P业务存量清零。除了出借人方面协调外,借款人因受疫情影响坏账率升高,以及部分借款人逃废债的问题同样值得注意。”石鹏峰提醒道。

如何实现良性退出仅是第一道坎,更大的难关还在后续。华东地区一家网贷机构从业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第一大难题就是钱,增加注册资本需要大量资金,此外小贷行业也在整顿,我们转型过程也是前景不明。转型小贷实属没有办法的办法。尽管公司称要申请小贷牌照,但除了有转型意愿外,目前并未有实质进展”。

石鹏峰则进一步指出,小贷业务逻辑和网贷有本质区别,小贷受杠杆限制,需要转型机构自身具备与业务量对应的自有资金量,目前网贷机构中少有机构能够达到,所以最终成功几率估计很低。

“这是一场冒险,一场被外力驱动而离开舒适区的冒险。在这场冒险中,企业要交出的是作为其真正‘优势’的吸收资金能力,而获取的则不过是一张‘临时’牌照,需要面对的则是对自己未来‘生产’资产能力的挑战。企业这一步跨过的,是从低成本‘吸储’到低风险‘放贷’的鸿沟,而之前跨过这个鸿沟的,是传统金融机构,它们凭借的乃是一代代几十上百年的积累。与之相比,P2P企业有资源吗?有场景吗?这一点有待考证。”车宁称。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刘四红

本文源自北京商报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