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救灾物资却被美索赔20亿?假消息里有真教训

最近,海外疫情持续蔓延,不少国内组织和企业,也考虑伸出援手,支援国际抗疫。

不过,却有自媒体用“北新建材的教训”,提醒国内企业对外援助要谨慎。

北新建材的教训是什么?海外救急有多大风险?如何让好心办成好事?

北新建材遭索赔和捐赠无关

最近,“企业捐赠美国物资却被索赔20亿”的消息在网络传播。

大概意思是,2005年海啸袭击美国,远在大洋彼岸的北新建材,在政府协调下,主动向美国无偿捐赠了几百万美元的纸面石膏板。

但是,美国用户却以产品有质量问题为由,发起诉讼。最终,北新建材损失了将近20亿,才签订了和解协议。更大的损失是,在长达15年的诉讼中,北新建材都不能向美国出口产品。

消息描述得绘声绘色,也很容易挑动神经。但事情真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毕竟,当时有企业的公告,也有媒体的报道。想找真相,并不难。

捐赠救灾物资却被美索赔20亿?假消息里有真教训

不是为了卖钱,纯粹献爱心。这样的捐赠是不是就能免责呢?

还真不是!

张凌霄还是以美国为例。他说,美国的产品责任法对产品责任非常严格。一旦美国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因使用捐赠的有质量问题的医疗物资,而被感染,他们可以直接起诉所在医院,而医院则可以追究捐赠人的法律责任。

想想美国法律制度中保护消费者的惩罚性赔偿,那个数额可是天价!

张凌霄提醒,就算不挣钱,就算献爱心,海外捐赠也要把握好几个流程:

1、捐赠人采购医疗物资时,应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协议,要求提供:产品合格证、质检报告、医疗器械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经营备案证,公司营业执照等资质文件,以及根据受赠所在国要求的FDA、CE及其他认证文件,并开具发票。

2、为确保捐赠物资可以进入医院使用,采购前,提前与医院明确具体需求及对产品规格、标准的要求。

3、捐赠前,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与受赠人(医院或其他机构)签订捐赠协议,同时要求受赠人在物资送达后进行验货检查。

4、捐赠后,要求受赠人出具捐赠物资接收函,同时在接收函上注明,该批捐赠物资的规格标准符合使用需求。

爱心值得鼓励,但在捐助前,也要注意中国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在制度、法律规则以及文化背景方面存在的差异,规避法律风险,避免好心办事、麻烦缠身。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 策划、文案:孟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